匝瑜

血壯山河-抗戰第一書
個人資料
  • 博客訪問:
正文

《血壯山河》之3085 台兒莊真相 66

(2016-09-23 06:20:50) 下一個

   3085 第三部 徐州會戰 第六章 台兒莊真相 66

   第六十六節

當然,這次大規模的宣傳活動搞得實在是太好了,受到李宗仁蒙騙的也絕不都是老百姓這樣“沒有理智”的。李長官這次幹的和藍萍差不多,竟然也騙到了毛偉人頭上,《論持久戰》,“每月打一個較大的勝仗,如像平型關、台兒莊一類的,就能大大沮喪敵人的精神,振起我軍的士氣,號召世界的聲援。

其實很遺憾,“台兒莊大捷”辜負了領導的期望,這三條效果裏的一條也沒做到。

第1,“大大沮喪敵人的精神”,很遺憾,小鬼子這會子還是橫得很,雖然撤退但根本不認輸,認為這是“為了以後作戰的態勢調整”。現在中國政府這樣搞得沸沸揚揚的反倒撩起了火兒。4月10日,華北派遣軍司令寺內壽一決定動用5個師團進攻徐州。原來隻是用兩個旅團掃蕩運河北岸,現在就要過運河了,計劃直接搞一搞李長官的臥室。

第2,“振起我軍的士氣”,這個也很有限,甚至作用相反。執行李長官“追擊令”的部隊大多是疲憊殘破之師,士氣雖有、戰力卻弱,有的部隊甚至戰意也沒剩下多少。孫連仲第2集團軍的第30師就是這樣,師長張金照接到“追擊令”之後,“我當時感到很為難,因為這次偷襲雖然僥幸成功,但經過兩天兩夜的激戰,官兵傷亡很重,全部兵力隻剩下4000多人,如再出擊,不但難以完成任務,還有被敵人吃掉的危險。而我又不能不執行命令,隻好且行且追,俟機應變。

第3,“號召世界的聲援”,說實話,戰場和球場不一樣,啦啦隊的“聲援”這個東西在這裏根本就沒啥用。咱們在北京廣場上幾十萬人一起喊“堅決打倒美帝,不許你侵略埃及”——這種聲援的效果能有多少?至於“世界”嘛,很遺憾,現在的社會主義國家——蘇聯是靠不住的,一直和小日本是眉來眼去的;至於其他資本主義國家,都是有錢人掌權。辜鴻銘有一句名言,“銀行家就是晴天把雨傘借給你,雨天再凶巴巴地要回來的人。”還有更露骨的就是丘吉爾了,“沒有永遠的敵人,隻有共同的利益。”這些都說明了腐朽的資本主義肮髒的商業本質——金錢至上。既然金錢至上,說不定連這種不花錢的“聲援”也懶得做。這些東西本來是教科書《資本論》的基本定理,可是在實際運用過程中往往被遺忘。教訓年年有,今年還要做。人家現在金融危機了,自然跟你是千好萬好。可是一旦你金融危機了,大老遠跑來落井下石的就是昨天你幫助的對象。

就現在的形勢,中國首都被攻占,大城市平津滬全部丟棄,國際上根本就不看好中國的抗戰前景,看好的卻是燒殺掠奪的日本侵略者。投資就要把錢扔到有回報的地方,打仗就要站在勝利的一方,這是世界通行的規則,這次當然也沒有例外的理由。至於以後的世界反法西斯陣營,差不多是“私募基金”的另一個稱呼。

咱們的偉人認識到資本主義本質這個東西了,隻是想要些“聲援”,李長官不是偉人,認識自然差點兒,竟然跟資本主義直接要錢。美國駐華使館軍官史迪威將軍來到“台兒莊大捷”現場調查,參觀完戰場上的豐碩戰利品之後,李長官沾沾自喜,把“舉世聞名的台兒莊大捷”拿出來炫耀,“建議美國政府向中國提供大筆貸款,以讓中國購買作戰物資。”史迪威這個資本家的“乏走狗”當然要替自己老板的資金安全考慮,從背後提起水桶、兜頭就給了李長官一桶涼水,“對中國的事業很同情,但對中國抗戰的前途極為悲觀。”1938年第一季度美對華輸出僅2000萬美元,而對日輸出卻高達4000萬美元。台兒莊大捷的2個月後,1938年6月7日,美國國務卿赫爾發表談話,對日中兩國在美國購買軍火仍主張不加限製,聽其自由,發一發戰爭財先——

此時,顧維鈞先生正輾轉歐洲各國。為了尋求外援,抓住一切機會反複陳述中國軍隊的戰績及中國政府抗戰到底的決心,可是效果成了“笑果”!5月10日,日內瓦國聯行政院第101次會議舉行中國問題起草委員會的集會。剛剛結束一個月的“台兒莊大捷”根本就提不起眾位洋大人的一絲絲熱情,態度依然非常冷漠。當然為了所謂人類的正義、世界的和平,洋大人們總要搞一個東西出來宣布一下。就是這個充樣子的草案,內容也是“空洞”、“軟弱無力”。有的代表很有紳士風度,心裏如何是一回事兒,表麵上還要保持“友善”;有的連裝樣子的風度也不要了,“相當膽怯,冷淡無情,形成了一種障礙”。最不夠意思的就是“老朋友”了,話都不願說了,蘇聯代表蘇利茨也一反往常而“發言很少”。

宣傳隻能搞自己,你就是花錢做廣告搞“外宣”人家也是不信的。這個道理實在是太簡單了,你花錢就是想買俺相信,俺要是不相信你是不是還要接著花錢再買?俺要是相信了豈不是沒錢賺了?這個生意就太好做了,隻要俺不相信竟然給俺錢!那就打死也不能相信啊!為了讓別人和自己相信,那隻好再花錢,或者高調一點點兒。花錢無所謂,反正是無產階級,都花光了也就名副其實了。可是高調宣傳的副作用大家都知道,就是一開始非群眾打算運動群眾,後來群眾運動起來了又反作用於非群眾,結果是互相裹挾,到最後誰也不知道該如何收場了。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