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57 第三部 徐州會戰 第六章 台兒莊真相 38
台兒莊的池峰城,4月1日,日軍顧不上台兒莊、你不打;4月2日,日軍顧不上台兒莊、你還不打;到了4月3日,你猜猜日本人會不會來打你了?
池峰城在這次戰鬥中表現真是可以的,不過有人暗示了,給出了一個“解釋”。據當時任第2集團軍參謀參謀處處長的何章海回憶,《台兒莊城寨裏的拉鋸戰》,“1938年3月19日……孫連仲聽說蔣介石正在通過德國大使陶德曼和日本帝國主義進行談判,因而認為日軍是故作進攻姿態,對蔣介石施加壓力,答應他們的投降條件,不一定就會發生真麵目的戰鬥。”既然委員長都玩兒花活,咱當大兵的也沒必要太實誠不是?問題是何章海說的這個時間上對不太上,這個說法就很有點兒意思了。
這個“談判”確有其事。去年淞滬大戰,委員長死打上海一直等著九國公約會議召開,想用上海大戰給帝國主義們提醒他們的在華利益。不過一直到了11月,九國公約會議還是不召開,蔣介石沒辦法還在苦撐。這時日本也擔心九國公約會議,萬一搞得全世界都反對也是麻煩,不如趁此時誘降中國,於是在11月2日,通過德國駐日大使狄克遜向中國提出7項“議和條件”。德國駐日大使狄克遜於是轉交給德國駐華大使陶德曼,在11月5日,陶德曼求見蔣介石,說日本人準備了“和平方案”。不知道蔣介石是抹不開陶德曼的麵子還是心裏癢癢,想看看日本流氓的許諾,答應接見。同時要陶德曼作出保證,“一切都不要公布”。陶德曼拍胸脯保證,“我現在的步驟僅僅是極秘密地通知中國政府。”這樣雙方搞了個地下約會,陶德曼將日本的這個“和平方案”轉交蔣介石:
1、 承認偽滿,蒙古獨立;
2、 擴大“何梅協定”,劃華北為不駐兵區域;
3、 擴大“淞滬協定”,設非武裝區域,上海國際共管;
4、 中日共同防共;
5、 中日經濟合作,減低日貨進口關稅;
6、 根絕反日運動;
7、 尊重外國人在華權利。
蔣介石看了看日本政府的條件,實在是無法答應,隻好拒絕,並表示,欲和談,必須恢複戰前狀態。同時向陶德曼表明態度,抗戰到底。蔣介石表明抗日態度之後擔心德國人陶德曼死腦筋,以為就是最後的指令了,趕緊追上去補充兩句活話,“中國不能正式承認收到日本的要求,因為中國正是布魯塞爾的九國公約會議各國關切的對象,各國是要在九國公約的基礎上覓取和平的。”
蔣介石說話的同時,日軍在金山衛登陸,抄擊上海,淞滬於是大敗。11月15日,蔣介石的夢中情人、九國公約會議基本徹底拋棄了他。此時華北太原失守,華東日軍又向南京逼近。日本政府認為這又是好機會,再次促請德國人出麵“調停”。
德國大使陶德曼繼續執行“活話”指令,11月28日會見行政院副院長孔祥熙,29日會見外長王寵惠,並要求見一見最後指令權的委員長。
蔣介石這會兒確實焦頭爛額,趕緊答應見一見德國大使陶德曼,看看“活話”指令執行的怎麽樣,同時在日記中為這條“活話”指令做了一個解釋,“為緩兵之計,不得不如此耳!”
接見陶德曼,還是先表明死打到底的態度,再接著轉彎兒說“活話”。 一種表述兩種意思,又要抗戰到底又要談判,可把陶德曼搞糊塗了。陶德曼把這些亂碼傳回國內分析,德國外交部長牛萊特的CPU好使多了,一下子就計算出來了,12月1日找來中國駐德大使徐天放進行勸說,“為中國利益著想,不宜拒絕日本的和平提議,如果延遲下去,中國國家解體的危險也會越大。”
徐天放趕緊報告國內,“緩兵之計”破產了。這下子蔣介石就著急了,磨洋工的“緩兵之計”被識破隻有加緊工作才能挽回影響。第二天、12月2日一大早召開“在京軍事長官會議”,把日本政府的條件拿出來征求意見。白崇禧、唐生智、顧祝同、徐永昌等人表示可以接受。為了表示投降決策的民主化,特意電商閻錫山,閻錫山也投了讚成票。
其實這個會議結論是可以預料到的。就在7月份,老大你在廬山發布演講,“我們知道全國應戰以後之局勢,就隻有犧牲到底,無絲毫僥幸求免之理,如果戰端一開,那就地無分南北,人無分老幼,無論何人皆有守土抗戰之責任。”現在又拿出“議和”的東西來裝模作樣征求意見?你這種把戲咱見得多了?拿出來讓俺們舉手的都是已經定好了的,咱再反對豈不是吃飽了撐的?
既然大家都同意就算集體負責啦。當然投降嘛也想要個投降的樣子,確定兩個原則,
1、 不拒絕德國的調停;
2、 華北政權需要保留。
抓緊辦,日軍離南京可是越來越近了,下午蔣介石找來陶德曼,把這兩個“原則”先強調了一番。蔣介石當然知道“原則”是當不得飯吃的,趕緊說實在的,“在敵對行動繼續進行的時候,是不可能進行任何談判的。假如貴國總理向中國和日本提出停止敵對行動,中國願意接受。”
和上文的那個不能當飯吃的“原則”比起來,這個比較不爭氣,“你們能不能讓日本人先停手別打了?”蔣介石擔心德國的機器人們辦事死性,按照程序順序一條一條挨著執行,這日本皇軍就要打到南京了,幹脆直接給出主意,“讓魔界老大希特勒直接出麵好了”。
“在敵對行動繼續進行的時候,是不可能進行任何談判的。”這句話說得很沒骨氣,因為自己正在敗退啊。想起另一句話,“談的隻管談,打的隻管打”,哈哈哈,在別國土地上打仗真的是很過癮啊!現在不行了,不是過癮不過癮的問題了,而是求著人家“不要再鬧事兒了”。唉,就是那個不成器的清朝,還有朝鮮總督呢。那個時候,棒子的海警要是打死一個中國漁民,俺敢說棒子國王連鞋也顧不上穿就跑到總督府門口跪著去了,“不能再麻煩總督大人上門打俺了,俺把棍子自己都帶來了。您悠著點兒,這根棍子沉,千萬別累著。”
自己實在是不爭氣,對日本政府自然也不能完全放心,“在談判完成之前,一切不要公布。”好可憐的樣子啊。
皇軍步步緊逼形勢危急,蔣介石急得是滿頭大汗,陶德曼隻好違反原則安慰一下,語氣中透出一點兒安慰,“能有希望”。
德國駐華大使陶德曼把蔣介石的意思形成一個“調停備忘錄”,隨即轉回國內,國內再把這個意思轉給德國駐日大使狄克遜,狄克遜再轉給日本外相廣田弘毅,這一圈轉下來就到了12月7日了,此時日軍已經迫近南京。
日本外相廣田弘毅接到德國駐日大使狄克遜遞來的“調停備忘錄”,看了看,幽了一默,“是否能以1個月前的條件為基礎來進行談判,頗成疑問。”廣田弘毅的這個態度是很自然的,“是啊,又過了1個月,物價上漲了。”
淞滬會戰期間負責調停的陶德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