匝瑜

血壯山河-抗戰第一書
個人資料
  • 博客訪問:
正文

5001 血壯山河之武漢會戰 黑雲壓城 1

(2023-02-07 04:56:28) 下一個

 

第一章  黑雲壓城

 

1

 

徐州會戰、蘭封會戰失敗,隻好掘開花園口放水阻敵。喪師失地、斷臂求生,戰事一片狼藉,而更大的危險還在後麵。

武漢地處中國中部的江漢平原,東接蘇、皖,西鄰巴蜀,南連湘、粵,北毗豫、冀,平漢、粵漢鐵路和長江、漢水交會於此,所謂“九省通衢”之地。1937年11月南京失陷之前國民政府遷至重慶,是為“陪都”;軍事統帥部的軍事委員會及許多重要部門則遷至武漢繼續領導抗戰,是為“行都”,由此武漢更成為中國軍事、政治、經濟的中心,戰略地位極為重要。

在日軍攻占了南京後,預想首都淪陷讓國民政府屈服的打算落空,隻好不得不擴大戰爭範圍,期望奪占更多中國領土、消滅更多國民革命軍,以期摧垮國民政府的抵抗信心,以爭取迅速結束中日戰爭,於是日本大本營隨即開始研究進攻武漢的問題。當時考慮的方針是,首先打通津浦線,溝通南、北兩個戰場,爾後攻占鄭州,切斷平漢路,再向武漢進攻,同時攻占廣州,切斷中國的海上補給線。

不過日本大本營經過簡單研究後認為在華兵力暫時不足,蛇吞象那是無論如何也是吃不下的,必須增建軍隊和作一段時間的休整,才有可能采取進一步的行動。如此一方麵讓侵華日軍進行休整和調整部署,一方麵積極進行增建部隊的動員工作。於是日本大本營發出訓令,到1938年8月底之前,暫時不動,鞏固已有態勢,以絕對不發動新作展為原則。日本大本營的用詞是——“絕對不發動”。

沒想到第5戰區司令長官李宗仁比較糊塗,沒有戰區整體安排、計劃,是既沒有簡單的戰略眼光也沒有基本的戰術素養,隻是讓前線部隊襲擾日軍,川軍第22集團軍一個小部隊偷襲,重傷了正在搞“中日親善”活動的第33旅旅團長田島榮次郎,由此引發日軍第2軍反彈,向華北方麵軍提出申請,“因麵前大量敵軍進逼,行動活躍,請準予將其驅逐,但決非向南深入作戰。”

日軍華北方麵軍於3月初將第2軍作戰計劃及要求增兵的報告轉報大本營,為得到批準特意為此次行動說明了性質,“追剿眼前之敵,決不是深入南進作戰。為警備後方,希望增加兵力。”

人家打上門來了、傷了人還不讓還手,這還是侵略軍嗎?日本大本營隻好同意,違反“絕對不發動”的原則批準了第2軍的計劃,但是加了個條件作為限製——“作戰後大致回到出發線”——自家的畜生自家知道,幹啥都要套上籠頭。

於是日軍第5師團、第10師團各自派出一個旅團南下掃蕩,沒想到越打越大,特別是台兒莊慘敗引發了日軍大本營殲滅徐州附近國軍野戰部隊的企圖,從而引發徐州會戰、蘭封會戰。

不打就不打、打就大打,4月初,日本大本營決定實施徐州會戰的同時也決定實施武漢會戰,不僅令陸軍在製訂徐州會戰計劃時要“預想到會戰以後的形勢,要將武漢會戰的實施也考慮進去”,而且令海軍“以攻占漢口為目的,向南京—漢口—嶽州間的長江及其沿岸準備作戰”。這樣徐州、蘭封正在大打,日本大本營在5月間陸續給中國方麵的艦隊增強兵力,積極準備攻取武漢。

5月底徐州會戰結束,日本大本營便擬定了當年秋季攻占漢口和廣州的作戰指導大綱,這是綜合了一個多部門意見的指導大綱,其中情報部門認為“攻占漢口是早日結束戰爭的最大機會”,“通過這一作戰,可以做到以武力解決中國事變的大半”,這兩條意見充分反應了日本參謀部矛盾心理,一方麵盼望這是“早日結束戰爭的最大機會”,另一方麵底氣也不太足——“以武力解決中國事變的大半”——即使攻占了武漢、廣州,“中國事變”還是結束不了啊。

陸軍認為,“從曆史上看,隻要攻占了漢口、廣州,就可以統治中國”——中國曆史沒那麽簡單吧?

而海軍認為“隻要控製了中原地區,實質上即是統治了全中國”——海軍就是海軍,陸戰還是外行。

精神上有了解決“中國事變”的希望,於是日軍大本營根據指導大綱馬不停蹄於6月3日下令海軍“控製長江下遊大部水路,保證交通安全”,“可先攻占南京上遊的安慶”,作為進攻武漢的前進基地。

上級的“箭”一射出,當然有人就會跑到箭頭落地的地方去畫圈。1938年6月,日本研究和製訂國家政策的智囊團“昭和研究會”提出了《關於處理中國事變的根本辦法》,稱“我國推行大陸政策當前的目標,在於迅速解決中國事變”,“當前的戰爭目標”是“必須在軍事行動方麵確保很多的戰果。為了徹底打擊國民政府,使它在名義上、實質上都淪為一個地方政權,必須攻下漢口、廣州以及其他敵人的抗戰中樞。同時,隨時將沿海岸線的軍事的、經濟的要地逐個占領,發揮海上封鎖的效果。另一方麵更必須對中國內地的重要都市和軍事設施加強轟炸。”

文本框:  佐藤信淵這裏麵“昭和研究會”所說的“大陸政策”正是現在日本政府發動侵華戰爭的“理論基礎”,這個當然是念念不能忘的——你要是說話說不到人家政府愛聽的,人家政府當然不會再理這些磚家叫獸團,是不是?

日本的“大陸政策”是一個癡人的夢想。夢嘛,日有所思、夜有所想,都有個由頭,日本人的這個夢做得時間還挺很長。德川幕府末期許多日本“經世學家”提出了日本向外侵略擴張的理論,認為日本應跳出島國的局限“雄飛海外”,這裏麵最著名的就是佐藤信淵(1769年7月18日-1850年2月17日),是日本江戶時代後期的經濟學家,主張取消身份差別,設立免費的大學、診所和養老院,主要著作有《經濟要錄》、《海防策》等。

簡單看佐藤信淵的主張很符合現代文明社會的價值,隻不過他的主張實質是提升本國的實力、讓本國人生活的更好,這些沒有什麽不對的,但是實現這一目的的手段卻是錯得離譜,1823年佐藤信淵在《宇內溷同秘策》中向天皇獻忠心——“全世界都成為皇國的郡縣”,當然也有具體方案,征服中國是重點,先侵略滿洲再征服中國、然後西侵東亞大陸與南侵東南亞並進的擴張路線。在他的幻想中,朝鮮依然不存在,最後的目標也不單單是整個中國,甚至還包括印度,這樣走下去就可以完全實現“全世界都成為皇國的郡縣”,這也就是“八紘一宇”日本夢的由來。

 

臭名昭著的“八紘一宇”塔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