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 (52)
2019 (49)
2020 (58)
2021 (46)
2022 (40)
2023 (44)
剛看了省裏的疫情最新數字,今天578例,比昨天又增加了許多。讓人擔心的是新感染的病人中,有111人已接種了兩針新冠疫苗,59人接種了一針,看起來疫苗的效果不如之前預料的那樣好。
昨晚臨睡前又看新聞說一種被冠名為拉姆達(Lambda)的第五代新冠變異毒株,已登陸北美大陸。這種變異病毒的可怕之處是對免疫細胞都不再懼怕。文學城新聞也正好刊登了關於它的介紹,還配有生動的鳳凰新聞的插圖,認識一下這一連串以希臘字母命名的家夥,看看它們接下來還會不會變出更多的花樣!
科技高度發達的時代,連病毒都越來越厲害,真所謂“道高一尺,魔高一丈”。
加拿大和多數西方國家現在的基本原則是“與病毒共處”,中國卻仍然在堅持著“清零”,而且對個別提出反對意見的專家和個人還采取了懲罰和禁口,引起國際社會的不滿。
昨天剛約了和父親晚上通話,看到煥姨微信上轉載了一篇仍在討伐美國是病毒爐灶,並通過參加武漢的軍運會把病毒帶入中國的文章。每看到這種耍賴造謠的文章都會很難受,可如何能夠說服那些對此深信不疑的親人朋友?
微信幾年前剛開始的時候是友善的, 開放的,熱情的,吸引了世界各地的華人加入。近一兩年完全變了麵孔,隻允許從內向外的一種聲音。各種原本熱鬧的群發生了幾場爭吵之後,漸漸都變得寂靜無聊。朋友圈的某些人突然開始讓人感覺陌生起來,經常轉載一些令人瞠目的標題文章,驕傲地傳播著中國是世界老大的消息。有時候回想一下幾年前坐在一起吃飯懷舊的場景,不敢相信這是當初那個無話不談的好同學, 好朋友。
父母那代人在文革中長大,這些年中國經濟發展帶來的很多負麵現象他們看不慣,都歸咎於改革開放。可以看出微信最近一年的變化他們這代人最高興,似乎終於有了揚眉吐氣的機會,微信圈如今最活躍的就是他們,成了各類雷人文章轉發的載體,還堅信,“這些文章都是網上的,不會有假!”可這些老人家不想一想,網上的文章為何都一個腔調,沒有一點異議?
好在自母親走後,父親變得智慧沉穩了許多,也越來越珍惜和我的相處,通話過程進行得很輕鬆愉快,一點都沒有涉及政治的話題。本來我還是很做了一些思想準備的,想好了他要是不小心挑起極端的話題,我一定不要去和他辯論,而是盡快想辦法打岔,轉換話題。都這把年齡了,去說服老人家還有什麽意義。生活在什麽環境裏,就盡量去適應那裏的主流觀點吧。要不然每天鬱鬱寡歡,又無法改變現實,把身體搞垮了,是我最不願看到的。
今天早晨LG需要加會班,提前問兒子是否能和我一起去買菜,主要每周買的東西很多,有點重,需要他幫我裝車和往家拎。兒子每次都很願意,這次也不例外。我問他想不想一起出去吃個早餐,因為冰箱裏剩的東西不多了。兒子說當然好,如果爸爸願意,我們到附近的Wimpy's 一起去吃個早餐吧!
LG先是說時間排不開,讓我們回來給他帶點就好,可睡覺前又改了主意說和我們一起去。感覺他也是越來越珍惜和兒子共處的機會。
喜歡這家Wimpy's, 牆上畫著邁克爾.傑克遜,貓王埃爾維斯.普雷斯利, 瑪麗蓮.夢露,史泰龍,都是那個文藝最輝煌時代的大明星,讓人看著有一種懷舊的情懷。
平時周末常常在這裏的胖大姐今天不知為何不在,換了兩位比她瘦一圈的大姐值班,服務很好,食物也準備得很快,本來應該是很完美的一個早晨,可卻進行得並不愉快。
咖啡一上來,兒子就開始和我們辯論一些關於中國政府治理疫情的事情。
本來他的觀點也不能說錯,但我被他爭辯的態度激怒,好象我們這代人在中國生活了很多年,腦子都已被刻上了深深的烙印,頑固不化,根本看不到真相似的。
我跟他說我們都已經在加拿大生活了20年,那些從小上學被灌輸的根深蒂固的東西確實很難去除,經過了很長時間痛苦的思辨才一層層剝去,但畢竟我們比他多了很多年的人生閱曆,而且和國內的親人還都保持著聯係,所以很多事情我們了解的比他還是要全麵,網上的東西很多不可信。
他不服氣,非要拿出手機給我證明他的信息來源並非是隨便從網上看到的,而是來自他大學的很多學術資料,都是經過證實的。
我說經過證實的那也是前幾年的現象,我對中國的了解來自於和生活在中國的老百姓的最新談話和觀察。
他還是不服,說你認識的人都生活在城市,你如何知道貧困的農村的現狀。
我說我也有親戚生活在農村,也會經常關注他們的現狀。
他說那還是不夠,因為你的那些親戚並沒有生活在偏遠的地區。
巴拉巴拉,我被他噎得說不出話,心頭的怒火也越燒越旺。
LG倒是這次比我耐心,出來調解,跟兒子說無論你觀點多麽正確,也要考慮談話對象的身份,性格和接受能力,讓對方感到舒服,願意聆聽你。
兒子還是不低頭,說他提出的是開放式討論,並沒有想強加給我們任何觀點,不成功的交流雙方都有責任,我非要往負麵想,那是我的問題!
服務員一趟一趟地過來給我們添咖啡都打斷不了我們的爭論。
離開餐館,LG自己往家走,我和兒子去買菜。兒子還想解釋,怕影響他開車,我盡量讓自己心情平複,不再去觸碰任何敏感的爭議。
買菜的整個過程我也沒有太說話,不過腦子裏還是想了很多。
我從小生活的環境和所受的教育絕不允許我如此和父母強嘴,不管對錯。但這種心理受壓迫的經曆其實在我身上還是留下了很深的陰影,後來讀了很多書,經過許多反思,到了這個年齡才逐漸釋懷。而我現在作為家長卻似乎在重複著父親當初的做法,強調孩子要對家長恭順,而不是欣賞他獨立的思考和勇於表達的能力。這是不對的。
回來的路上,我跟兒子表達了我的反思,“不要被媽媽早晨的一席話誤導,你是一個優秀的有獨立思考的孩子,希望你能堅持下去。當然在表達觀點的時候如果你能在自信和謙遜之間找到平衡,讓對方能夠感到舒服將是一種最理想的狀態。如果做不到,我還是寧願你保持自信,敢於發表意見,而不是把自己的觀點隱藏在心裏,不敢說出來!”
這是我長久以來一直想說給自己的話,但願兒子能記在心裏。
女兒和我們在有些事上也有不同的看法,我們都是各自闡述自己的看法,不同意見各自保留自己的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