匝瑜

血壯山河-抗戰第一書
個人資料
  • 博客訪問:
正文

4016 血壯山河之蘭封會戰 蘭封疑雲 5

(2022-12-22 05:10:41) 下一個

5

 

桂永清畢業後起點高,宋希濂是個副排長,而桂永清是上尉連長、黨代表。大概不是因為宋希濂比不上桂永清,實在是年齡太小,黃埔畢業時桂永清已經26歲,而宋希濂隻有19歲。桂永清就畢業之後任第1師特務連連長、第1軍特務營營長。1930年,又被保送到德國留學,畢業於德國步兵專門學校。

第一次東征時桂永清為連長,戰後擅自沒收敵軍財物,郵寄回江西老家,總是革命軍不是流寇是不是?事情泄露被判死刑。不過黃埔“友愛精誠”的精神也不是白說的,大夥兒立刻聯名求情。1925年4月8日依中央議決案,免桂永清死罪,令其戴罪立功。

1927年,北伐部隊到達浙江,總指揮部設立直屬獨立團,何應欽將其升任上校團長。後任第1集團軍總部特務團團長、國民革命軍總司令部警衛1團團長,1930年升任第11師31旅少將旅長。

桂永清到任後推薦邱清泉任副旅長,但蔣介石卻另派李默庵任副旅長。這個事情雖然不願意可是擋不住,不過給這位副旅長小鞋穿穿、你委員長還能把俺腫麽樣?李默庵上任拜見長官,正旅長還是老調調——打麻將,對李默庵待理不理。

副旅長也是帶兵喝血殺人的,李默庵不是吃素的,回頭就走找校長告狀去了,校長毫不含糊,光打麻將不打仗,撤職!

沒辦法就再想辦法吧,何應欽幫著給搞出國了,去德國學習軍事。1932年春天到了柏林,秋天就回來了。這兒搞搞那兒鬧鬧,四處活動,沒過一年,就任中央軍校教導總隊總隊長,這個隊長可不是俺們村生產隊的隊長,轄3旅9團4萬3千餘人,中將!

你看看、你看看,人家這是咋混的?你宋希濂和何應欽吵了一天才爭取到打鬼子的機會,而人家桂永清不吵不鬧,何應欽就把他搞成中將了!原因也許不唯一,其中一個也許是侄女婿吧。

介紹完兩位軍長的履曆,咱們再幫著龍慕韓想想辦法。

此時敵情不明,部隊傷亡慘重、人困馬乏,此情此景下,龍慕韓會向誰發電報呢?是那個打仗打出來的還是那個打麻將的?雖然兩位軍長都是剛剛上任,可是上任的渠道完全不一樣。桂永清的“人脈”都在上層,而宋希濂的“人脈”都在下層,當過第87師第261旅旅長、副師長,後來又是第36師的師長,第87、88師是雙生子,第36師更是血脈相連的小弟弟,這實在不是外人,而是自家人。

從人之常情上來講就是這樣一個道理,答案恐怕很容易得出。

這是心理分析,當然不能當做推理,隻不過是提供一個思路,咱們再從實際行動來分析分析。

龍慕韓是撤往東北方向的紅廟,他為什麽不走別的方向而偏偏非得是這個方向呢?如果龍慕韓給桂永清發報請示,那麽桂永清會給什麽樣的指示呢?可能有四,一,跟隨第46師南撤;二、回防蘭封;三,再去什麽地方救火或者守備他處;四,去紅廟歸建。

先看第四種可能,如果桂永清讓龍慕韓去紅廟歸建,那麽蘭封怎麽辦?桂永清知道此時蘭封隻有一個第36師的工兵連防守,因為當時就是桂永清下令讓龍慕韓把蘭封交給這個工兵連的,現在讓龍慕韓不守蘭封而讓這個工兵連防守蘭封,這個可能嗎?就是想弱智也不能想到這個地步,所以講這個不可能。

此時已是夜間,日軍一般不在夜間搞大規模的進攻行動,道理很簡單,自己地空火力優勢極大,在白天最好發揮,幹嘛非要給自己找不自在?而實際情況也是如此,日軍奔襲一日,連打帶推進也累了,需要停一下整理整理,因此今夜毫無行動,也就沒有什麽火可以讓龍慕韓去救。那會不會讓龍慕韓再去別的地方防守呢?也不會,要是去別的地方防守還不如防守蘭封呢,是不是?所以第三種可能性不存在。

這就是第二種可能了,回防蘭封。防守蘭封是龍慕韓此前的任務,中途另有任務而此時回防正合道理,龍慕韓沒有理由拒絕,而且回防蘭封也是龍慕韓希望的,正好可以好好休息一下,龍慕韓沒有道理不幹。特別是蘭封的重要性,恐怕除了桂永清之外,這些帶兵的都是十分清楚的,可以說是寧可大小老婆全不要也要蘭封,這個可以在後邊的戰事很清楚地看到這一點,如果桂永清此時讓龍慕韓再去守備蘭封,龍慕韓不可能不去。可是龍慕韓就是沒有回防蘭封,所以,這第二種的可能又沒有了。

那就看看第一種可能,跟著第46師南撤。此時西北方向一塌糊塗,而桂永清卻讓第46師南撤,理由也有,“軍決定整理戰線,以第88師守蘭封,其餘主力向陽堌集附近稍事轉移”,這個命令說白了就是不知道該咋辦了,讓第46師保護自己逃跑一下先。

即便按照這個自己都說不出口的命令來看也是講不過去的,為啥你讓第88師防守蘭封,而你主力卻要逃跑?何況此時日軍並未在此地出現,你跑什麽跑?

那麽你讓龍慕韓跟你的主力一起南撤好了,也就是去一起去“整理陣線”好了。要是有此命令,龍慕韓也沒有道理不跟隨南撤而去東北,這不是南轅北轍嗎?這不是明擺著對著幹嗎?請示回來還不聽、那還請示什麽?

所以看來,要是龍慕韓請示了桂永清,桂永清就必須發回來這四種回答中的一種,可是這四種回答都不存在,那麽隻能推論龍慕韓沒有請示桂永清,或者說沒有聯係上,桂永清此時正在移動,未必能夠架得起來電台啊。

還有人杜撰桂永清派了一輛三輪摩托,拿著一張桂永清寫在香煙盒背麵的命令來找龍慕韓,讓他死守蘭封,並且拿到了回執,隻不過這輛三輪摩托在回程的路上遭遇空襲。後來人們發現摩托車成了殘骸和倆人成了燒焦的屍體。這就是胡說了,第27軍又不是無產紅軍,窮的是啥也沒有,軍部裏有的是命令紙,而且下命令也要有程序,桂永清口述、參謀記述、桂永清簽字、用印,而且用印都要有記錄,命令也應該編號留檔等等,不會是軍長說、參謀找不見命令紙、公文紙,抓起一個煙盒記錄吧?如果這個參謀不抽煙呢?那就是桂永清自己找的煙盒寫的——這都是電影看多了,純粹兒戲。

更有意思的是,屍體燒焦了,回執自然就燒沒了,這個證據就滅失了。日本人對付一輛三輪摩托也不會用大炸彈吧?屍體怎麽會燒焦?就是空襲也隻會用機槍掃射而不會舍得去扔一顆炸彈,這樣這個回執是不是還會存在?這又和滅失證據矛盾了吧?

最大的漏洞其實不是日本人有沒有扔炸彈,而是時間——此時是夜間,哪裏來的空襲?

這種不靠譜的說法大概還是脫胎於宋希濂的回憶錄再加以演義,“桂永清知道自己的隊伍是控製不住了,如果丟了蘭封,他的責任很大,便匆匆寫了一張紙條給第88師師長龍慕韓,命令他率所部固守蘭封。桂本人在敵軍的打擊下,喪魂落魄,有如喪家之狗,拚命地向後逃跑,也是一口氣跑過了羅王車站。他的基本隊伍第46師,就這樣潰散了,一直到開封附近才收容了一部分……”

這段話裏有幾個意思,1、桂永清逃過了羅王車站;其實桂永清逃向陽錮,明天晚上、也就是24日晚李漢魂、桂永清、宋希濂等在陽錮開會,宋希濂你在會場上不會沒看見這個“喪家之狗”吧?2、“他的基本隊伍第46師,就這樣潰散了”,是蘭封會戰的最後階段發生的,此時還是撤退,而且立刻承擔起方麵作戰任務。24日晚,幾位軍頭商議行動,第46師一開始要參加收複蘭封的,後來薛嶽的敵情通報和命令來了,這才讓第46師攻擊三義寨,宋軍長,您沒提醒一下薛司令、第46師“就這樣潰散了”?3、香煙盒的原始版本——“紙條”

宋希濂就這麽介紹軍情的幾句話,中間還捎帶罵了一通桂永清是狗,三個意思兩個都是假的,一個軍長大活人開會看不見、一個師參加戰鬥看不見、那麽僅剩一個小小的“紙條”靠得住嗎?

從這些分析來看,龍慕韓不會請示桂永清或者說沒有請示到,那隻能請示自己的上級軍長宋希濂了。

那宋希濂的回答是什麽呢?咱們還是把剛才的四種可能性再拿過來分析分析。一,跟隨第46師南撤;二、回防蘭封;三,再去什麽地方救火或者守備他處;四,去紅廟歸建。

一,跟隨第46師南撤。宋希濂要是有這個命令那也很合適,現在第88師歸於桂永清指揮,跟隨軍長南撤合情合理。可是龍慕韓沒有並執行這個命令,而是跑回來歸建。如果是這樣,宋希濂會怎麽處理龍慕韓呢?見麵第一句話肯定就是,“你怎麽不聽命令跑回來了?”龍慕韓這不是自找不自在不是?

二,回防蘭封。這也很好,蘭封要點,自當堅持。龍慕韓此時跑回來,情況更嚴重,“你怎麽不聽命令跑回來了?蘭封不要了嗎?”宋希濂就會必須立刻處理蘭封這件事,或者派出自己的部隊,或者趕緊聯係桂永清,可是這一切都沒有發生。

三,再去什麽地方救火。讓你去救火你反倒跑回家來了,你自己說說你的這個兵是咋當的?

如果有這三條中的任何一條,那麽龍慕韓都違抗了宋希濂的命令,跑回紅廟軍部去找下命令的人報到了,這不是自找軍律嗎?因為龍慕韓請示了宋希濂就是為了聽宋希濂的,而不是請示了又違反,那還不如不請示呢。可是如果不請示上級,龍慕韓就無行動目標,龍慕韓離開蘭封的時候應該知道第71軍軍部在紅廟,而此時,戰況變化劇烈,已經過了大半天了,誰還敢肯定第71軍軍部還在紅廟嗎?如果龍慕韓敵情我情全不了解,那麽此時還不如轉身進了蘭封城算了。所以,隻剩下第四條了,龍慕韓請示了宋希濂、宋希濂命令龍慕韓回紅廟歸建,龍慕韓遵令而行。

宋希濂當然希望第88師回來,本來就和桂永清鬧的脾氣呢,自己的部隊讓他搞的亂七八糟的,趕緊回來!而且此時第264旅已經回來了,龍慕韓一回來,這第88師不就完整了?第71軍不就完整了?

所以,龍慕韓向宋希濂發報請示,而宋希濂也回電指明了行動路線,這樣龍慕韓才會連夜向東北,“遂節節抵抗,於23日晨到紅廟”。如果不是這樣,第262旅人困馬乏、傷兵累累,幹嘛還要“節節抵抗”連夜行動?

那會不會桂永清給龍慕韓命令守備蘭封、而宋希濂給龍慕韓命令是紅廟歸建,龍慕韓執行了宋希濂的命令而違反了桂永清的命令?這個不可能,蘭封太重要了,這個玩笑開不得,這一點無論是宋希濂還是龍慕韓都絕對不會這樣做,在後麵的戰鬥中咱們會看得很清楚。

這個推論過程有點兒長,又是心理分析又是行動判斷的,囉嗦得很。咱們簡單點兒講就是一句長一點兒的話:龍慕韓不掌握敵情就不能行動,而要掌握敵情就必須請示上級,要是向上級請示就得按上級說的辦,要不然就又回到“不掌握敵情”的狀態了,還是不能行動。而向東北方向紅廟撤退的命令隻能是宋希濂下的命令,而不會是桂永清。

要是您還是覺得囉嗦,那還能再簡單一點兒,就是“一切行動聽指揮”。大家再看看這句話,《陸軍第71軍蘭封會戰戰鬥詳報》,第88師師長龍慕韓報告:22日晚八時,第27軍向南突圍,師奉命向紅廟撤退,遂節節抵抗,於23日晨到紅廟。“很明顯,第88師是聽指揮“奉命向紅廟撤退”撤到紅廟、找到宋希濂歸建的,這個命令是桂永清下的、還是宋希濂下的?這就很明顯了吧?

如果大家還覺得麻煩,那就一句話,宋希濂你要是在這個問題上沒問題、那你為什麽要在這個問題上說那麽多假話?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