匝瑜

血壯山河-抗戰第一書
個人資料
  • 博客訪問:
正文

《血壯山河》之3082 台兒莊真相 63

(2016-09-20 07:10:02) 下一個

   3082 第三部 徐州會戰 第六章 台兒莊真相 63

   第六十三節 

國共既然合作了那就要有個合作的樣子,政府部門必須要安排一些以前的“異己”才算是搞成統一陣線。現在武漢的軍委會有個政治部,專管宣傳,蔣介石知人善任,把周恩來就安排到了這個政治部。

“疑人不用、用人不疑”才是幹事業的樣子,可是蔣介石小心眼兒,就是覺得這個搞搞“喊口號”的部門也隻給個副部長,部長還是陳誠。其實陳誠掛名也隻是裝裝樣子,兼職多了,打仗的事兒還忙不過來呢,哪有心思管這些。

此時抗日軍興,軍權最重,其他強力部門、實權部門有的是,單單給了個這樣一個務虛部的副部長!委員長的度量實在太小,不過,周總理不這樣認為。

據一位署名“士心”的回憶,此人原任陳誠的中校聯絡參謀,政治部成立,被調任總務廳,總管部裏的警衛連和所有雜兵(油印兵、清潔兵、號兵、炊事兵、傳令兵等等,統稱雜兵),“……周恩來副部長,每日按時上班下班,風雨無間……我的辦公室,與周恩來的辦公室,隻有一板之隔,周沈(周之秘書)雖然依時上下班,但根本無公可辦……

 

083.jpg


 

副部長每天準點上下班其實“根本無公可辦”好像挺尷尬的哈?不過台灣的演員王琻回憶(來自電視係列片《一寸山河一寸血》),王琻在回憶下麵這段話時,眼望遠方,若有所思,“我記得周恩來把我們召集在一起講話,‘國民黨不知道宣傳的作用,這次我們要好好做給他們看看。’這麽多年了,這句話一直在我的耳邊兒回響。

政治部成立以來,工作不太好搞。前方都是敗仗,如何宣傳的起來?這次“台兒莊大捷”實在是一個把工作搞起來的好機會,自然要抓住。政治部也有下屬部門,宣傳的業務主管部門是第三廳,廳長是大名人郭沫若。郭沫若少年時文采飛揚、思想激蕩,確實是一時俊傑。後來越走越邪,竟然棄文從政,於是陰陽兩隔,不過從政成績斐然。

現在第三廳人才濟濟,碼字兒的有老舍這樣的大家,演戲的有趙丹這樣的名角兒,沒有幹不好工作的理由!好好幹!

軍委會政治部第三廳在武漢舉辦了宣傳周!

宣傳、周嘛,這個套路是現成的。別說宣傳周,就是宣傳月也搞得起來!

第一,遊行。遊行、集會這些東西是基本人權,就是“獨裁政府”也得把這些放到紙麵上充充樣子。這次搞的目的是要鼓舞抗戰的士氣,當然沒有理由禁止。政治部第三廳製作做了宣傳品,搞一搞!

李宗仁、白崇禧的畫像是必不可少的,“提高廣西軍隊在整個民眾中,特別是在國民黨中的威信”這是戰前就說好的了,那就搞的大一些。畫像是夠大了,都抬不動了,那就放到卡車上拉著滿城轉悠。

第二,傳唱。傳唱是個好辦法,曆史上大家都在用,已經被多次證明是個很有效果的好手段了。遠點兒說,“吃他娘、喝他娘,闖王來了不納糧”,近點兒說,“打倒土豪、打倒土豪,分田地、分田地”,小調一傳唱,效果大大滴。這都是屬於段子一類的,稍顯粗俗了一些不是?

那就讓老舍寫個東西,大鼓詞,《抗戰將領李宗仁》!老舍是啥人物?大作家!寫個鼓詞兒還是個事兒?一揮而就!老舍先生的鼓詞兒寫的也非常好。長篇小說寫得好,這種小調兒竟然也是舉輕若重,真正的好東西。不過這個《抗戰將領李宗仁》鼓詞兒俺沒有找到,隻是找到了1941年的一件事兒,文人們沒有新題材隻好翻舊賬,老舍等一群文化人士跑到第5戰區長官部所在老河口宴請李宗仁,老舍即席賦詩一首,

荊楚儒將來,將軍翰墨香。

三杯成薄醉,欲唱台兒莊。

記得唐朝有位詩人越喝越會做詩,很明顯老舍不善此道,這首酒後詩,特別很不怎麽地。文人本來就不值錢,不過這個掉價得太厲害了。

第三,文字,也就是現在所說的平麵媒體。這時候還沒有互聯網,搞不成互聯網文化季,那也木得關係哉。組織大量的文化人趕往台兒莊,寫東西!不拘形式、不拘字數,詩歌、報告都行,隻要是宣傳台兒莊的,是一律歡迎啊!

這些文化人的任務是宣傳鼓動別人,在這之前也得先把自己宣傳鼓動的好了才能更好滴工作。政治部一頓鼓動之後,大家爭先恐後湧往台兒莊。現在看都還比較有名的都有曹聚仁、臧克家、愛潑斯坦等等吧,太多了,都安排不了了。現在也都能找到這些人當年寫的報道,也有佚名的。

(說個笑話。兄弟不才在下俺少不好學,其實現在也是這樣,隻不過好多“名人”的生平都是這樣寫的,咱也學一學“名人”的做派拿來用一用——好像用一用也沒啥了不起哈?小時候流行港台歌頁,像手風琴那樣一拉一長條的,5分錢還是1毛錢這麽一長條的。這些歌曲雖然好聽可是不正規,這些粗製濫造的歌頁也不嚴肅,詞曲作者往往寫上“佚名”。兄弟俺看到這個手風琴的歌頁從頭到尾都是“佚名”寫的,心裏真是萬分佩服這位叫“佚名”的作者。)

這些勝利事後去的文化人寫的東西都是大同小異,因為他們去的時候人家的接待工作已經做得很好了,該講啥不該講啥,講什麽是大家愛聽的,不愛聽的就少講或者幹脆就不講。不像一開始,宣傳工作的方向方針一時沒有定下來,還鬧了一些不愉快的誤會。戰後10小時,第31師就組織了一次記者和作戰者的懇談會,參加的有師長池峰城、“副師長”屈伸、第186團三營營長禹功魁,第186團二營營附胡劍鋒、工兵營長彭定一,軍醫處長等等。這其中的三個營長(營長王祖獻犧牲,胡劍鋒火線提為營長)都是守台兒莊的主力。

大家和記者暢談守城的艱苦經過,到最後屈伸做了總結性的發言。因“屈以誠實態度,把戰役始末作了實事求是的講述”,“池峰城對屈非常不滿,怪屈沒有把戰績給他誇大。事後,一次兩人談話時,池責怪屈,以嚴厲的口吻說:‘經你在記者座談會上的報告,我師幾千人的血算白流了。’

好了,不愉快也都過去了,現在都是準備好的現成東西,誰來看也都是這些了,不會再有BUG了。不過呢,“戲法兒人人會變,各有巧妙不同”,大家要是有興趣也可以找來這些文化人寫的東西,有的還是很有意思的,先找一個男頻的大家看看。

濟民、宇文《血戰台兒莊》:

在台兒莊××的高樓上,電話鈴聲不時地響著,隨著便是31師師長池峰城粗啞的說話聲音。他天天在這裏忙碌地指揮隊伍作戰,沒有一刻休閑的時刻。

   “××旅長嗎?要努力幹呀!死光了也不能過河!……”

   “××團長嗎?抽空子出去打敵人一下!”

   “××營長,將××地方的敵人完全消滅淨!”

我從來沒見過這樣沉著勇敢的將領,在那種猛烈炮火的下麵,他毫無畏懼地在最前線指揮部隊。在那間房子裏可以看到他一會兒以電話去指揮部隊動作,一會兒又拿起紅藍鉛筆在一張大的地圖上劃著,一會兒又和在他身旁的參謀主任商量戰策。他對孫總司令的每一個指示都很慎重的去計劃,並且迅速地讓部下去實行。

這兩位文化人的東西不太著調啊——在“在台兒莊××的高樓上”建立師指揮所,不是怕皇軍的炮兵找不到目標吧?你倒是哪一邊兒的?除此之外就是“××旅長”、 “××團長”、 “××營長”、“ ××地方”——記者同誌們,人物地名都是“××”“××”,你們到底想要說什麽啊?您沒去過現場不要緊,您沒采訪過當事人也不要緊,重要的是您得著調,是不是?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