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初,第5戰區魯南戰場陷入膠著陣地戰。5月5日日軍華中派遣軍開始行動,第9師團及第13師團按照會戰計劃,於開始行動的當天即突破防守北淝河北岸及渦河西岸的第7軍陣地。5月9日第16師團從濟寧出發開始渡河南下西進。
防守淮北的桂係第7軍、第31軍潰敗,李宗仁準備把剛剛趕到商丘的第74軍及第64軍用於淮北去堵窟窿,至於日軍第16師團南下侵襲商丘抄擊第5戰區後路的事情還算不上火燒眉毛,先補了西牆再說,東牆的問題先不考慮。
軍令部當然不同意李宗仁這種拆牆補牆、泥瓦匠都不用的辦法,而是根據此時局勢認為“應乘敵兵力分散且離開據點的大好機會予以各個擊破”,遂決定第5戰區集中自己的兵力消滅淮北日軍,同時繼續征調部隊到商丘集中,保衛隴海路並在商丘一帶預設戰場邀擊南下日軍。
這是相互關聯的兩個獨立戰場,為保證勝利,統帥部改變兩個戰區的作戰地境,將原屬第5戰區的魯西地區劃歸第1戰區統轄,幹脆絕了李宗仁拆西牆的念頭,並征調駐安徽屯溪的第3戰區前敵總指揮薛嶽到商丘就任第1戰區前敵總指揮,專責商丘一帶作戰。
第8軍下轄第40師、第102師、第140師駐防河南靈寶,此番奉命東調商丘。第140師此前已被李長官要了去接第60軍禹王山的陣地。第40師、第102師於5月11日在商丘下車,與第74軍、第64軍組成魯西兵團統歸薛嶽指揮。軍令部預見戰事擴大,續調第71軍向商丘集中。
日軍第14師團突然南下,酒井支隊從濟寧出發,5月11日,菏澤東北的鄆城,騎兵聯隊向臨濮前出,策應師團主力渡河,隨即向內黃挺進。與此同時,第14師團主力於12日淩晨在濮陽以南開始渡河,並在菏澤擊破第23師繼續向南攻擊,於19日擊破第195師占領內黃集。
戰情變化,軍令部隨即更改作戰方案,留置第8軍及第64軍第187師防守商丘,第74軍和第64軍第155師轉向西攻擊第14師團,由此薛嶽轉換責任,負責指揮第1軍、第27軍、第64軍第155師、第71軍、第74軍及其他部隊殲滅日軍第14師團,而商丘防務劃歸退守豪縣的湯恩伯負責,前線指揮為第8軍軍長黃傑。
5月19日第5戰區崩潰,戰區長官部失聯、部隊各自逃生,此時指望第5戰區消滅淮北日軍已成泡影裏的泡影。日軍第14師團打斷隴海路意圖開封,在商丘一帶邀擊日軍的企圖也隻好放下轉向攻擊內腹之敵,而商丘防務依然重要,一個是保證第5戰區部隊後撤之路,再一個是預備迎擊日軍為配合第14師團行動從第5戰區抽調部隊的向西攻擊。
徐州會戰前軍委會並沒有準備立即開始大的會戰,而是加緊培訓軍隊幹部。國民黨中央訓練委員會合並廬山訓練團、峨嵋山訓練團和珞珈山軍官訓練團創辦中央訓練團,抽調第8軍軍長黃傑任中央訓練團大隊長。黃傑接到作戰命令後帶一個參謀、一個衛兵啟程赴任,車到鄭州接到軍令部命令,帶領第8軍開赴商丘。
黃傑,湖南省長沙縣人,1924年考入黃埔軍校第一期,同年11月畢業後任黃埔軍校教導第一團偵察隊中尉排長、偵察隊隊長等職,由此開始東征西殺。
1926年任教導第1團第3營少校營長。
1927年任第14師40團上校團長。
1928年4月任第2師第7團團長。
1929年任第2師第5旅少將旅長。
1930年7月任第2師第2旅旅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