匝瑜

血壯山河-抗戰第一書
個人資料
  • 博客訪問:
正文

4037 血壯山河之蘭封會戰 花園口 1

(2023-01-20 05:04:47) 下一個

第七章 花園口

 

1

 

李漢魂的口袋陣計劃很好,可參戰部隊也都是血戰殘餘,日軍如果是一個第3混成旅團5000人單獨進攻,那麽這個口袋陣完全可以兜得住,可如今日軍第16師團一起向西攻擊,再加上後續的第10師團、第13混成旅團南線配合,這個口袋陣怎麽能兜得住?一衝即潰算是好的,如果與日軍第16師團形成膠著,南線的日軍第10師團、第13混成旅團已然攻克毫縣、正在柘城、太康前進,企圖從蘭封以南進行大迂回,這要是再上來,李漢魂的口袋陣就成了人家的口袋陣啦!

薛嶽思慮再三,向委員長報告,請求撤兵,不打了!

這個決心不好下,但是對的。蔣介石看著薛嶽的請示也是萬般無奈,打不過就是打不過,況且第5戰區長官部也恢複聯係了,情況已明,指揮崩潰、部隊各自逃命,已無保護隴海路的必要;第1戰區攻堅不成,日軍大舉西進,不能再擴大損失了,下麵還要準備武漢防衛,還要指著這些部隊,撤吧。

薛嶽接到指示立刻部署撤退,29日晚下令李漢魂第64軍進至蘭封以南的杞縣,宋希濂第71軍撤至杞縣以南的太康,阻止西進日軍,保護第1戰區撤退。

30日下令桂永清第27軍後撤守備開封,俞濟時第74軍後撤至開封以東的留軍營車站地區,屏護開封。

31日下令胡宗南第17軍團為戰略機動部隊後撤至鄭州。

6月1日下令張測民第20師擔任開封城防,第27軍西開洛陽。商震第20集團軍轉移至開封以西之中牟地區。

全軍陸續後撤,準備保護開封。

寺內壽一接到蘭封地區國民黨軍已西撤的報告後,6月2日決定將在蘭封的第14師團劃歸稔彥中將第2軍指揮;此時香月清司已經讓他滾蛋,繼任梅津美治郎還未到任,自然把第1軍前線部隊的指揮權先交給第2軍;第2軍部隊向以西之中牟、尉氏進行追擊;另派出一部向平漢路挺進。寺內的上述決定已超出其大本營5月21日規定“大略停止於蘭封、歸德(即商丘)、永城、蒙城聯結線以東”的作戰限製線,不過寺內壽一在處理大本營的命令上另有一套,認為自己的意見與大本營一致的時候那就尊重大本營的命令,如果自己的意見和大本營不一樣的時候,那就當做他們在放屁。

此刻寺內壽一認為擊潰第14師團當麵之國民黨軍為第一要義,而占領平漢線附近地區,則可為下一步的進攻武漢創造條件。

土肥原賢二算是逃出了生天,第14師團上上下下一片歡呼,這“瓦全”就是比“玉碎”要強得多,好死就是不如賴活著,您說是不是?再說了,這次真要是落在中國軍隊的手裏,估計好死也撈不著。

補給送上來了!趕緊補充!一擁而上是混亂不堪,土肥原賢二趕緊下令,不許和軍馬搶飼料!軍馬是天皇他們家的,餓壞了軍馬、天皇饒不了你們!補充彈藥、擦槍擦炮,戰車灌油、汽車換胎,還有攢下來的屍體也要趕緊處理,燒得徹底點兒讓他們好安心去神社,重傷員趕緊開刀,該鋸胳膊的鋸胳膊、該鋸腿的鋸腿,輕傷員抓緊縫針上藥。上上下下忙亂好幾天總算準備好了,師團長土肥原賢二焚香禱告,感謝天照大神護佑。禱告完畢,土肥原賢二起身拔刀向天——“殺雞格格——”,第14師團全員齊唱明治天皇填詞的軍歌“衝向高山,讓我們的屍體填滿溝塹;衝向大海,讓我們的浮屍飄滿洋麵”,向開封殺去!

日軍幾路齊發,兵鋒直指開封。

開封是守不住的了,那麽鄭州呢,如果鄭州被日軍占領,那麽日軍的下一步進攻目標是何處?是一直向西沿隴海路攻打洛陽、占領西安、由此席卷西北?還是順著平漢路南下意圖武漢、順勢而下圖取湖南四川?雖然判斷不清,不過無論哪一路都是受不了的,就憑現在這些殘破的軍隊哪裏能抵擋得住?現在最需要時間來恢複部隊戰力、最需要時間來構築防線?那怎麽辦呢?

時間啊時間,沒有時間就沒有軍隊、沒有時間就沒有防線、沒有時間這個仗就打不下去了!那麽怎麽才能有時間呢?

以水代兵——斷臂求生!

實在是沒辦法的辦法!

1935年8月20日國民政府德國顧問團團長亞曆山大·馮·法肯豪森提出《關於應付時局對策之建議書》,構想了中日戰爭的架構,開篇就先把中日矛盾放在第一位,然後批評就蔣介石的“不抵抗”政策,“鄙意民氣即是造成抵抗意誌,故不容輕視。苟領袖無此種意誌,則人民亦不肯出而抵抗。”其實委員長哪裏不想抵抗,實在是搗亂的太多,“攘外必先安內內”,這個強敵壓境、窩裏鬥得歡的把戲德國人根本理解不了,完全沒有這個概念。

法肯豪森預測戰爭中日方向,認為一旦軍事上發生衝突,華北即直受威脅,若不戰而放棄河北,則隴海路及其重大城市,即陷於最前戰區。對日正麵有重大意義者,首推長江。倘苟能控製中國最重要之中心點,直至武漢一線,則中國之防力已失一最重要之根據。於是至內地,中國一分這二,“目前國軍主力,俱集中於南部、本部,宜速抽調可以節省之兵力,分駐各區,使能應作戰之用。凡作戰所用部隊,宜集中於徐州-鄭州-南昌-南京區間。北方則掩護隴海路及沿路有關生存之設備,故最初抵抗區務必向北推進,是以滄縣、保定之線宜絕對防禦……最後戰線為黃河,宜作有計劃之人工泛濫,增厚其防禦力。東部有兩事極關重要一個封鎖長江,一為警衛首都,兩者有密切之聯帶關係。次之為武漢、南昌,可做支撐點,宜用力固守,以維持通廣州之聯絡。終之四川,為最後防地。”

在此句話旁邊,蔣委員長加注五個字,“最後抵抗線”。

法肯豪森是軍事家,當了四年的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顧問團長,為中國的軍隊建設做出了巨大貢獻;法肯豪森是一位品德高潔的紳士,為了中國發展自給自足的軍火工業付出了巨大的努力,在和世界各國軍工業合作期間,為中方竭力爭取最後的利益,“極力介紹於中國最有利益而適合中國實際情況的物品及列定公平的價格,而不顧慮到原產地的情形和商號。”以至於有的德國商人質問他,“到底是哪國人?”可以說如果沒有法肯豪森及前三任顧問團的幫助,我們的抗日戰爭會更加困難。

法肯豪森的《關於應付時局對策之建議書》指導了初期的抗日戰爭,也搭建了戰區作戰的軍事體係,確實是綱領性的指導,不過還是有一定局限性,推測起來也許是一次大戰的經驗在起作用,強調陣地戰,對軍隊運動戰的發展估計不足,再一個就是對中國國情了解總是不夠的。

具體說來就是,一,過於重視河北、山東,此地乃是華北平原,無險可守。法肯豪森設想通過戰壕阻擋日軍。戰爭初期,軍委會動用極大力量在滄州、保定一線構築大量戰壕,期望保定會戰能保住華北,結果一戰即潰,原因自然有中國軍隊作戰不力、雙方武器裝備差距巨大的原因,更重要的是,戰壕戰已經過時,日本人不會再用三十年前的戰法了,那個時候等於沒有飛機戰車,機槍的出現又消滅了騎兵,軍隊的機動性在戰場上的就是兩條腿,如何能跟現在的機械化相比?

二,法肯豪森構想的黃河防線不會存在,在這個年代,一條河的防線就和一條大戰壕一樣,不存在突破不了的可能性;

三、法肯豪森忽視了山西的重要性。山西,素有“華北屋脊”之稱,南臨黃河,西鄰呂梁山,東靠太行山,表裏山河正是抑製日軍機械化兵力的用兵之地。山西煤、鐵、化工產業規模很大,又有全國三大兵工廠之一的太原兵工廠,足可以作為抗日的堅強基地。據險而守,屏護西北、俯視河北、河南,日軍向南,能沒有後顧之憂嗎?

法肯豪森曾作為德軍中尉參加八國聯軍到過中國,後入柏林東方學院學習,並出任德國駐日使館武官。他在巴勒斯坦的奧斯曼帝國軍隊供職期間在戰爭中被授予功勳勳章。戰爭結束後,他繼續留在軍隊服務,1927年開始擔任德累斯頓步兵學校校長。此後退休來到中國擔當軍事顧問。法肯豪森履曆完整、戰功卓著,又在軍校任職,確實是非常好的顧問團長了,也就沒有可能找到比他更好的人選了。不過自從1927年退休之後這十幾年,正是軍事裝備、軍事理論大發展、大突破的時期,法肯豪森對現代化戰爭掌握不夠,對中國國情了解還是不夠徹底。

雖然如此,亞曆山大·馮·法肯豪森上將還是卓越的軍事顧問,他對於中國的工作是全心全意的,是竭盡所能的,也是卓有成效的。法肯豪森在希特勒的逼迫下回國之後在1940年至1944年擔任德國駐比利時軍事總督,在此期間法肯豪森利用職務權利挽救了大量猶太人和比利時人。亞曆山大·馮·法肯豪森是一位偉大的人。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