匝瑜

血壯山河-抗戰第一書
個人資料
  • 博客訪問:
正文

《血壯山河》之3001 防守淮河 1

(2016-06-17 06:11:54) 下一個

3001 第三部 徐州會戰 第一章 防守淮河  1

第一章 防守淮河

 第一節

日本戰略模糊,表現形勢就是二不楞兒腦子高燒46度。淞滬戰爭時告訴部隊是“保護僑民”,打完淞滬戰爭士兵以為戰爭結束了,都打算回家了。有些瘋子,像穀壽夫之類,立刻命令向南京前進,至於後勤給養也是就地征發。打完南京,下一步還沒考慮,以至於停滯了一點兒時間。到了12月22日,津浦路南北兩線又發動進攻。這次進攻也很有限。北線進展到濟寧,南線進占滁縣、盱眙,隨即停止。日本人的戰爭方向又發生分歧了。

日本軍方一部分人認為蘇聯的危險一直存在而且很大,在這兒大冬天裏,北方河流全部冰凍,蘇聯要是發動襲擊實在難防。爭論不斷,重心不定,過了1個月才定下決心,再次對國軍第5戰區展開南北對進。不過這個日期日本人選的也是很不錯的,1月24日殺了戰區付司令長官韓複榘,1月28日日本人就開始進攻,這是巧合還是預謀啊?

南線,第13師團於1月28日渡過池河開始進攻。李品仙現在已是第5戰區的付司令長官了,這樣第5戰區的正、付司令長官全是桂係人馬,自然指揮便利、軍令通暢,“如抬手揮臂般自如”,指揮打仗如同跳“蹦嚓嚓”,李長官的這個水平就太高了。第5戰區的這位付司令長官李品仙幹的和韓複榘一樣,撤退!立刻命令第31軍劉士毅將主力撤至鐵路以西地區,正麵隻有小部隊進行抗擊和擾亂敵人。這就不單單是“抬手揮臂”了,是調轉屁股了。

日軍分三路進攻,目標都是蚌埠。哈、哈、哈,之所謂“兵來將擋,水來土掩”,好辦得緊!桂係第31軍自有對策,既然日軍分三路進攻,咱們當然是分三路撤退!

西路日軍突破池河,2月2日攻占了定遠,然後向西經永康、年家崗,4日到達蚌埠西南約30公裏的上窯。

中路日軍1月28日開始行軍,到達池河鎮,即與池河鎮守軍戰鬥,29日占領池河鎮,接著前進,2月2日占領鳳陽,隨即轉向蚌埠。

東路日軍,28日開始進攻,隨即占領明光,接著前進;2月1日占領臨淮關,日軍接著前進;2月2日占領了蚌埠。日軍分出一部,於4日占領了懷遠。

這次“敵進我退”搞得不錯,是確確實實地做到了敵進我退了。在這兒期間的1月31日,正是1938年的陰曆正月初一,沿途村鎮居民,家家戶戶正在歡度春節,於不意中竟遭戰禍。

韓複榘跑了是“畏敵如虎”,那麽桂係31軍也跑了算不算“畏敵如虎”呢?當然不能算!“敵人以猛虎搏兔之力猛撲明光,結果撲了個空”。大老虎來啦,桂係第31軍小白兔快跑呀,“沒有捉到我軍主力”,哈哈,小白兔勝利啦耶!雖然丟了一些地方,這也是屬於前進中的後退嘛,而且,上報的“殲敵”戰果還是不少的嘛。就這滿打滿算、還不到一個星期的時間,第31軍就殲敵2000多!兩個平型關還富裕!哈哈,這也不算啥,“擊毀戰車百餘輛”!

娘地乖乖!“擊毀戰車百餘輛”!這要是在歐洲,隆美爾的多半個裝甲師就灰飛煙滅了!要是一開戰就發生這樣的慘劇,這位未來的帝國元帥肯定會一頭碰死。這下子大家知道為啥日本人在二戰不搞裝甲師團了吧,那就是因為被桂係第31軍打怕了!你要是敢搞裝甲集團,俺就用桂係第31軍對付你,不到一個星期就打掉半個裝甲師團!半個月就能消滅整個裝甲師團!1個月倆個裝甲師團,2個月4個,3個月6個……日本軍部一算賬啊,“傷不起啊傷不起,我算來算去算到放棄!……”要是這樣搞下去,帝國的鋼鐵產量是很夠嗆的,“大和”艦的主炮就沒指望了,隻能改成裝甲捕鯨船了。雖然山本五十六看不上“大和”艦這個大玩具,不過要搞成裝甲捕鯨船,這個老小子也是無論如何也不答應的。這個桂係第31軍實在是裝甲克星,在中國戰場還是不要搞什麽裝甲師團了。

李品仙付司令長官不光能打戰車,而且幹得還很輕鬆,閑暇之餘還要幹點兒事兒,這個事兒您要是以前不知道,俺保證您這輩子也猜不出來。

不相信?賣關子?真的不是的,俺匝瑜從不賣關子,也盡量說實話。俺提個醒,孫殿英知道吧?第5戰區付司令長官兼第11集團軍司令李品仙,打日軍戰車的同時,還在——盜墓。

腫麽樣?想不到吧?所以說您混不到桂係裏麵去呢,差的太遠,真的不是差的一星半點兒的,不是小瞧您,您就是想盡辦法也壞不到這個程度,是不是?

受害者是楚幽王,地點是在安徽壽縣,時間是1938年1月,就是韓複榘跑去開封開會,然後被抓、被打死的那個黑色一月——韓複榘真是死不瞑目啊!

盜墓也不是誰都能幹的,要是沒技術就得有部隊。孫殿英幹過,這個大家都知道。當然名義不一樣,孫殿英用的是軍事演習,而李品仙付司令長官還有一個更好的項目名稱,修建戰備工事。這個倒是比孫殿英靠譜,日軍已向田家庵、上窯一帶發起進攻,離著壽縣隻有六十裏地。

李品仙盜墓屬於慣犯、累犯,去年駐防桂林東郊堯山一帶的時候就挖了靖江王陵,把凡是有石人石獸的王、妃合葬墓以及次妃和將軍墓都打開一個盜洞,折騰了一個月才搬完金銀財寶。雖然幹過一次了,覺得應該有一定職場經驗了,其實還是外行,很費勁兒,這次挖了三個月才挖開,一直到第5戰區北線取得了“台兒莊大捷”,李品仙付司令長官的盜墓工程這才勝利完成!成績斐然!小件兒東西外人不知道,李品仙付司令長官都裝了箱子了,可是這口棺材很大,陰沉木做的,很值錢。李品仙付司令長官就讓人把棺材拆了,準備運回老家自己用。可是拆完了木料還是很大,隻好每根都鋸斷,可還是太沉,隻好又每根都破開兩半,總共一百多根,用火車全部運回廣西老家,秘存於廣西綏靖公署北門的鐵佛寺。

文物走私都有老路子,還是像上次一樣,想辦法偷運到了香港。李品仙在香港有房產,存放安全,也好出手。

都是好東西,搶手貨!況且李品仙信譽很好,大家都爭著搶著要!李品仙就召開了拍賣會。漲價會議開得很順利,基本沒有流拍的。拍賣會勝利結束,貿易額達到多少多少的,也是創了曆次最好成績的了。

有個英國紳士得到消息晚了,到的時候拍賣會已經結束了,就是這樣也死活不走,轉來轉去竟然打起了李付司令長官棺材的主意!這可是非賣品!標簽上寫的呢,暫時展覽,是準備留著自己和老婆用的。

“請問,您的棺材扳可以轉讓嗎?俺可以付銀洋,也可以付英鎊。price好商量,保證您給自己再做10口棺材也富裕。”出價很誘人,500大洋一根。李品仙一算,“這個價錢實在是太合算了,別說給俺自己做棺材了,就是給兒子、給孫子、給俺重孫子……給俺全家八輩子做棺材都夠用了。痛快!成交!”

抗戰,大家都在流血流汗,誰也顧不上保護文物的事兒,這趁亂幹點兒缺德冒煙兒、傷天害理的事兒也許沒人顧得上。李品仙付司令長官打去年就打好了這個主意,果然去年的事兒很大可是沒人知道,這次也應該不例外——沒想到竟然敗露了!.

這樁盜墓案的報案人是日本人。兩個月後,日軍占領了安徽,結果發現大墓被盜!“這缺德事兒誰幹的?俺們日本人雖然壞但也絕不做這種生下孩子沒屁眼兒的事兒?這個可得說清楚了,別把髒栽倒咱們頭上!”這下子嚷嚷開了。

這就需要發言人出來解釋解釋了是不是?

李品仙付司令長官趕緊讓秘書寫了一份“情況說明”上報民國政府,說自己挖掘古墓是保護古物,“搶救性發掘”,“保護性拆除”,不致使寶物落入日本人之手。一式兩份,分別呈報給了蔣介石和李宗仁。

這些東西是讓大家看,是官樣文章,底下還要運作,送禮。據說給蔣委員長送了厚禮,“大銅碗、大銅瓢各1對;翡翠球1隻(此物球狀,綠色,直徑約有1尺,已分裂成兩大塊,上麵雕有花紋,顏色非常鮮豔)

李長官是現管,沒有不送禮的道理,何況還是“幹爹”,“大銅碗、大銅瓢各1對;寶劍1把(此劍長約3尺,劍柄上也有浮雕的龍,出土時,此物擺放在棺前正中位置。擦去劍上的泥,光彩耀目,非普通的寶劍所能比擬)。

李長官回憶,“因第三十一軍為我親手訓練出來,調動起來,如臂使指。”不知道這個禮單有沒有這個作用?

“鑄客大鼎”亦稱“楚大鼎”,重約400公斤,現存於安徽省博物館。因此物太沉、日軍來得太快,李品仙未及處理,後被安徽省政府後運、保存。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