逍遙九鬆堂

故鄉遠,西風長,中文最難忘
個人資料
寧要中文 (熱門博主)
  • 博客訪問:
正文

曬曬我們家裏的“苦手”--- 數豆苦

(2016-04-02 11:15:33) 下一個

名詞解釋

我們家裏的 --- (形容詞)屬於自己家裏的,有形或無形的東西;(人稱代詞)夫妻一方對另一方的昵稱。以示區別,下麵用作(人稱代詞)時,本文會加“”。

苦手 --- 根據日語演化而來,源於圍棋的名詞。表示在某方麵不擅長。一般用於形容某類遊戲玩得不好,與達人、得意反義。

數豆苦 --- “Sudoku”的中文音譯。大名是“數獨”(すうどく,Sūdoku),發源自18世紀瑞士,流傳到美國,再由日本發揚光大的一種數學遊戲。是一種運用紙、筆進行演算的邏輯遊戲。玩家需要根據9×9盤麵上的已知數字,推理出所有剩餘空格的數字,並滿足每一行、每一列、每一個粗線宮內的數字均含1-9,不重複。(百度百科)

日前,看到《最強大腦》上中外選手比拚類似“數獨”的項目,但難度令人發指。不禁聯想到發生在我們家裏的若幹趣事。

好幾年前的一個周末,看見“我們家裏的”埋頭在一角報紙上,一支鉛筆一塊橡皮寫寫畫畫。原來在玩一個叫Sudoku 的填數遊戲。與填入英文字母的Crossword遊戲不同,Sudoku是根據簡單的規則和預先填好的數字,將餘下空格全部填滿。

開始,我並未太在意。後來,發現這玩物喪誌的小把戲已經攻城掠寨,到處泛濫了。各類報章雜誌,包括很嚴肅,很有檔次的大牌,都會在某個角落,給它留有固定席位。中文刊物上,叫它們“數獨”,形象花俏點的,叫“數豆苦”。還依據難度,分成不同的級別。

“我們家裏的”天生好奇心就重,對各種流行玩藝兒幾乎沒啥抵抗力。自從搭識“數豆”以後,十分著迷,甘心“苦”中作樂,“苦”之如飴,… 相反,鄙人沒招誰沒惹誰,卻是屢吃“苦手”,叫苦連天。

不久,“我們家裏的”就不再滿足於報紙上那巴掌大的“豆子地”了,不知是“數”得不過癮,還是“苦”味不夠。要買書。從入門“苦”,中級“苦”,到高級,超級,學術級的“苦”,各種“苦中苦”都要嚐。剛好碰上一家全國大型連鎖書店(Bxxxx)倒閉清貨大甩賣。“我們家裏的”拉上我,直奔“掃貨”現場,專跟“數豆苦”過不去。隻要我們家裏沒有的,版本不同的,估計“苦”味足的,幾乎翻都不翻,悉數丟進小推車,由鄙人刷卡。到家一看,還是有重複的。因為家裏“苦”書太多,有的沒的,“我們家裏的”也記不清了。鄙人無奈,心想這簡直就是傳說中“寧可錯殺,也不錯放”的苦招啊。

“我們家裏的”可能覺得一個人“數豆苦”不夠刺激,不夠“苦”,或是覺得要做到有“豆”一起“數”,有“苦”全家吃,才像個家。動不動就“單挑”鄙人一起“數豆”,周末如果兒子從學校回來,就張羅舉辦家庭“數豆”大賽。同一道題複印三份,正麵朝下,飯桌一人一角,無法偷看。三人同時翻開題紙,計時精確到分(minute)。開始題目簡單,大家互有勝負。難度逐漸增加,伯克利學工程的兒子就總是冠軍,“我們家裏的”和鄙人,要比冠軍多花一倍,兩倍的時間去爭亞軍,有時還做不出來,並列季軍(第三名)。隻得請冠軍來指導,講解。一來二去,搞得冠軍高手沒了興趣。家庭“數豆”大賽就剩下我們倆了。不謙虛的說,鄙人初期的勝率,還是高的。後來,覺得這種腦力比賽太傷神,就不比了。隻有偶爾真是閑(鹹)得發飄時,才會嚐嚐“數豆苦”。一次,在出差的飛機上,“數數”商品廣告雜誌上的“豆子”,鄰座一位白發蒼蒼的白人老太太一直在看。等我“數”完“豆子”,對我說,她能玩Crossword Puzzle,但決不碰這個。看來,美國人對數字的不擅長,對數學的敬而遠之,是有曆史淵源的。

可“我們家裏的”吃“苦”能力超強,居然“數豆苦”,數年如一日,“苦”此不疲。有時,做飯間隙也去“數一數”。結果,飯焦了,大家隻好同吃憶“苦”飯。有時,上洗手間也要帶本“數豆苦”,真是分秒必爭。每做出一題,都標上日期,像一本另類的日記。出去旅遊,絕對要帶本“數豆苦”,不在乎這點重量,反正有“我們家裏的”(指鄙人)呢。… 終於,在一次旅遊的飛機上,“我們家裏的”向鄙人展示了什麽是熟能生巧,或者俗話所謂“功夫不負苦心人”之不虛。兩人比賽“數豆苦”,鄙人每次都勇奪亞軍。有時填不出來,惹得“我們家裏的”嘲笑。不得不承認,是否善於“數豆”,跟是否學理工科,沒啥關係。

 

“數豆苦”現在是“我們家裏的”天天讀。雖然不用“早請示,晚匯報”,但隻要閑暇,便會“數豆”,比如邊看電視劇(哪怕是甄嬛,羋月也攔不住)邊吃“苦”,已成我們家裏的“新常態”了。一次,鄙人好心勸“我們家裏的”,碰到難“數”的,可以上網去找答案(網上有許多“數豆苦”題庫和解題軟件)。“我們家裏的”一笑,說就是要享受那苦思冥想之中忽然靈光閃現,找到答案的喜悅。明白了,人家是享受過程,不追求結果。這就是“我們家裏的”能吃“苦”,願吃“苦”的原因吧。古人雲,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間也。“我們家裏的”雲,“數豆”之樂不在快,在乎“苦”中之樂也。還是孔聖人透徹,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可見理工科的境界還真有提升的空間。

總之,“數豆苦”規則簡明,容易上手,老少鹹宜;同時又變化多端,極具挑戰,深不可測。應該有助於孩子們培養專注集中,邏輯思維能力等,是否也有助於老人們防止“老癡”,就不得而知了。至於前麵提到《最強大腦》上的“怪咖”們,應該不是靠“數豆苦”,苦熬出來的,那得多少“豆子”啊。

其他文章分享 〉〉〉

我家桑樹背後的真相 (之 一)

《“啤二”與阿負》 (微電影劇本梗概)

《生肖靈地尋訪記-羊頭嶺》

《“三十六計”與“鵝”霸》(微電影劇本梗概)

[ 打印 ]
閱讀 ()評論 (3)
評論
水2 回複 悄悄話 我也喜歡,但沒到這程度。
寧要中文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jfjc' 的評論 : 一定帶到。看來,您也是“數豆”同好,謝謝分享。
jfjc 回複 悄悄話 跟你家裏的握握手! 俺每天臨睡前必做 Sudoku,把一天的紛亂畫個句號,才好睡覺。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