泊君

記憶是屬於那個時代的,分享記憶
正文

聖誕節

(2016-12-23 18:35:33) 下一個

        又該過聖誕節了!這一年裏最輕鬆,也是最忙碌的日子就要來臨了!

        每年感恩節一過,滿城烤火雞的香味還沒有散盡,那熟悉清脆的Jingle bells 鈴聲就叮叮當當地由遠而近地響起來了。整個城市就像中了魔術師的法術一般,一夜之間就改換上了聖誕節的盛裝。街頭巷尾,高大的聖誕樹挺立起來,璀璨耀眼的聖誕花環懸掛起來,色彩斑斕的彩燈閃爍起來,點綴著大小建築物和所有的商家店鋪,甚至連街燈和樹木也都披上霓虹彩燈,頗有“火樹銀花不夜天”的味道。各大購物中心更是用盡心機,頻頻使出大招,精心布置裝飾一番,比著看今年聖誕裝飾誰家的奇,誰家的妙;誰家的巧奪天工,誰家的出奇製勝,誰便會在聖誕節期間的瘋狂購物時吸引更多人的眼球,也就占得更多的商機。

        過節是需要氣氛的,而普天同慶的氣氛是靠人來營造的。購物中心裏,人們爭分奪秒地忙著搭台布景。聖經故事裏的場景再現,芳草鮮美的聖誕花園,聖誕老人分發禮物的廳台,唱詩班演唱的舞台,那專供孩子們節日期間戲耍的室內遊樂場,小火車,旋轉木馬,迷宮,氣墊滑梯,再加上耳熟能詳的聖誕音樂,一片聖誕節的歡樂氣象便呼之欲出了。各個廠家商家也爭先恐後地輪番在電台、電視、報紙上打出各自的聖誕廣告,打折、降價、促銷、抽獎,鬥智鬥勇,花樣百出,實在是叫人眼花繚亂,目不暇接。

         家家戶戶也按捺不住了,開始動手準備各家的聖誕裝飾。家家門口掛上由綠色樹枝藤條編的聖誕花環,再係上紅色緞帶,配上金色或銀色的金屬鈴。一眼望去便知這家主人已經準備好開門笑迎聖誕節了。屋前房後拉起了閃亮耀眼的彩燈裝飾,從市場上拉回的那散著樹膠芳香的聖誕樹,色彩繽紛,玲瓏可愛的各式各樣的聖誕小掛件層次有序地掛滿樹枝,換上幾屏色彩華麗的落地窗簾,鋪上帶有節日色彩的餐桌布,添加廚具器皿,買上幾疊繪有聖誕圖案的餐巾紙,再擺上幾盆芳香吐蕊的聖誕花卉,滿屋裏洋溢著溫馨喜慶的氣息。至此,聖誕節的氣氛已是越來越濃了。

         這個時候滿城甚至連空氣裏都彌漫著一股騷動和興奮的味道,因為全城人都在忙碌地準備一個盛大的聖誕大遊行,來迎接那即將臨城的,遠道而來的聖誕老人。人們叮叮當當地築起彩車,姑娘們打扮成公主和天使,小夥子們則變成了王子和海盜。這一天男女老少傾城出動,市中心主要街道兩旁擠滿了黑壓壓的人群。人們穿上冬衣冬帽冬靴,不顧地凍天寒,冷風冽冽,翹首期盼那尊貴的Santa Claus 的降臨。最焦急的要算是孩子們,被圍巾和帽子裹得嚴嚴實實的小臉隻露出一雙雙期盼的大眼睛,一眨不眨地盯著前方,被凍得張張小臉頬像是紅彤彤的小蘋果,又像是冰凍鴨梨。忽然,人群一陣騷動,由遠而近駛來一輛輛各式各樣的,造型新穎獨特的華麗彩車,讓人眼前一亮。震耳欲聾的聖誕音樂頓時響徹全城,街道兩旁的人們禁不住隨著那熟悉的聖誕歌曲在街上一起手舞足蹈起來。穿著紅衣,帶著紅帽,踩著紅靴的白胡子聖誕老人笑容可掬的坐在車上,頻頻向街道兩旁的人群揮手示意。孩子們尖叫著歡呼起來,他們等待已久的聖誕老人終於到了,帶來了他們夢寐以求的禮物。孩子們笑了,全城陷入了一片聖誕節前的狂歡中!

         其實,天下的節日慶典都大同小異。一定是在特定的日期,以特定的形式,為了特定的目的,或烹牛宰羊,或載歌載舞,或瓊漿美酒,或祭奠神明,祈求神佑,或祭奠祖先,延續香火,或闔家團圓,圓圓滿滿。但是,一個國家民族的曆史文化傳統的差異卻又賦予了各自的節日慶典獨特的內涵和特征,呈現給世人繽紛多彩的外貌,讓人津津樂道。而反過來,我們又可以透過他們的節日慶典這一特定形式,探究其文化傳統中的人文理念和價值取向,至少可以窺見一斑。隻是在曆史長河的演變發展中,後人往往忘記了這些節日起源的立意初衷,而寧願賦予它一個世人願意接受的,更為現實的內容和寓意,並加以發揚光大,因此,才讓人感到更加地撲朔迷離。

         聖誕節在西方是一個給予和分享的節日。不像我們中國人的春節,強調輩份,孝廉和恩惠的關係,晚輩要對長輩磕頭跪拜,長輩賞賜壓歲錢。在西方社會,聖誕節更體現了它的人人平等,公平給予和關愛的人文理念。無論男女老少,上至白發蒼蒼的老人,下至乳臭未幹的孩童,都要為你的家人,朋友準備一份聖誕禮物。禮物不在大小,無關輕重。一張聖誕卡,一雙襪子,一條圍巾,一件衣服,一雙鞋,一本書,一張小孩子的信手塗鴉,一瓶酒,一盒巧克力,都可作為禮物,最重要的是用心。赤裸裸的現金作禮是最叫人不齒的,透著幾分的無視和輕侮,在聖誕節這樣的日子裏,是沒有人敢於這樣無理的。

         可要在聖誕節這一天呈獻給你的家人好友一份心儀已久的禮物,也不是件容易的事情,通常是要頗費一番心思的。每人每年都要絞盡腦汁準備一份禮單,既不能和去年重樣,又不便直截了當地當麵詢問。聖誕禮物貴在驚喜,出其不意,要是沒有平日裏的用心關懷,巧思冥想,到時又何能正中下懷,不謀而合呢?購買聖誕節禮物同時也是件既破費又費時的事情。人們通常要提前幾個月就要預算計劃,緊縮開支,來籌備這筆不小的費用。要是趕上個祖孫幾代的大家庭,說不定真會有入不敷出,舉債告罄之虞呢?買禮物通常在聖誕節一個月前就得開始了。斟酌掂量,貨比三家,不跑上幾趟,直到聖誕節的最後一分鍾能塵埃落定就不錯了。

       如果說我們中國人很現實,凡事必能參透外表,舍繁從簡,求其實質內容的話,西方人則是更講究形式,外表,凡事必求精致。禮物不管輕重,卻一定要加上討人喜的精美包裝。要去商店買專門聖誕節用的包裝紙;然後有棱有角,方方正正地包好;還要貼上一朵精美的禮花;再去買一個漂亮的禮品袋放在裏麵,還要在名卡上寫下送禮人和收禮人的名字,最後再在禮物上覆蓋上一兩張薄薄的禮品紙,藏匿好在衣櫥深處,待到聖誕節這一天再完美呈現人前,給人驚喜。每年聖誕節我不知要包上多少這樣的禮物,直到手酸。有時我也會想西方人真是多此一舉,不如我們中國人的紅包來得簡單實在。可形式有時也是不可缺少的。溫馨關懷,傳遞愛意,寓意其中,完美呈現。有時現實生活中也確實需要做這樣的秀,何況一年隻有這麽一次,自然是從簡不得的。

       和中國春節一樣,西方的聖誕節也很重視家庭團聚,或者說尤為重要。在西方人情淡薄,即使是至親好友,也是你我分明,情淡如水。西方社會基本都是核心家庭,平時人人忙碌,生活節奏快,競爭激烈,就是至親好友,一年裏也難得見上幾麵。聖誕節提供了一個家庭成員感情維係的不可缺少的紐帶,以節日習俗的非法定形式來加強日漸衰微的家庭元素。聖誕節期間家庭絕對是第一位的。無論身在何處,都要趕回去和家人一起歡渡。也隻有在聖誕節時,一家人才能好好坐在一起,共進聖誕晚餐,消磨幾天時間,聯絡一下感情。我的一個當地朋友,八十多歲的老母一個人住在魁北克城,他隻要開上兩個小時的車,就可以從蒙特利爾開過去。然而,一年內他隻有聖誕節才回去幾天,陪陪老母,共渡聖誕。這在中國人來看,未免人情冷漠。可這在西方卻很普遍,恰恰體現了他們的價值觀念,即使是父母兒、兄弟姐妹這樣至親的家庭成員,也都是獨立的個體,要互相獨立,互相尊重,互不幹擾各自的生活。因此,聖誕節在西方就有著無可替代的鞏固家庭紐帶的作用。

       和中國的春節一樣,吃在聖誕節也是一個很重要的環節,也同樣叫人抓狂。平日裏人影稀疏的各大商店和購物中心一下子不知從哪裏冒出這麽多的人來,熙熙攘攘,人聲鼎沸,采購,采購,幾近瘋狂。家家戶戶屆時都要做聖誕采購,既為平安夜的聖誕大餐,也為節日期間所有商店關門準備下兩個星期的吃喝。記得有一次我家附近的Rockland 超市métro居然被當地居民橫掃一空,不得不宣告關門停業。聖誕平安夜大餐和我們的三十晚上的年夜飯一樣至關重要,馬虎不得。不過,西方人在吃上還是比我們中國人有節製多了。雖然聖誕大餐一定會比平日豐盛許多,但以好吃,適中為準,絕不奢華浪費。記得有一年聖誕節我受邀請到當地一個朋友家一起過,一人一盤湯,幾片烤火雞,一盤意大利麵,cheese 配烤麵包,一盤沙拉,最後一盤甜點,似乎無法和我們中國人的豐盛年夜飯相媲美,但吃得卻是恰到好處,那盤美味的奶油菠菜湯讓我回味了好久。

       但家庭成員團聚的氣氛卻是很重要的。燭台一定要點上,酒杯一定要斟滿,家藏成套的高檔餐具一定要擺上,精美包裝的禮物一定要獻上;滿屋飄散著的烤火雞,烤牛排,烤魚,烤甜點蛋糕的香味。點上一爐旺火,聽著壁爐裏傳來劈裏啪啦的木柴聲響,靠在暖暖壁爐旁邊的沙發上,互相交換禮物表示關心在意,問候一下這一年的虛寒冷暖,再一起觀看一場球賽,大聲叫個好,品頭論足一番,那種溫馨愜意這一年裏能有這麽幾天也真的足夠了。

       在海外生活了這麽多年,我這個異鄉人也早已入鄉隨俗了,每年的聖誕節也過得紅紅火火,像模像樣的。每年的聖誕節也是我最忙碌的時候。買聖誕樹,掛聖誕花環,拉起裝飾彩燈,瘋狂的采購;每年聖誕節照例要準備好很多的禮物,紅酒,巧克力,還有那人人喜愛的意大利聖誕蛋糕Panettone,送給女兒學校的老師,朋友和鄰居;還要不知跑上多少趟才能為家人和朋友買好禮物,然後再一件件包好,藏好,隻為聖誕節那一天給人驚喜。當然還有那聖誕大餐,少不了去西人超市和中國城瘋狂采購一番,直到冰箱塞得滿滿的。我的聖誕大餐一般邀請幾個親朋好友來家同渡。畢竟是中國人,一不小心就擺下十幾道的西餐中餐結合的聖誕大餐,吃得中外食客們個個讚不絕口。

       聖誕節是個party的季節,各種聖誕活動頻繁。每年聖誕節公司樓上樓下都精心裝飾一番。每個人的辦公桌就像一個展示台,陳列著同事間互贈的聖誕卡。禮尚往來,我每年也要買上幾疊,相送同事朋友。我每年都會帶女兒參加公司舉辦的專門為小孩子開的聖誕派對,各種的遊藝,豐富的食物,最後聖誕老人親手送上禮物,末了再和Santa來張合影。公司每年一度的聖誕晚會通常是在星級酒店舉行的。為尋找一件可心的晚禮服是件讓人頭痛的事情,不知要折騰幾趟,跑斷腿才找到一件心滿意足的衣服。盛裝出席,先是雞尾酒會,接著是正宗的七道西式大餐,杯盤疊落,刀叉更換,一絲不苟。晚宴過後就是狂歡舞會,直到淩晨。

       每年聖誕節女兒學校都會組織許多的慶祝活動,並邀請家長參加。我每年不管多忙,孩子們的聖誕晚會我是一定要出席的,這也是我最享受的事情。學校小禮堂布置成一個小木屋,特地請來樂隊,明快熟悉的聖誕音樂烘托著節日的喜悅,老師們個個都是多才多藝的,能歌善舞,還有那惹孩子們捧腹大笑的talk show。孩子們也是一個個盛裝登場,音樂班的孩子唱著一曲又一曲,舞蹈班的孩子跳著拉丁舞和Hip Pop,戲劇班的孩子自編自演著短劇。

       最讓人難忘的和震撼的通常是最後一個節目:所有孩子參加的大合唱。記憶裏有那首流行的法語兒童聖誕歌曲“Le Petit Père Noël”. 所有的孩子麵向觀眾,張開小嘴,竭盡全力的,大聲唱著。稚嫩的童聲在整個禮堂回蕩,直穿人心。看著孩子們的天真稚嫩,一絲不苟的表演,我每每感到內心受到強大的震撼和莫名的感動,仿佛看到無數的小天使在天空中翱翔,淚水也不由地打濕眼眶,舉起相機拍下這令人難忘的一刻。一曲唱罷,舞曲又起,孩子們立刻又變成一隻隻快樂的小鳥,隨著音樂的節奏隨意搖擺起舞。看著孩子們那發自內心的,沒有掩飾的歡笑,無拘無束地用肢體表達著自己的快樂,我暗自思量也許自由自在地表達自己就在這不經意間從他們孩提起就注入他們的血液裏,成為他們一生堅守不棄的價值理念。家長們也情不自禁地受到孩子們的感染,和孩子們一起扭動搖擺起

 來,晚會達到高潮。

       聖誕節也是我這一年裏感到心情最輕鬆,人也最放鬆的時候。終於可以忘掉公司那沒完沒了的文件,電話,無案牘之勞神。我最享受的就是陪著女兒,徜徉在購物中心的人海裏,有意無心的挑著禮物;聽著唱詩班的合唱,好聽的叫人止不住停下腳步,出一會神;看著女兒騎著旋轉木馬,在迷宮裏探險,坐著氣墊滑梯從半空中滑下。玩得大汗淋淋時,一瓶水,一瓶果汁咕咚咕咚一飲而盡;餓了,一個漢堡包,一盒炸薯條,一盤poutine,都能讓她吃得開開心心。末了,一定再要上一杯Dairy queen的冰激淩,吃得津津有味;冰激淩吃完了,小嘴一抹,喊著又要去看聖誕老人了;再要上一隻棉花糖,無比耐心地等著聖誕老人的接見,從Santa手上接過禮物,再坐在Santa的膝上,受寵若驚地和聖誕老人合個影,女兒終於心滿意足了!而我通常則要上一杯Hot Chocolate,坐下來微笑著看著她無憂無慮地玩耍嘻戲著。這時的我心無旁騖,任由那暖暖的熱飲緩緩地暖著我的胃,再慢慢滲入我的心田,隻感到好溫馨,好愜意!

         這也正是我最喜歡聖誕節的地方:一切都不過隻是形式,重要的是那種感覺,平和,寧靜,relax,從靈魂深處的平靜,無紛無擾,無思無慮。節日慶典說到底不過是一個民族文化理念的載體,西方社會的文化理念和價值觀念,人人平等自由,彼此獨立,互相關愛,自由自在地表達自己,都已深深植入聖誕節這一固定的節日慶典的形式裏,被傳承光大。我想這也正是聖誕節的精髓所在。在海外生活久了,越來越能理解為什麽聖誕節在西方這麽重要,就和我們中國人那麽看重春節是一樣的道理。

 

 

                                                                              2016年12月10號

                                                                             於蒙特利爾 . 泊斎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