逍遙九鬆堂

故鄉遠,西風長,中文最難忘
個人資料
寧要中文 (熱門博主)
  • 博客訪問:
正文

從馬英九不敢再碰「桃花源記」想到的

(2016-05-24 11:48:34) 下一個

台灣最近很熱鬧。以其約為大陸60分之1 的人口,260分之1的麵積,能在國際新聞版麵上折騰出如此動靜,一定有她的道理,至少是“蠻拚的”。

馬先生八年期滿,下台一鞠躬;蔡小姐卷土重來,藍天變綠地。本來,在政黨輪替漸成常態的台灣,這已經幾乎不算個事兒,不值得大驚小怪。無非藍綠交換主客場繼續纏鬥,繼續磨練如何在中美兩大山頭間走鋼絲的技巧,。。。就這點戲碼,輪流上演罷了。不值得點燈熬油寫文章。真有多餘的燈油,不如用在探討11月應該押“床破”還是押“稀拉裏”更為劃算。

不料,日前盆友圈轉來一篇馬先生2014年發在臉書上懷念母親的悼文。回憶慈母一生的同時,更帶出了中華民族那段跌宕起伏的曆史,令人唏噓。文字敘述平實質樸,孝子之情躍然而出。尤其提到“這次媽媽在加護病房的初期,意識清楚。探病時,我背「桃花源記」給她聽,背對了,她點頭;背錯了,她搖頭。我們重溫了50多年前母子共享的快樂時光。現在媽媽走了,我不敢再碰「桃花源記」,深怕自己控製不住奪眶而出的淚水。”人非草木,皆有父母,養育之情,豈能忘懷。

作為普通人,馬先生有很多可圈可點之處。家學淵源,家風嚴謹。曾經的熱血青年,學經曆傲人,是“威權體製”培養的“接班人”。是母親和不少人眼裏的“老實人”。謙和的談吐加上俊朗的外表,也很有“殺傷力”。可惜,和許多“好人”一樣,馬先生這樣的英俊“乖寶寶”,也錯趟了“政治”的混水。。。打住!此時此地對馬先生及其政績說三道四有夠煞風景。還是來看原文。

馬英九的母親秦厚修

【媽媽走了 明天就是母親節 我們怎麽來過生平第一個沒有母親的母親節啊】

媽媽走了,走得平靜安詳。

她彌留之際,我趕到萬芳醫院加護病房,緊握著她微溫的手,這一雙把我養大的手,吻著她的臉頰,在她耳邊低聲的說:媽媽您好走,您的子女、媳婦、女婿、外孫都在您身邊送您,爸爸會在那邊迎接您,妳好好走,不要怕喔!我們結緣64年,來世再做母子,好不好?

我們接著用「生日快樂歌」的調子含淚輕聲合唱:「謝謝媽媽生我,謝謝媽媽養我,謝謝媽媽教育我,謝謝媽媽愛我」。媽媽合上眼,告別了這個世界,享年94歲。

時間,是5月2日下午6點16分。

▲少年馬英九(前左一)與父親馬鶴淩(前左三)母親秦厚修(前左二)全家福

媽媽生長在湖南寧鄉一個書香世家。父母知書達禮,她幼受庭訓,從小聰慧善良,進小學前念過私塾,國學底子不錯,又寫得一筆娟秀灑脫的好字,有大家風範。媽媽小學畢業後,初中、高中念的都是長沙著名的周南女中與省立長沙女中。高中畢業前一年,「七七事變」爆發,日軍全麵侵華,她親身經曆這一場艱苦慘烈的民族禦侮聖戰,自有刻骨銘心的感受,影響她的一生。

  

高中畢業後,她順利考上中央政治學校(政大前身)與金陵大學,她選擇前者。抗戰時期,政校從南京遷到風光明媚的重慶南溫泉,她也在此遇到法政係的同鄉馬鶴淩─我的父親。媽媽年輕時美麗而有氣質,會念書、字寫得好、又喜歡運動,在學生領袖兼運動健將的父親積極追求下,兩人很快就墜入情網。父親當時稱讚她是「真善美的化身」。

民國33年秋,抗戰進入尾聲,日軍準備反撲,重慶震動。蔣公號召「十萬青年十萬軍」,父親帶頭響應。當時媽媽至為不舍,但以國難當前,義無反顧,她在送別會上說了一句鼓勵父親參軍的話,令人動容,也讓我至今引以為榮:「曆史上成功的男人,都是從戰場上走過來的。」

父親加入青年軍不久,抗戰就勝利了。父母帶著大姊,回到湖南,二姊、三姊相繼在長沙出生。民國37、38年父母兩度來台灣,媽媽當時曾在台北一家餐廳當過會計。38年大陸局勢改變,父親應長輩與同學之邀,再回大陸西南作最後一搏,此行凶險不小,當時媽媽已懷了我,她憂心忡忡,仍然含淚送行。38年底父親幸免於難,並設法救出在湘潭老家的奶奶,安排她與二姊、三姊在39年春來到香港。稍早,大腹便便的媽媽也帶著大姊從台灣趕到香港與他們團聚,我就在那年7月出生於九龍。

當時父母都在九龍「荔園」遊樂場打工,媽媽當收費員,爸爸白天在家做饅頭,晚上到「荔園」去當茶房,奶奶在家照顧四個小孫子女,一家7口,每天隻吃兩頓飯。6歲的大姊每天走路送飯給上班的媽媽,媽媽不時典當外婆送她的首飾來貼補家用,全家生活相當拮據辛苦,但在亂世中全家人能夠團聚,已經相當幸運。等了一年多,全家總算在民國40年10月來到台灣,先借住在桃園,半年後搬到台北市萬華,在一個拚湊的大雜院住了11年,我的童年在此度過,小妹也在此出生。

媽媽天性善良勤儉,伺候老奶奶相當體貼,兩人在家事上分工合作,情同母女,碰到爸媽意見不和,奶奶還常站在媳婦這一邊。

我們家是典型的嚴父慈母,小孩自然比較親近媽媽。當媽媽調到石門水庫工作的時候,就把讀小二的我和小妹帶去。白天我們到龍潭的三坑國校借讀,下午回宿舍跟媽媽共進晚餐。民國47年的台灣,既無電視、計算機,電影院也少,媽媽就利用晚間,教我讀《古文觀止》。數十年來,每次回憶當時媽媽燈下課子的溫馨畫麵,就感動不已。這次媽媽在加護病房的初期,意識清楚。探病時,我背「桃花源記」給她聽,背對了,她點頭;背錯了,她搖頭。我們重溫了50多年前母子共享的快樂時光。現在媽媽走了,我不敢再碰「桃花源記」,深怕自己控製不住奪眶而出的淚水。

媽媽賢淑多才,照料八口之家,五個幼兒。白天上班,晚上有時還要兼課、做飯,十分辛苦。爸爸好客,常邀朋友小聚,媽媽因此燒得一手好菜,很受歡迎。還有不少人專程來吃她拿手的紅燒辣羊肉。媽媽也會織毛衣、做衣服。家中有一台縫紉機,就是她貼補家用的利器。我們姊弟妹念小學、中學的製服,很多是媽媽親手做的。當年父母的薪水微薄,媽媽能燒菜、做衣服、織毛衣,節省了不少支出。我初中一年級暑假,參加童子軍露營,學會了做紅燒茄子。回家後做給媽媽吃,她看到13歲的兒子居然懂得做菜孝敬媽媽,開心極了!也因為媽媽會做菜,我的四個姊妹不但能做菜,還會做整桌酒席。

媽媽非常孝順父母,外公住在新店,媽媽那時幾乎每個周末都去陪他聊天吃飯。外公去世後,媽媽即使膝蓋受傷,不良於行,也要上墳祭拜。外婆當年留在湖南沒有來台,1980年,政府尚未開放大陸探親,媽媽思母心切,自己不能赴大陸探親,隻好要求旅居美國的大姊到長沙,探望30年不見的外婆和阿姨。大姊回台灣,帶回外婆的思念和一件特殊的紀念品。外婆在民國72年過世,她們母女從民國38年一別,一生未再見麵!外婆送的紀念品,媽媽一看就流淚,一直保存到現在。我們會把這件紀念品放在富德靈骨樓,永遠陪伴媽媽。

媽媽做人厚道,樂於助人。小時候我們跟奶奶上西園路天主堂,常常領回麵粉、苞穀粉等外國救濟品。有一次我在大門口發現一位貧窮的老人在餿水桶中找東西吃,我立刻跑去告訴媽媽,她馬上裝一包香噴噴的苞穀饅頭送給那位餓極的老人。看到老人感激的眼神,我很開心,也才懂為什麽「助人為快樂之本」。

媽媽是一個國家民族觀念很強的人。小時候,她講給我聽的床邊故事,不是俠盜羅賓漢或白雪公主,而是鑒湖女俠秋瑾與革命黨員徐錫麟從容就義的故事,她尤其喜歡講述高誌航烈士在浙江筧橋機場擊落日機的英勇事跡。這是最鮮活的民族精神教育,我畢生難忘。

媽媽一直有一個夢,希望有一天,她的子女考上聯考的狀元,那時記者就會來訪問她是如何教育子女,她一直在等這一天。等到民國59年小妹考上台大外文係,不是狀元,以後家中無人再參加聯考了,媽媽才斷了念頭。沒想到我大學畢業那年,舉辦第一次預備軍官考試,有不少人落榜。我幸運考上第一誌願海軍補給科,還是台大這一科的第一名。有同學打電話來問我考上沒有。我不在家,媽媽接的電話,告訴同學我考上了,還開心的加了一句「還是個小狀元呢!」她的兒女狀元夢,總算勉強實現了!天下父母心,令人莞爾。

▲ 馬英九的博士畢業照

媽媽從我們小時,就教我們要勤儉、誠實、清廉、愛國;

要讀古文、讀英文、練毛筆字。病中跟我們筆談時,她還寫著:「你父親和我, 一生不貪財」。家中建立勤勞獎金製度,鼓勵做家事,養成子女勞動與儲蓄習慣。媽媽做事低調、謹言慎行,我從事公職30多年,她從不介入我的公務。她給我的隻有支持,沒有困擾。父母都鼓勵我們實踐先祖父立安公「黃金非寶書為寶,萬事皆空善不空」的家訓,父親並手書「為善讀書不忘家訓,立身行道毋忝所生」對聯,掛在客廳時時提醒我們。我們在文山區住了40多年,媽媽留給左鄰右舍、市場攤商的印象,就是如此。

兩年多前, 當我們知道了媽媽有肺部淋巴瘤的時候, 我很感謝大姊提出、大家一致認同的作法---我們要給媽媽最後的日子有尊嚴、有質量的生活。今天,我們可以很驕傲的說,我們做到了!

進醫院的兩個星期前, 大姊還帶媽媽到台南後壁鄉去看國際蘭花展。隻有最後的這三星期她是躺在醫院的病床上,但她仍然非常幽默,和我們談以前的趣事。我們要她做一個蘭花手的姿勢,她會刻意用兩隻手來做,還上下搖動,逗得我們大樂,病房常有笑聲,完全沒有受苦的樣子。美青跟唯中探病的時候,安排元中從美國打電話唱歌給媽媽聽,媽媽還記得元中小時候的招牌歌「小小羊兒要回家」,指定要她唱。每次美青和我去探病,我一定會親親她,陪她聊一陣子,再跟她擊掌6次才告別。這段時間,四個姊妹輪流陪伴照顧媽媽,備極辛勞。醫生們都讚許媽媽是最合作的病人─親切而有教養。

媽媽走了,明天就是母親節,我們怎麽來過生平第一個沒有母親的母親節啊?

媽媽嫁到馬家70年,相夫持家,養兒育女,教忠教孝,含辛茹苦,她對馬家的貢獻太大了。她生前四代同堂,晚輩有38人,和樂上進,可謂福壽全歸。她留給我們兩件世上最寶貴的遺產─母愛與家教。所以,我們在她骨灰壇上刻的字是:

「厚德修身,一生忠黨愛國;

慈母良師,永世難報親恩。」

這是我們對媽媽最崇高的敬禮。媽媽,請您好走,永遠跟爸爸作伴。我們結緣64年,但願來生再續緣。
(英九 2014年5月10日)

附簡介(來源: 中新網)

秦厚修出身書香世家

在台北市文山區興隆路二段一幢白色單元樓的3層,現住兩戶人家,南麵是馬英九夫婦的“小家庭”;北麵就住著“大家長”、馬英九的母親秦厚修。

他 們門對門、戶對戶,秦厚修有什麽事情,開門叫一聲兒子的小名“弟弟”,馬英九就能應聲而來。但關上門,他們又有各自的獨立空間。兩套房子大小一樣,但室內 裝飾迥異。“小家庭”是中西合璧,“大家長”的居所則顯見濃鬱的“中國風”:地地道道的中式古典家具,點綴其間的是各式精美瓷花瓶;因為姓馬,客廳裏擺著 一匹通體翠綠的玉馬;一幅秦厚修畫的水墨畫,配上馬鶴淩的題詞,掛在書房最顯眼的位置。

秦家是當地名門望族

1922年農曆十月初一,秦厚修出生在湖南長沙寧鄉縣楓木橋鄉雙井村的一戶大宅裏,父親秦卓,係國民黨第11集團軍機要師主任,母親劉夢桃。

秦家是當地的名門望族。秦厚修的爺爺是滿清舉人。青年時代的秦卓,上過嶽麓書院,考入上海南洋大學(上海交通大學前身)鐵道工程係,加入了中國國民黨,娶了家鄉有名的將門閨秀、左宗棠得力助手劉典的侄孫女。

在 這樣的家庭裏長大,秦厚修和兄弟姐妹都受到了良好的教育。除了小弟因時局動蕩,隻上了中專之外,其他三個都是大學畢業。弟弟秦燦石,是山東棉花研究中心的 棉花育種專家,第七、八、九屆全國人大代表;妹妹秦冰熙,在長沙第十中學任教;小弟秦效頗,在內蒙古冶金工業廳有色金屬處工作。兄妹四人,四地相思,隻能 寄情於詩文、書畫。2005年,他們把這些作品結成了一本《淮海餘音書畫集》。

馬英九父母三赴台灣

1941 年,秦厚修在政治大學與湖南老鄉馬鶴淩相遇,兩人一見鍾情。當時馬家已沒有往日的輝煌,馬鶴淩的父親馬立安生前曾在一江之隔的湘潭縣寺門前開了鐵鍋廠、米 廠、雜貨鋪。馬立安去世後,家道中落,雖然衣食無憂,但遠遠比不上秦家書香門第的氣派。不過,秦家父母還是答應了這樁婚事。1944年8月20日,秦厚修 和馬鶴淩在重慶舉行婚禮。

秦厚修的新婚歲月,幾乎是在戰亂中度過,做得最多的兩件事,就是搬家和換工作。1945年、1948年和1952年,馬鶴淩帶著秦厚修三赴台灣,又兩度離開,直到最後一次才安頓下來。夫妻倆和婆婆、五個兒女一起,住在台北市萬華區廣州街247號的青年服務團宿舍裏。

為 了維持一家八口的生計,剛剛生下小女兒的秦厚修不得不出去工作。她做過“國防部總政治部股長”,1957年出任了“石門水庫建設委員會組員”,1960年 又升至“專員”。直到馬英九(五個孩子裏惟一的男孩)逐漸長大,秦厚修做了一個果斷的決定:放棄很有希望的仕途,全心全意相夫教子。                   

 

[ 打印 ]
閱讀 ()評論 (15)
評論
寧要中文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Wiserman,德南蘇北姥,十全老人,linmiu,誠信,雪中梅,噢顏顏, 金玉屋 的評論 :
馬先生不愧是政治明星,雖剛剛落下,餘光猶存,人氣依舊。略一招呼,來賓雲集。小站蓬蓽生輝,無法一一謝客,小弟這廂有禮了。
細細拜讀留言,皆有才有料,出手出口不凡。既有溢美之詞,也有點到為止;既有一針見血,也有厲聲痛斥;。。。作為曾經的政治領袖,相信馬先生對此應早就習以為常,既不會喜出望外,也不會惱羞成怒吧。因為,喜也好,怒也罷,曆史已經在那裏,曆史仍然在繼續,明天太陽還是要升起。
Wiserman 回複 悄悄話 引: 【 linmiu 。。。那是因為他根本不想促統。。。】
===
這個大概你說對了!

所以我說馬英九是一個混蛋!
德南蘇北姥 回複 悄悄話 期盼馬英九當選下一屆全中國的領導人
十全老人 回複 悄悄話 大陸不是說隻要統一什麽都可以談嗎。馬應該公開要求大陸民主化,把政治民主作為統一的前提。這才是積極貢獻。
linmiu 回複 悄悄話 馬英九如果是乖寶寶,那他絕對得不到總統寶座,權力之路需要一路的政治廝殺,聯合縱橫。最好不要以己度人。
如果說馬在任期間沒有促統,那是因為他根本不想促統,馬英九和心腹金溥聰都是台灣政界的堅決反共人士,隻不過馬比較顧全大局,又在乎形象和姿態。他一上任開放大陸人赴台旅遊,已是很大突破。
馬卸任前不久又重申了一遍兩岸政策:統一沒條件,獨立沒必要,保持不統不獨不武。戰爭沒贏家,和平沒輸家。
這個宗旨兩岸吵嚷一陣以後恐怕還得遵守。
Wiserman 回複 悄悄話 本人有大仁大智,又講誠信,
所以罵馬英九是一個禍害中華民族的罪人!

注意: 一個領導人的優劣,不隻是看他個人的品行好不好,而主要的是看他的能力強不強。
馬英九是縮頭烏龜,民進黨以攻擊,他就退,太沒用了。
誠信 回複 悄悄話 看待馬英九,仁者見仁智者見智。

不仁不智者,就會說他是罪人,民進黨裏的很多無恥政客也是這樣。
雪中梅 回複 悄悄話 欣賞好文,真是一個很了不起的家。平安是福。
噢顏顏 回複 悄悄話 謝謝分享。
對於政治和馬英九本人都不太熟悉,不過,從介紹以及看台灣節目以及跟貼來看,我是讚賞馬先生的從政,中國的現代政治家大多冒險,這種冒險多是一些不顧自己實力和少有考慮老百姓的現狀的冒進,最後自己成了不良政客,最重要是老百姓受苦。
Wiserman 回複 悄悄話 馬英九的父親遺訓是: “化獨促統”,
他沒做到呢!

他根本就沒做啊! 是不是敗家子一條?
Wiserman 回複 悄悄話 馬英九是一個乖寶寶,適合做教師、公務員,真不湊巧,當了台灣的領導人,八年裏,對中華民族的融合沒有任何實質的貢獻,他白浪費了八年,可以說他是一個罪人!
linmiu 回複 悄悄話 我幾乎年年春節都要聽馬英九先生的新春祝詞,既有現代意識,又有傳統風範,溫良恭儉讓,那才是正宗的中國聲音。
linmiu 回複 悄悄話 馬英九一家人都標致俊美,輪廓清晰。
誠信 回複 悄悄話 非常感謝分享!

馬英九可能是中國曆史上最優秀的政治家,堪稱聖人。

一位非常偉大的政治家,正直,清廉,英明,一心堅守和發展一個獨立,民主,富強的台灣。他對台灣的貢獻很多很大,最大的貢獻是大幅度改變了台灣的政治格調和政治生態 (political ecosystem)。

http://blog.wenxuecity.com/myblog/60568/201605/921930.html


金玉屋 回複 悄悄話 太守規矩了,即使大權在握,也成不了大事。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