匝瑜

血壯山河-抗戰第一書
個人資料
  • 博客訪問:
正文

5000 血壯山河之武漢會戰 序言

(2023-02-06 05:04:44) 下一個

《武漢會戰》序言

 

武漢會戰是抗日戰爭時期一場大規模戰役。

日本大本營在決定開展徐州會戰之時就開始計劃攻占武漢的“武漢攻略”,參謀本部的方案是一個軍沿平漢線南下,一個軍沿長江西進,九十度角夾擊武漢。

1938年5月底徐州會戰結束,日本大本營便擬定了當年秋季攻占漢口和廣州的作戰指導大綱,意圖“通過這一作戰,可以做到以武力解決中國事變的大半”,6月15日,日本禦前會議正式決定實施攻占武漢的作戰。

 不僅如此,日軍大本營一邊進行徐州會戰,一邊掌握進攻態勢,為武漢會戰作態勢上的準備,最好是徐州會戰結束時各部隊的位置及態勢即為武漢會戰發起時的位置和態勢。由於蘭封會戰失利,國軍不得不掘開花園口阻敵,由此造成了黃泛區地障,也意外阻止了日軍沿平漢線南下攻取武漢的計劃。

日軍大本營根據這一情況隻好改變“武漢攻略”的行動方案,意圖華中派遣軍沿長江一路攻取武漢,並於1938年7月4日在華中派遣軍下編成岡村寧次第11軍為進攻部隊。

而華中派遣軍認為一路攻取武漢困難太大,必須要在江北再發動一路進攻才能實現戰役目標,但由於黃泛區地障,日軍大本營隻好將華北方麵軍第2軍劃歸華中派遣軍指揮,沿淮河向武漢攻擊。不過由於徐州會戰剛剛結束的原因及黃水奪淮,第2軍集結非常困難,直到8月底才完成部分部隊集結發動進攻,極大地影響了“武漢攻略”的實施。

武漢此時為國民政府的“行都”,軍事委員會為“保衛武漢”也製訂了相應的計劃,並且於1938年6月中旬新編第9戰區,在江南第9戰區內編成薛嶽第1兵團、張發奎第2兵團,在江北第5戰區編成孫連仲第3兵團、李品仙第4兵團以保衛武漢,總兵力近110萬人。國民政府也喊出了“保衛大武漢”的口號,似乎是要與武漢共存亡的架勢,其實既定目標還是要放棄武漢,當然這是不能給小老百姓說的,目的還是利用武漢作戰消耗日軍,將戰爭拖向長期化再圖勝利。

但是軍事委員會委員長蔣介石的思想在“保衛武漢”和“放棄武漢”之間搖擺不定,其搖擺狀況完全按照前線戰情的發展,前線能扛得住,其思想就擺向“保衛武漢”;前線吃緊,其思想就擺向“放棄武漢”。軍事最高領導人的戰略思想搖擺,這是武漢會戰最後失利的最重要原因。

江南第9戰區司令長官陳誠綽號“小委員長”,其人並無半點兒軍事才能,根本提不出任何有意義的作戰方略,以至於在開戰之初就輕易失去馬當、湖口等要塞,而且由於戰略思想錯誤,讓日軍輕易進占九江實現戰役躍進,從而使日軍“武漢攻略”立於不敗之地,這是江南戰場失敗的直接原因,陳誠也就此摘得“三昌將軍”外號的第一“昌”——丟失武昌。

江北第5戰區司令長官李宗仁在開戰初期就鬧起了“情緒”,原因是所任安徽省主席的地盤在徐州會戰時幾乎全部失去,桂係抗日的目的找不見了,自然要鬧回來,於是李長官“牙疼”了,回武漢東湖療養院看病,這個事情並不是東湖療養院的“牙疼”這麽簡單,書中咱們在看看李長官是如何“鬧情緒”的,簡直是鬧出“花”來了。而代理第5戰區司令長官的白崇禧同樣差勁,代理兩個月,指揮7個軍與日軍第6師團作戰,連敗200多裏,以至於輕易失去廣濟重鎮,使得日軍得以從廣濟出發南下攻擊田家鎮、造成田家鎮失守,使得國軍失去長江最後一道防線。在此階段中,第5戰區代理司令長官白崇禧“白戰神”及第4兵團總司令摸金校尉李品仙畏戰、避戰、耍賴簡直是無以複加,以至於蔣介石親赴江北“督戰”,而李長官卻把委員長的督戰寫成了“趕蚊子”。桂係的避戰是江北作戰失敗的直接原因,而武漢會戰最後,李宗仁如同徐州會戰一樣棄陣而逃、第5戰區長官部再次斷電失聯。

戰史一般對武漢會戰持肯定結論,“武漢會戰曆時4個半月,以國軍主動撤出武漢而告結束。不僅使日軍又遭到一次戰略性的失敗,而且成為日本由戰略進攻走向戰略保守的轉折點。”而匝瑜認為曆時4個半月武漢會戰是失敗的,因為存在勝利的可能性,也就是在1938年守住武漢。

總而言之、言而總之,匝瑜所揭露的武漢會戰真相與戰史再一次不一樣,而且不僅僅是上述幾點,例如“萬家嶺大捷”中的日軍第106師團到底是怎麽樣迷路的、田家鎮要塞失守背後的內鬥、宋希濂如何冒功、如何算計友軍等等……

特別是匝瑜認為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在抗戰初期有四大失誤,一是戰淞滬、二是不守山西、三是殺韓複榘,第四個失誤就在本書論述。

武漢會戰波瀾壯闊、戰事複雜,勝利與失敗交織、榮譽與恥辱混合、忠誠與背叛對抗。上層慌張談判媾和,底層決死戰鬥;國府上層勾心鬥角亂七八糟,基層官兵忠勇奮戰浴血赴死,本書著重紀念幾支英雄部隊——在田家鎮被友軍出賣而打出“虎賁”名號的第57師、在萬家嶺與敵同歸於盡的第91師,等等……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