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中西婚戀最大的一個差別

(2016-04-04 15:38:16) 下一個

鄰居家兒子,27歲,在紐約美國人辦的網上征婚。父母想不通。男孩一表人才,1米82,俊秀健美,耶魯畢業,華爾街投資銀行高級分析員(Senior Analyst,其實也就是入門後的第二級職稱,但是前途應該不錯),在紐約這樣女人集中的地方,這樣的男孩應該是女孩子們圍著轉才對呀,怎麽會淪落到網上征婚的地步呢? 男孩解釋,中學大學悶頭讀書,沒有交女朋友,如今想認真交一個,相信網上交友是最好的辦法。“我的不少同事都是網上交友的,如今時興”男孩輕鬆地說。說是這麽說,但他並不隻是為了趕時髦而在網上找女朋友的,他是真的認為這個方法合情合理,相信網絡婚介能夠提供最好的選擇。可父母呢,板著臉對兒子說:“嫁不出去的女人才把自己放在網上推銷。要是遇到騙子怎麽辦?”男孩明白父母Out了,根本不了解現時的情況,笑了笑,說:“中國人才這麽想。”

男孩是香蕉人,完全在美國受的教育,不識中文,但是喜歡中國女孩子。看到孩子到了中國人認為該交女朋友的年齡了,父母開始喋喋不休地給兒子灌輸“過來人”的金玉良言,用中國人的千年智慧,教導兒子挑人什麽是最重要不能馬虎的:女孩要溫柔賢淑,家庭一定要好,切記!“一定要問清楚女孩子家裏在國內是哪裏人?”這對夫婦到美國這麽多年,國內帶來的地域偏見絲毫不減,還試圖傳給下一代呢。香蕉男孩根本不知道父母在說什麽,覺得這兩個傻瓜不可理喻。

香蕉男孩找女朋友,完全是跟他的同事一樣的美國套路:Young Professional圈子,受過高等教育(不太在乎什麽學校畢業),有工作(不太在乎掙多少),年齡合適,外表過得去,此外就一樣是重要的,這唯一重要的東西也構成了Dating的全部內容,這就是:兩人是否興趣一致。我愛Outdoor activities, 我愛這個那個,你呢?哦,你也是。得,咱們約會吧。

聽起來似乎不錯。問題是香蕉男孩一路西方教育培育起來的西式婚戀觀,實踐起來如何呢?他是否象他的美國同事那樣,遇到同樣講究興趣一致的中國女孩了呢?

老實說,情況不太妙。不知從什麽時候開始,亞裔男孩不受人待見起來,行情一路下滑。想當初,大清朝派出的最早的留美學生到耶魯求學,還梳著辮子呢,長袍馬褂一付滑稽打扮,竟紛紛贏得耶魯美國女同學們的青睞媚眼!人家可是真真切切的白富美,還得再加上一個鬥大的“才”字。那個年代,耶魯女孩可是稀罕物,十足金貴,嫉妒得當年的美國男同學,如今的耶魯教授真想跟他的中國同學決鬥!這我不是瞎吹的。你若想知道更多,推薦你看看中國中央電視台製作的五集電視片《早年留美幼童》(順便說一句,我是文學城上看的)。非常出色的片子。這批早年的中國留學生是什麽人?介紹一句(其餘你自己去看): 他們是馬克吐溫的同學。對,這批男孩很出色,學業優秀,教養出眾,相貌英俊,才華橫溢,甚至在體育上也是一把好手。美國同學全方位競爭不過,不是件難於理解的事。

今天亞裔男孩的求愛困境,是不是因為他們自身質量不行呢?也許是吧。但是為什麽同樣是各方麵一點都不比美國同學差的亞裔男孩子,如今找女孩子就困難很多呢?為什麽亞裔女孩嫁美國人那麽多,而亞裔男孩卻似乎遭到中西女孩的共同嫌棄呢?為什麽這個情況越來越嚴重呢?這裏不說西方女孩對東方男孩的興趣問題,那是另一個問題--不過我可以提一點:以前還經常看到、聽到華裔男孩娶美國女孩的事例,如今這樣的事如此稀少,你可能需要跑回中國去看了,需要去中國的電視上看。

這裏我提的是如今中國女孩不愛嫁中國男孩的問題。我想知道這個現象是不是反映了中西婚戀觀的差別。如果中國女孩的內心和香蕉男孩一樣,她們不愛嫁中國男孩的原因是因為中國男孩無趣,這事情道理上倒是不算壞,說明華裔或亞裔整個下一代的婚戀觀西化了。這是進步。那樣的話,中國男孩加油,讓自己變得有趣,找女朋友難的情況就會改善。而如果中國女孩看不上中國男孩,原因就像鄉下女孩進城後死活不肯嫁鄉下的老相好而一定要嫁城市男人那樣(不要二黑哥了,小芹要嫁城裏周老漢),這就是中國兩代人的共同悲劇了。這個悲劇出了國變種變得更糟了。

家裏有香蕉男孩還未成家的父母們,你們要考慮了: 你們的孩子尷尬無比,無所適從,正經曆人生最大的危機。我擔心他們中的很多人會晚婚,一些甚至不婚。這是對中國父母的折磨。相比西方人愛情至上的婚戀觀,傳宗接代觀念無比強烈的中國人以生孩子延續香火為戀愛結婚第一要義。你們把孩子帶到(或把孩子生在)西方國家,接受西方教育,成為香蕉人。你們認識、了解自己的孩子麽?對你們的下一代的將來,你們有多少準備?

 

[ 打印 ]
閱讀 ()評論 (16)
評論
香草仙子 回複 悄悄話 我兒子班上有三對家長是華男娶白女。明天兒子的play date就是其中之一家。
我怎麽覺得美國社會婚嫁風氣在變,今後會有越來越多華男白女的家庭組合了。
子書鳴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又飛三地人' 的評論 : 這個情況如此普遍,值得好好研究
子書鳴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凡婦' 的評論 : 看來中國婆婆要反思了
又飛三地人 回複 悄悄話 在澳洲也是這個情況,我一直想讓女兒找一個中國男孩兒,就是不合適,談幾個吹幾個,她也不是ABC,隻是來澳時上中學,最後還是找了外國人。
凡婦 回複 悄悄話 如果嫁中國男孩,就會有個中國婆婆,恐怕這也是嚇退女孩的一個原因吧。
子書鳴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shamrock100' 的評論 : 我同意,不能簡單地岐視農村人,還得看個人。
子書鳴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nicenice_one' 的評論 : 你說情況可能有。我不太清楚留美學生中來自中國貧窮農村的占多大的比例,但是我知道從大城市來的,家庭條件優越的留學生也不少。文中提到的香焦男,父母均來自國內大城市,高級知識分子,在美國也十分成功。坦率地說,文中的香焦男,代表的是出色的第二代;比較差勁的第二代移民,更不知道怎麽說好了。
shamrock100 回複 悄悄話 記錯了, 應該是韓素音。 記得看她的傳記時覺得很驚歎, 她長大後回比利時, 一堆親戚,個個非富即貴。
shamrock100 回複 悄悄話 馮素音她老爸, 農村家庭出身, 考取出國, 留學比利時, 娶了國防部長的女兒回國。腹有詩書氣自華。 老一輩的之乎者也也不是白學的。
nicenice_one 回複 悄悄話 第一批留美的都是中國上層社會的精英的孩子,家教好,腦子又聰明還會搞人際關係,到哪裏都受待見;現在的abc基本上是苦讀出來的農村娃後代,身上有著父輩窮酸的烙印。這些abc可以被稱作“鳳凰男二代”,看到白人內心自卑,行事不大氣,肯定到哪裏都不討人喜歡。
靈小抓 回複 悄悄話 香蕉人比第一代移民的父母更融入社會,思維和習慣西化,沒什麽好怕的。西方生長的孩子直接交流多,不明白純東方人膩膩歪歪(或者說細膩)的感情糾葛和遊戲,不懂揣測女方心理,屬於中西聯姻中最大的文化差異。香蕉人不適合和純東方傳統的女性結合。
吐故納新 回複 悄悄話 這裏講的是耶魯的容閎吧,娶了美國太太,一直留美。
吐故納新 回複 悄悄話 清朝的教育局限於“之乎者也”,留美幼童在美國學習了現代教育,理工科,商科,這正是當時中國缺少的,需要的人材。
pupudelaclichy 回複 悄悄話 那時候是萬裏挑一吧
吐故納新 回複 悄悄話 第一批留美幼童在清朝,那時交通,通訊不發達,好的家庭是不願意讓孩子出來的。是還可以的吧。因為總的留學人員不算多,又是幼童,比現在的abc更接近美國文化吧。
郝斯佳 回複 悄悄話 第一批留美的幼童都是按相貌和聰穎來挑的,大多出身於上層社會的家庭,所以當然個個都出色啦~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