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26 第三部 徐州會戰 第十四章 西線謎案 2
這次台兒莊戰時軍令部第5戰區聯席擴大會議開的很成功,針對當前嚴峻的形勢,推翻前一階段“150公裏大防線”的消極防禦政策,也批評了湯恩伯冒險激進的進攻方案,綜合優勢,節能減耗、轉型跨越,100米不行就跨著跑110米,總的精神就是既要積極又要穩妥,軟著陸、避免大的震蕩,重新設計了第5戰區消滅小鬼子的戰場:
1、 收縮魯南戰線,東起起窯灣、貓兒窩、沿運河南岸至韓莊一線。但是,邳縣城、灘上鎮、加口圩、禹王山、台兒莊等各前進陣地不可過早放棄,以免引起波動,影響部隊情緒。此項工作由孫連仲負責;
2、 李延年之第2軍、湯恩伯軍團及炮兵第4團及一部分山、重炮連,即日到徐州集結待命,擊破由淮北向徐州西側進犯之敵。此項工作由湯恩伯負責;
未思進先思退一方麵說是孔明先生的謹慎,另一方麵說也是膽小怕死。李長官在會議最後也做了未思進先思退的指示,如隴海路有被截斷可能時,魯南兵團在隴海兵團與淮北兵團掩護下由永城、蒙城間向太和、毫州轉進。
李長官的這個會議尾巴加的是太合適沒有了。雖然不符合軍令部命令的精神,可是非常符合逃跑主義者看第5戰區的現在形勢。5月13日夜,日軍第16師團所配屬的戰車第2大隊的22輛戰車插入魚台、豐縣之間,快速南下直抵隴海路,將黃口、李莊之間的鐵路橋炸斷!日軍第14師團由濮城渡過黃河,5月11日攻占鄆城。在這種形式下,單從第5戰區的角度看,這個作戰會議還不如開成撤退會議才合適。
不過,李長官在這次會議上做出撤退部署,這個說法僅有劉斐回憶錄裏的一個孤證。其他關於此次會議的說法,俺沒有找到(估計別人也沒興趣去找)。在這次會議上,重新編排了第5戰區各部的歸屬,“李宗仁以司令長官名義發表孫連仲、於學忠為魯南兵團總、副指揮宮,湯恩伯、劉汝明為隴海兵團總、副指揮官,韓德勤為蘇北兵團總指揮官,廖磊為淮北兵團總指揮官,李品仙為淮南兵團總指揮官。”重新組建指揮機構、重新明確任務,這是一個大打、堅持的布置,此時的任務是準備淮北戰鬥的,這是貫徹軍令部堅持徐州決戰精神的。雖然第5戰區形勢不好,但是軍令部還有打算,還有一個更大的打算。在這樣一個準備貫徹這個軍令部準備大打的會議上做撤退部署,不能讓人理解。
拋開當時的形勢不說,就是單看劉斐的說法也讓人生疑,“……李宗仁並對主要指揮官指示,如隴海路有被截斷可能時,魯南兵團在隴海兵團與淮北兵團掩護下由永城、蒙城間向太和、毫州轉進。”而此時隴海路已被截斷,劉斐來時已經得到警報,昨天也證實了。把現在已經發生的事情當成以後行動的如果條件,這個邏輯在現實情況中不會發生,但是在回憶錄裏倒也不奇怪,因為這些寫回憶錄的人積極主動運用《匝瑜回憶錄定理》,欺負欺負這些不會讀書的曆史學家們。
其實此時隴海路被截斷並不是什麽了不起的大事兒,截斷鐵路的行動都是日軍快速挺進部隊的特種行動。如果要恢複也很簡單,在魯西還有很多成建製的大部隊,驅逐這些特腫兵並不算什麽事兒。在此後隴海路幾次被截斷幾次打通,最後一次是在5月27日河南段重新打通,那麽在5月20日前後,徐州大潰退之時,要打通隴海路並不是什麽難事兒。此時第5戰區要撤退的話,隴海路還是可以走的,東西也可以帶走不少。
再有,劉斐所講的這條所謂撤退路線並不是撤退,而是逃跑,這是後來的實際情況。而現在,第1戰區正在積極作戰、積極調動後援部隊前往戰場,蔣委員長就在鄭州坐鎮。如果徐州戰區形勢不堪,第5戰區要撤退的話,軍令部也另有打算,是不會讓李宗仁選擇逃跑的。李漢魂,《鐵衣曾照古中原》,“豫東隴海線這一走廊地帶仍是第1、第5兩個戰區作戰重點所在。我工兵部隊於收複地段隨時修複。這是從徐州大軍順利西撤的前提下考慮的。”
這段話有三重意思,第一,“豫東隴海線這一走廊地帶”是兩個戰區的作戰重點,軍令部並沒有讓第5戰區不戰而退,而是還要作戰的;第二,工兵部隊可以隨時修複鐵路,說明整個戰場還在掌握之中;第三,如果第5戰區要撤退也是軍令部計劃從此路後撤,而不是後來實際發生的毫州方向。撤退並不是逃跑,撤退也是一種戰爭形式。在撤退過程中消耗敵軍、爭取時間、調整態勢,轉移戰場等等,甚至打個反擊,這都是撤退的任務,而不是一跑了之。
“第一戰區程司令長官、豫東兵團薛總司令已奉統帥部命令務須於六月初旬以前保住豫境鄭州以東的隴海線,因為徐州大軍可能在這限期西撤完畢,同時戰場上將會出現另一階段的新部署。”
薛嶽是5月14日到達商丘開始部署部隊,那麽李漢魂所講的這些戰場計劃和形勢應該是這幾天的情況,計劃“六月初旬以前保住豫境鄭州以東的隴海線,因為徐州大軍可能在這限期西撤完畢。”而此時李宗仁怎麽會在5月15日的作戰會議上部署向毫州撤退呢?
按照李漢魂的這個回憶,統帥部對第5戰區的撤退是有一個安排的,是有一個時間表的,“六月初旬以前”,而且還有新的部署,“戰場上將會出現另一階段的新部署”。可是李漢魂隻是一個軍級幹部,並不知道這個新的部署到底是個什麽東西,不過推想來應該是在河南有一個戰場設計,應該是第1、第5戰區的部隊合體搞一個大東西。
但是這個計劃泡湯了,最重要的原因就是第5戰區的部隊並沒有按照統帥部的計劃在淮北作戰、從隴海路撤退,從而與第1戰區共同實行下一步的計劃。這一點困擾了很多人,現在搞戰史的自不必說,就是當時的當事人李漢魂也很迷惑,“前者是我們理解的,但後者卻成為一宗曆史上的疑案,那件後來糾纏了很長歲月的問題卻一直得不到揭曉。”
從這句話來看,到最後李漢魂還是不知道這個計劃,不過這個問題並沒有簡單消失,而是“糾纏了很長歲月”。請大家注意李漢魂的用詞,不是“時間”,而是“歲月”,看來糾纏的很麻煩。
這樣看來,在5月15日第5戰區台兒莊作戰會議上軍令部的作戰布置來分析當時的形勢,再加上李漢魂的回憶,還有以後的戰事發展,李宗仁是絕不會做出從“由永城、蒙城間向太和、毫州轉進”的部署的。原因有三,第一,統帥部已有安排,正在準備在河南大搞;第二,河南大搞的一個條件就是第5戰區的部隊由隴海路撤到河南,一起參戰;第三,眼下第5戰區的任務是“擊破由淮北向徐州西側進犯之敵”。所以講劉斐的這段回憶是錯誤的,是把後來的實際情況當做了事前的設想,迷惑人了。
另外還有兩件重要的事情劉斐沒有寫。第一件事,在5月14日,也就是林蔚、劉斐來到徐州的當天,也就是此次作戰會議的前一天,第5戰區長官部派出先遣組趕赴宿縣,為建立長官部的預備指揮部做準備,目的還是準備指揮淮北戰鬥。第二件事,在這次作戰會議上,肯定會傳達軍令部的另外一個決定,把微山湖以西的地區劃入第1戰區的作戰區域。5月14日,薛嶽抵達商丘,就任豫東兵團總司令,就是在此組織作戰。這是軍令部為了減輕第5戰區的壓力才這樣的部署,目的還是要第5戰區集中力量打下去。這樣一個重新劃分戰區作戰地域的重要命令,那是必須要通知各個部隊的。
劉斐一方麵是寫沒發生的事情迷惑人,另一方麵卻不寫已經發生的事情,這是為什麽?
劉斐不寫,目的是為了模糊一件事情,那就是第5戰區崩潰是怎樣發生的?劉斐不寫的這兩件事都是非常重要的,都是要求和支持第5戰區打下去的,而第5戰區的崩潰就在這個會議的3、4天之後發生的!李長官當然當仁不讓要負第一責任,可是林蔚、劉斐,作為軍令部的代表、蔣委員長的欽差,來到第5戰區指導淮北作戰,結果是大崩潰,不能說沒有責任。所以劉斐把責任推向李宗仁,虛構了李宗仁在這個作戰會議上的撤退部署。劉斐的這個虛構也很講究,把後來的潰退說成李宗仁的早已作好計劃,這樣呢,就把大潰退的失敗轉換成了勝利大逃亡,李長官的責任非但沒有了,這還有了功了,咱們還得感謝李長官挽救了國軍這麽多部隊了。
沒想到啊沒想到,劉斐竟然也是回憶錄的高手!而且更加巧妙!記得《鹿鼎記》中有關於韋小寶說謊話的秘籍,九成九都是真話,關鍵之處來上一句謊話,效果才是最好的。反觀《李長官回憶錄》,謊話太多,滿篇皆是讓人應接不暇,和韋小寶一比,格調確實不高。建議大家多多學習劉斐的寫作方法,紮紮實實提高回憶錄寫作水平,為咱們的回憶錄事業做出更大的貢獻。
問題是,回憶錄的高手隻是回憶錄的高手,在王語嫣高徒匝瑜眼中,這種把戲如何能瞞得過去?大家還記得《回憶錄36計》(草案)(予公布之日起實行)(未完待續)吧?對頭!隻要大家堅信《匝瑜定理》、牢記《匝瑜定理》,把《匝瑜定理》當成日常生活、工作的指導方針,帶著問題學,活學活用、學用結合、急用先學,就沒有解決不了的問題!曆史經驗告訴大家,匝瑜同誌最突出的優點就是實際,他總比人家實際一些,總是八九不離十。他總是在實際的周圍,圍繞著實際,不脫離實際。而我們工作搞得好一些的時候,就是《匝瑜定理》能夠順利貫徹的時候、《匝瑜定理》不受幹擾的時候。如果《匝瑜定理》受不到尊重,或者受到很大的幹擾的時候,事情就要出毛病。幾十年來的曆史,就是這樣一個曆史啊。
好啦,林副統帥總結完了,咱們就按照《匝瑜定理》展開工作吧,現在開始內聯外調,還是“背靠背”搞材料,把在台灣白崇禧的材料也搞來看一看。
“……(日軍)五月九日敵下蒙城,十二日占永城,……軍委會接獲上項敵情,綜合全般情況,知敵將由華北、華中調兵至津浦線企圖包圍徐州,決心增強第五戰區之戰鬥力,使之能持久作戰,一麵為消耗敵人之力量,一麵為吸引敵人之主力於徐州,以便武漢有備戰之餘裕,所以使用於徐州會戰之兵力有步兵六十三個師、騎兵一師及一旅、炮兵五團、飛機近五十架。我軍之力量北之淞滬戰場猶為堅強。”
“這個材料是誰搞來的?幹得很不錯嘛。是不是依靠《匝瑜定理》的指導搞出來?這個白崇禧這次還是說了實話了嘛。”此時第5戰區的“力量北之淞滬戰場猶為堅強”,而戰區任務在5月12日起就變更為“武漢有備戰之餘裕”,其手段就是“消耗敵人之力量”。
“軍委會更調李漢魂、黃傑、桂永清、俞濟時、宋希濂等部至豫東歸德、蘭封河南以東之隴海線上,鞏固第五戰區之後方,預期與敵作更大之消耗,爭取更多之時間,以利整個戰局。”
此五個軍比較完整,戰力強大,布置於蘭考、民權、商丘、碭山一線200裏的地域內,是一個強大的野戰集團。為此,軍委會特意急調駐防安徽屯溪的第3戰區前敵總指揮薛嶽趕赴第1戰區,就任第1戰區前敵總指揮,率領十幾萬人馬擺開陣勢、準備迎擊南下的日軍第14師團。
而第5戰區則以湯恩伯第20軍團為主、加入劉汝明的第68軍並加強一個炮團,組建隴海兵團,任務就是殲擊淮北之敵。
如此,第1、第5戰區聯手,各自派出最勇之將、各自組建最強力之野戰集團,就是要在各自戰場上重擊日軍的!就是要達到“與敵作更大之消耗,爭取更多之時間”的目的!
“另派軍令部次長林蔚率領參謀團至徐州,一本上述之意誌,擔任督導聯絡之責任。”
這就是林蔚、劉斐來徐州的真正目的!
軍委會此時的意圖就是消耗日軍、爭取時間,並且也在河南作了布置,所使用的5個軍有的已經到位,有的甚至接戰了,有的還在路上,後期戰事發展又把駐防陝西的胡宗南部調動使用了。這是一個不折不扣的戰役計劃,這是一個事關全國抗戰總體形勢的安排。林蔚、劉斐來到第5戰區就是“擔任督導聯絡之責任”,那麽在這個5月15日的“台兒莊會議”上會不會不講這個安排?當然不會!而且要反複講,力求全體與會軍長全部理解!
在這樣一個貫徹軍委會準備堅持、甚至大打、事關全國戰局的作戰會議上,而且欽差大臣林蔚親自坐場,李宗仁你竟然敢布置撤退?
開什麽玩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