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下子雙方就差的很多了,兩個人基本上就說不到一塊兒去了,所以才有“談了一宿”的這麽長時間。俺估計李宗仁是啥也談不出來,他隻有一個辦法,就是把部隊填上去而已。關於這一點,在以後的戰事裏大家可以看得很清楚。至於填誰的部隊,桂係的部隊當然不在李司令長官的考慮範圍之內,至於其他的部隊,無論中央軍還是地方軍,都是可以隨便填的,這一點,在以後的戰事裏大家也可以同樣看得很清楚。
韓複榘麵對這樣一個“沒安好心的草包”當然是窮竭其詞,力求講明、溝通,無奈水平相差太多,最重要的是,李宗仁並不是一個軍人,而是一位政客!政客關心的是什麽?這個大家心裏都清楚。到最後韓複榘實在是忍不住了,當著這位政客長官的麵下達了部隊撤退命令!
“命令部隊撤往周家口、郾城,眷屬和物資撤往豫西南陽。”
這個撤退的命令呢,無論如何就有點兒太誇張了。周家口、郾城就是現在河南的周口、漯河,還在鄭州、開封以南,離著濟南還有差不多1000裏地。用一觸即潰來形容某些國軍已經很厲害了,結果李宗仁為了說明韓複榘的不抵抗,竟然在回憶中讓他下命令撤退1000裏地!
直到12月22日夜,日本人突破黃河,25日,日軍對濟南猛攻,27日,孫桐萱師全部撤出濟南,第3集團軍才從濟南撤退,這時候,離現在的11月28日,已經過了快1個月了,部隊為啥在差不多1個月裏都不執行李宗仁聽到的韓複榘所下達的撤退命令呢?所以俺推測,這天早上,韓複榘也許是下達了“眷屬和物資撤往豫西南陽”的命令,至於部隊撤退的命令,也許下達了也許沒下達,就是下達了也不會是到“周家口、郾城”,這不符合常識,而是有可能1個月之後撤退到的曹縣。而且即便此時下達了“撤退到曹縣”的命令,現在也並沒有執行。
李長官編得太過火了些,韓複榘的撤退是跨省、跨戰區,唯恐留下一點點兒可以原諒的地方,直接置於死地才好。問題是,物極必反。失守一個陣地,失守一座城市,殺人的理由就足夠了,幹嘛非要整出來了1000裏地的大逃跑?大家都有經驗,凡事兒過頭了,就假了,無論是罵他還是捧他。
李宗仁以後成為代總統,自然可以成為政治家,現在還不到那個級別,還是一個政客。雖然李宗仁很習慣撒謊,可是這次撒謊有點兒太漫不經心了,完全沒有表現出職業選手的良好職業素養。
“眷屬和物資撤往豫西南陽”,這個是正確的。韓複榘已經預見到了徐州不保,在此6個月之後,李宗仁也是放棄了徐州。哪為啥眷屬和物資不堅持到6個月後再撤呢?問題是第5戰區現在有幾個部隊啊?到最後有了60萬部隊還是要放棄,如果光憑現在的部隊,堅持6個月是不可能的,還不如早作打算,“眷屬和物資撤往豫西南陽”,省得到時手忙腳亂、丟盔棄甲的。留下野戰部隊好打仗啊,這也是放開戰場的必要條件啊,這個反倒是說明韓複榘對第5戰區的戰事走向有一個清晰的認識,而且對第5戰區的打法有了一個正確的認識。
與此同時還有一種說法,第5戰區截留第3集團軍“眷屬和物資撤往豫西南陽”未成,李宗仁電令韓複榘不要把後方放在第5戰區以外,韓複榘傲慢地在來電上批道:“現在全麵抗戰,何分彼此。”秘書照批作複,李宗仁接電後極為震怒。
這種事情,就憑韓複榘看待李宗仁的態度,倒是有可能幹得出來的。這也沒啥,倒是李宗仁極為震怒很有意思,你怒啥呀,肯定是還是理解不了“開放戰場”意義,韓複榘也懶得跟你再解釋了,幹脆回答“現在全麵抗戰,何分彼此”算了。
與此同時還有一種說法,“司令長官李宗仁來濟南與韓複榘商計第5戰區作戰計劃。擬好的計劃是要三路軍退到沂蒙山區,使日軍不敢急速南進。韓複榘當場表示反對,說:“南京不守,南路日軍快打到蚌埠了,北路日軍再過黃河,南北一擠,我軍沒有接濟,沒有給養,想把我們送禮,叫我們吃‘包子’呀!”韓複榘情緒激動,衝口而出,令李宗仁非常尷尬,鬧了個不歡而散。”
這段話裏有三個問題。
1、二人會談是在11月28日,此時南京還是要死守的。韓複榘的話“南京不守”,是不可能說出來的。編造的第一句話就站不住腳,造假水平太低,真是沒法看。
2、“擬好的計劃是要三路軍退到沂蒙山區,使日軍不敢急速南進。”這純粹就是胡說了,第3集團軍退到沂蒙山區就等於進到日軍和大海之間,而且沂蒙山區“四塞之崮、舟車不通、外貨不入、土貨不出”,等於置於死地,搞得好也隻能打打遊擊,李宗仁你未等開戰就把一個好幾個師的正規集團軍搞成木有後方的遊擊隊,就是蔣夫人宋美齡也是不會答應的。
3、12月13日,也就是首府南京失陷之後,最高統帥部軍事委員會向各戰區發出訓令,同時也明確了第5戰區的任務。在此之前的12月7日,第5戰區製定出了本戰區的作戰計劃。這個作戰計劃的第一句話就是,“第5戰區司令長官部根據統帥部的意圖,結合本戰區當時的敵情、地形及任務,於1937年12月擬定了作戰計劃。”
所以講,在11月28日李宗仁是沒有12月13日的這個作戰計劃的,當然也就更沒有這個演義了。而且,“擬好的計劃是要三路軍退到沂蒙山區”更是胡說,在這個後來的計劃裏也根本沒有這樣的安排。
那麽這個時候,韓複榘撤退眷屬和物資對不對呢?
河北的第1、2集團軍一路後撤,內丘、邢台、邯鄲、磁縣一路丟失,河南軍情危機。關麟征的第52軍在9月的保定會戰中損失慘重,未及整補完畢。軍令部提調這支剛剛撤下大戰的部隊到河南救火。關麟征率領全軍急如星火立時出發,10月18日,關麟征第52軍趕到安陽和漳河南岸。
第52軍先是頂住了日軍的攻勢,然後展開反攻,奪回南岸東、西保漳一帶的高地,將過河的日軍壓迫在河邊,殲敵甚重。日軍又增兵渡河,雙方展開拉鋸,至23日,日軍撤退到邯鄲。此時山西戰事告急,湯恩伯奉命率領第20軍團軍於11月2日出發,重返山西,增援第2戰區。此時,日軍重新發動進攻,11月5日,日軍占領安陽,11日占領河北大名。
河北大名離著山東很近,差不多就在省界。從緯度上看,日軍已經臨近泰安、在濟南以南了。從戰略上看,日軍對山東已經形成了半包圍!
日軍有沒有可能從北、西兩個方向夾擊山東呢?如果如此,濟南、泰安一線,就是一個鉗口的內部,韓複榘的第3集團軍如果布置在個鉗口裏,那被包餃子的可能性實在是太大了。在這個兩麵夾擊形勢下,韓複榘做一些準備工作,把鉗口裏的“眷屬和物資”提前撤往河南對不對?答案其實很簡單吧。可是有人就要把這些正常的事情斷章取義拿出來說事兒,上綱上線,文革之風看來也不獨有,隻不過是登峰造極罷了。
總而言之,這一宿的談話是兩個人談崩了。文學修養要高得多、軍事指揮水平要高得多、地理要熟悉得多、見解高、軍隊還多,除了資曆和職務,別的都比自己強的厲害,麵對這樣的下屬,李宗仁應該想到什麽?李宗仁自然隱瞞不說。俺分析倒是大概有以下幾點:
1、 有前仇;
2、 瞧不起俺;
3、 不聽俺的命令;
4、 這樣的人肯定是以後再搞造反的絆腳石。
所以,俺推斷,對於李宗仁就是與韓複榘在11月28日談了一宿之後,心裏就已經想著搞掉韓複榘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