匝瑜

血壯山河-抗戰第一書
個人資料
  • 博客訪問:
正文

《血壯山河》之2035 張學良該不該殺?1

(2016-05-26 05:56:17) 下一個

?第一節 張學良該不該殺?

1936年“西安事變”是張學良、楊虎城幹出來的。大小事情都個起因,咱們不往遠說,從近處說。

1931年“9.18事變”,張學良三個月丟了三個省,然後再丟了錦州,這些咱們都不說了,歡歡喜喜過大年兩次就到了1933年春。“東北大公子”覺得這個丟失國土的記錄很不滿意,再接再厲!10天就丟了熱河省!其中一日之間東北軍就垮了4個師,丟失幾百裏國土,這個記錄就比較好了。當然也有客觀原因,“9.18事變”的時候有馬占山搗亂影響了丟失國土的速度,這次都是自己東北的嫡係部隊,自然發揮得好,容易出成績。按照規律,領導重視是取得好成績的第一要素,“東北張大公子”自然是第一要被感謝的。

不過事前時任行政院長的汪精衛,放心不下東北軍,親來視察。戰事會議上,這位“東北張大公子”一會兒就溜出去一次,一會兒就溜出去一次,搞得汪精衛很奇怪,“到底搞什麽名堂?還把不把俺這第1.5號人物放在眼裏了?”汪精衛很鬱悶,回南京找蔣總裁商量。

蔣總裁、汪精衛兩人一商量,這次倒是看法一致,首先得要把熱河省主席湯玉麟換掉。湯玉麟是張作霖的把兄弟,據說救過張作霖的命。把持熱河多年,可謂是“天高三尺”,把熱河刮得是幹幹淨淨、地陷三尺。湯玉麟的兩個兒子很出息,是老爸的好助手,特別是老二湯佐輔,真是湯家寶貝!身任熱河財政廳廳長、興業銀行總辦、軍需處長、軍政訓練副監、鹽務局長、墾務總辦、經界委員會委員長、酒煙局長、印花稅局長、財政整理委員會委員長等等等等吧,一共十五個職位,一個人控製了熱河的全部經濟和稅收。這個官二代可不是飯桶,有能力!能力呢一個是體現在稅種多,老百姓每年要交幾十種稅,這也不錯,細化管理嘛。再有就是分級別納稅,田分四等,當然分等是分了,可是不管這些地能不能種出來東西還是收成咋樣,全部都要交重稅!除了田地稅收以外,老百姓殺豬宰牛,嫁女娶媳,生老病死,甚至農民養條狗也要繳稅。

再一個就體現在跨越性發展上了,就像跨欄一樣,跳著蹦著往前跑,所有稅收全部預交幾年甚至幾十年,當時熱河部分地區在1932年就收繳了1972年的稅!比110米攔跨得還要快一點點兒。

老大湯佐榮呢就一般了,人比較老實,不如弟弟能幹,隻當了一個熱河省禁煙局局長。老大的工作主要有兩項,第一,通過政府命令熱河農民種植鴉片;第二,誰種鴉片就罰誰的款!

老大的活兒沒有老二的多,就自己找點兒零活兒幹幹,貼補家用,把承德避暑山莊的一個清朝的銅亭子拆了拿到天津賣了。

現在日本人占了東三省,熱河也在“滿洲國”的計劃之中。湯玉麟搖搖擺擺,很不可靠。蔣總裁、汪精衛商量好了就給張學良打電報,讓他搞掉湯玉麟,帶領東北軍進占熱河,抵抗日軍。“此事如決行,則務須從速,先派三旅用夜間動作,到熱河附近,使倭人與湯皆不及防,一候我軍接近熱河,再調湯至察省(察哈爾),則湯必遵令,倭人亦無法。請漢卿兄迅照預定計劃解決熱河,以安北局。

張學良會不會奉命搞掉湯玉麟呢?這裏邊真還有個“大義滅親”的難題。

湯玉麟和張作霖是把兄弟,起初起事之時“兵不到一百、槍不到五十”,後和馮麟閣三人組合,馮麟閣老大、湯玉麟老二、張作霖老三,合力發家。

當土匪是高危行業,連帶家屬也跟著受累。一次老巢被圍,湯玉麟背著張學良的生母、張作霖的趙夫人,騎馬衝出重圍。所以,張作霖老說,“沒有湯二虎(湯玉麟),就沒有小六子(張學良)”

1928年張作霖被炸身亡,東北軍總參議楊宇霆要成立“委員會”,湯玉麟不同意,“不行,子承父業,一切都是少帥的。”張學良遂登“大位”,湯玉麟定策有功。很快,東北易幟,張學良為東北邊防軍總司令,湯玉麟為東北邊防軍副總司令。

兩家還是世交,“兩家女眷也都結成姐妹”。那麽在這種關係下,張學良能不能奉命搞掉湯玉麟呢?

“行!搞掉他!然後俺們來抗日!”張學良接到大哥蔣總裁的電報滿口答應,1932年7月,給中央政府發去了一個長長的、長長的、長長的後勤帳單和巨額的軍費撥款要求,同時留言,如果中央滿足了這些要求就可以出兵、大義滅親了。

汪精衛一看頭就暈了,“你娘的!你張學良管轄河北、察哈爾各處稅收,迄未有分文解交中央,截留自用,每月至少500萬元!‘俺這當家的都沒見過這些錢的影子!’而一有命令,即向中央要款,未出一兵,未放一矢,乃欲藉抵抗之名,以事聚斂。實屬忍無可忍!

汪精衛看著“賬單”火氣上來,“娘的!不幹了!”向行政院表示自己作為中央最高行政長官也無法左右張學良,願意立即引咎辭職,以說明此乃純屬指責張學良而並非是二人的權力鬥爭。此舉一出,全國輿論嘩然,一致指責張學良的軍閥行為。

汪精衛這個球發的狠、發的刁,“看看你張學良怎麽辦?”

“張大公子”打仗不行,玩兒球?“跟俺玩兒這個!這有什麽呀?”第一是哭,大哭,嚎啕大哭,捶胸頓足、撒潑打滾、要死要活,要和汪精衛一起辭職。第二呢,就讓東北軍將領向中央通電表示全力支持他,不讓他辭職。

古有將相和,今有將相鬧!蔣總裁很是焦頭爛額,但也隻有他出來收拾爛攤子了。人都說“聽人勸、吃飽飯”,張學良懂事兒,委員長一勸就聽,不辭職了,吃飯去了。可是汪精衛不聽勸,堅決辭職!那也沒辦法,“沒了你汪精衛俺這民國的買賣還不開了?”讓行政院副院長兼財政部長宋子文暫時接任行政院長。汪精衛自己回家鬱悶去吧。

既然小老弟這次看來差不多似乎也許大概可能朦朦朧朧要抗日了,那說啥也要支持!蔣總裁表示要派中央軍去熱河支持東北軍抗日,張學良一拍胸脯,“用不著!不就幾個小鬼子麽,俺們包打!部隊就不用派來了,給點兒錢就行了。”

蔣總裁這才明白過來,“還是要錢啊,那俺把汪精衛攆走算什麽?”趕緊和張弟弟說要親自到華北看看。

張學良很體諒人,大哥蔣總裁在南邊忙著剿匪也不輕鬆,“不用了、不用了,大老遠的,您就別辛苦了,光讓財政部長宋子文來就行了。”

財政部長宋子文來了,好吃好喝接待是自然的,可是宋子文還是要看看你要的這些錢是要幹啥用。

“幹啥用?當然是大興土木!搞一搞國防工程!這和幾萬億的經濟刺激政策一樣,花錢可是要花老了!”

“俺知道這個經濟刺激計劃要多印票子,可是俺還是想看看都幹啥了。到時候物價漲起來了,咱也好有個說法不是?或者說是結構性調整,或者說是輸入型通脹啊不是?”

“行!那就看看去,上車!”兩人坐上車,視察準備花錢的國防工事。小汽車每走40公裏必停一次,歇一歇,打支嗎啡先——

宋子文這才明白,感情不是對汪精衛冷淡啊,原來是從會場溜出去打針去了!“這他娘的還打什麽仗?!”

其實張學良自打1924年第二次直奉戰爭時期就開始抽大煙了,到了1928年毒癮已經比較深了,那就得戒煙啊。大煙還是能戒掉的,比如咱們敬愛的朱德委員長就抽過大煙,後來為了革命事業也就把不良嗜好戒了。這是偉人,自然幹啥都沒問題,其實普通人努努力也湊乎能辦到,很多舊社會的煙鬼到了新社會就都戒了。張學良的這次戒煙呢也很成功,大煙是絕對不抽了,改注射嗎啡了。

嗎啡是鴉片精煉出來的,毒性很大,要想戒呢,就像打遊戲過關一樣,難度就增加了。到了1931年,由於“9.18事變”大概給張學良的心靈造成了一點點兒傷害,煩!那就更要借助毒品來舒緩職場壓力了。打完嗎啡舒服!職場壓力是忘了,可是一天天毒癮更嚴重了,一天需要打好幾次嗎啡,到了現在差不多一個小時一次,正好小汽車開40公裏。如果不能按時注射,就會渾身顫抖,麵部抽搐,坐臥不寧!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