匝瑜

血壯山河-抗戰第一書
個人資料
  • 博客訪問:
正文

《血壯山河》之2024 醜化韓複榘

(2016-05-16 07:04:42) 下一個
 
2024 第二部 冤殺韓複榘 第四章 第5戰區 第三節 醜化韓複榘

第三節 醜化韓複榘

李宗仁、韓複榘倆人雖是初次見麵,嘿嘿,但是有糾葛!

1929年“武漢事變”,蔣總裁和桂係決裂,開除李、白二人的黨籍。通緝!差點兒活捉白崇禧。然後就是第1次蔣桂大戰,很快失敗。然後李、白又潛回廣西奪權,摻和中原大戰。一般來講,蔣總裁為一方,馮、閻、桂為一方。但馮、閻、桂三方每一家裏都有算盤,有時候背地裏也搞一搞獨立核算。

戰事首先在蔣、馮、閻之間展開。桂係也不閑著,欲報半年前的仇,隨即傾巢出動,出兵湖南、進逼武漢。馮玉祥委任韓複榘為第三路總指揮,帶領7個師15萬人,進軍湖北,配合桂係作戰。形勢上看,這是南北夾擊,是要搞一下蔣總裁好看的。

嘿嘿,馮玉祥表麵上是配合桂係打蔣總裁,其實心裏的算盤是等蔣桂之間打得差不多了,不管誰輸誰贏,都是兩敗俱傷,自己乘機襲取武漢,來個漁翁得利。

韓複榘早已厭煩軍閥混戰,心向政府已久。俺覺得這很正確,愛和平、促統一,這不是中國老百姓天天想著盼著的嗎?就是現在咱們國家已經很和平了,這不就能騰出手來幫著世界搞搞和平了不是?

蔣總裁很快打垮桂係,韓複榘也沒有搞漁翁得利的把戲,而是直接投向政府,一伸手又把石友三也給拉過來了。韓複榘這次不光搞垮了桂係,也把馮玉祥搞掉了一半。而桂係是不知道馮玉祥“坐山觀虎鬥”的打算的,而是天天盼著韓複榘的援兵。這下韓複榘反水,桂係就徹底恨上了韓複榘。在此前的去年,桂係勢力已達河北,隱隱有逐鹿中原之勢,而這回二次敗北,是給徹徹底底打回地方勢力的原形了,草龍變回草蛇了。

“十年生聚十年教訓”,這下子實在是搞得太慘了!本來是要準備問鼎中原的,現在是差點兒把自己搞進鼎裏去了。

冤有頭、債有主!這個仇要記在誰的頭上?韓複榘!

這就不好說了,碰到想得開的人,怨自己實力不夠,或者怨是祖墳沒埋對地方;實力夠的人可以怨“時不利兮騅不逝”;要是實力又不夠、時運又不濟,再加上小心眼兒,要是這樣,這個仇就結大了。問題是李宗仁到底是不是小心眼兒呢?這個俺可就不知道了,大家自己分析吧。反正是桂係不服,6年後又折騰一次“6.1運動”,再次失敗退場。

就算如此,之後李宗仁也是不屈不饒,和蔣總裁明爭暗鬥,總算搞到了最後當了幾天“代理皇上”,達成心願之後就跑到美國了。到了美國也閑不住,最後回大陸,再給蔣總裁最後一個好看。

反正是隻要有條件,就是念念不忘折騰造反。您說他是不是小心眼兒、愛記仇的人?俺不好說。大家自己琢磨吧!反正要是俺要攤上這事兒,嘿嘿,估計十有八九是會記仇的。

好啦、好啦,以前的陳芝麻爛穀子的事兒就不要提啦,統一陣線抗日好啦耶。不過呢,在濟南倆人一見麵兒,李宗仁對韓複榘的第一印象就不好,“韓氏雖識字不多,言談也很粗俗。”

啊呸——真想啐他一口!

李宗仁一輩子到死的學曆隻是三年多的軍事小學,而且是對文科不感興趣,隻是對劈刺、馬術、器械這些東西用功的“李猛仔”。唐德剛曾寫過,“李氏專喜用‘幾希’二字,但是他老人家一輩子也未把這個詞用對過,那我就非改不可了。”

李宗仁也承認自己文字水平低,“當年和蔣總司令結金蘭之好時,他遲遲未能把‘盟帖’奉換的主要原因之一,便是‘不好意思找秘書代做那四句‘盟詩’”

這個‘盟詩’啊,就是江湖好漢的賭咒發誓,說是詩,不如說是順口溜算了,隻要寫出來像“不願同年同月同日生,但求同年同月同日死”,就可以交代過去了,隻是不要寫上“生則同衾、死則同穴”就好了,實在是木有要求。就這個木有要求的順口溜,“李猛仔”也發愁。不過這點兒小事還是難不倒“李猛仔”的,他把蔣總裁寫給他的盟帖上的四句話“誼屬同誌,情切同胞,同心一德,生死係之”這16個字、又重新抄了一遍還給了蔣總裁。這個混過去的辦法也是很不錯的,屬於不學有術。

(有意思的是李宗仁手裏的這個蔣總裁給的“盟帖”後來不見了,當事人的說法是在“武漢事變”的時候丟失了。這個“武漢事變”可是把李宗仁給搞慘了,在這個時候弄丟了蔣總裁的“盟帖”,是無意呢、還是一生氣給扔進爐子裏了?)

    1937年,國民政府批準在北京西郊建立“辛亥灤州革命先烈紀念陵園”。紀念碑的碑文《辛亥灤州革命先烈衣冠塚銘並序》,就是馮玉祥讓韓複榘寫的。下麵大家再看看韓複榘的書法吧。

這是給煙台紅卍字會恤養院三周年幾年題詞:養老慈幼,王政所先;窮民無告,凍餒堪憐。貴會宗旨,仁愛纏綿;推恩孤獨,功莫大焉。籌備完善,已三周年;各遂生活,永免顛連。海山蒼茫,海水淪連;心存利濟,化日光天。

另外還有近來發現的一篇韓複榘的文字,《最新北平指南題詞》:煌煌巨製,煞費經營,條分縷析,包孕潤宏,以此南針,導遊北平,采風問俗,覽勝陶情,如逐斯揭,如鏡斯明,一編具在,萬象畢成。


?這是一篇韓複榘寫的誄詞,也就是悼詞吧,四言一句,講究對仗。

 

就是以上這200來個字兒,大家可以看出韓複榘的文字功底了吧。這些是四言的,還不算,要知道韓複榘是可以作舊詩,這可不是一般、二般人能搞得了的,各位要是不相信的話,可以找幾個專門的文學博士來試試。舊詩要做得好,必須要背書,典故、詞章積累到了一定程度才能寫得出來。當然也有不用典故、詞章的,但是您不能從幼兒園到大學,天天作“鵝、鵝、鵝”這類東西吧?

 “李猛仔”啊“李猛仔”,你為啥認為這個會作詩的韓複榘識字不多尼?你連16個字兒的“盟詩”都做不出來,人家韓複榘可是連著寫了多少個16個字兒啊。你這樣說韓複榘是不行的,就是這樣說俺,俺也是不同意的,堅決不同意,沒商量!

曾受國民政府派遣,到山東工作過一段時間的陸立之,1994年在《炎黃春秋》上著文,談到他與韓複榘接觸後的種種感受,“憑我個人觀察,根據其人待人接物的各種姿態、其談吐表白、其心態流露,我認為韓是一個不平凡的人。在當時國民黨所謂‘儒將’中,還很難找到第二人。”

看看,儒將中還很難找到第二人!那就是第一儒將了!當然,也許這位陸老先生接觸的人少點兒,沒有把國民黨的儒將都考察一遍,但是說出這種絕對的話來,也是不能不重要啊。待人接物、談吐令人折服,看來韓複榘個人修養很好,肚裏有貨。

一個“小學”都沒上完,估計掃盲成績都不一定及格的人,和一位“善屬文,能詩”的“第一儒將”談了一宿,竟然是“識字不多,言談也很粗俗”,這樣一種印象!

咱們要是回憶以前的東西,地點、時間啥的很可能記錯,可是要是回憶一個人的印象如何,一般都不會錯。“啊,這個人不錯。”“啊,這個人很幽默。”“啊,這個人很有見識。”“對,你說得對,小王的老婆確實很漂亮。”等等,這是一般規律。所以講,李宗仁是故意這樣講的,他是不顧一般規律,是一定要把韓複榘搞成這個樣子的。

所以說,李宗仁醜化韓複榘。

 
[ 打印 ]
閱讀 ()評論 (1)
評論
polar_bear 回複 悄悄話 所以呀,人要活得長才是王道。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