鄰居家兒子,27歲,在紐約美國人辦的網上征婚。父母想不通。男孩一表人才,1米82,俊秀健美,耶魯畢業,華爾街投資銀行高級分析員(Senior Analyst,其實也就是入門後的第二級職稱,但是前途應該不錯),在紐約這樣女人集中的地方,這樣的男孩應該是女孩子們圍著轉才對呀,怎麽會淪落到網上征婚的地步呢? 男孩解釋,中學大學悶頭讀書,沒有交女朋友,如今想認真交一個,相信網上交友是最好的辦法。“我的不少同事都是網上交友的,如今時興”男孩輕鬆地說。說是這麽說,但他並不隻是為了趕時髦而在網上找女朋友的,他是真的認為這個方法合情合理,相信網絡婚介能夠提供最好的選擇。可父母呢,板著臉對兒子說:“嫁不出去的女人才把自己放在網上推銷。要是遇到騙子怎麽辦?”男孩明白父母Out了,根本不了解現時的情況,笑了笑,說:“中國人才這麽想。”
男孩是香蕉人,完全在美國受的教育,不識中文,但是喜歡中國女孩子。看到孩子到了中國人認為該交女朋友的年齡了,父母開始喋喋不休地給兒子灌輸“過來人”的金玉良言,用中國人的千年智慧,教導兒子挑人什麽是最重要不能馬虎的:女孩要溫柔賢淑,家庭一定要好,切記!“一定要問清楚女孩子家裏在國內是哪裏人?”這對夫婦到美國這麽多年,國內帶來的地域偏見絲毫不減,還試圖傳給下一代呢。香蕉男孩根本不知道父母在說什麽,覺得這兩個傻瓜不可理喻。
香蕉男孩找女朋友,完全是跟他的同事一樣的美國套路:Young Professional圈子,受過高等教育(不太在乎什麽學校畢業),有工作(不太在乎掙多少),年齡合適,外表過得去,此外就一樣是重要的,這唯一重要的東西也構成了Dating的全部內容,這就是:兩人是否興趣一致。我愛Outdoor activities, 我愛這個那個,你呢?哦,你也是。得,咱們約會吧。
聽起來似乎不錯。問題是香蕉男孩一路西方教育培育起來的西式婚戀觀,實踐起來如何呢?他是否象他的美國同事那樣,遇到同樣講究興趣一致的中國女孩了呢?
老實說,情況不太妙。不知從什麽時候開始,亞裔男孩不受人待見起來,行情一路下滑。想當初,大清朝派出的最早的留美學生到耶魯求學,還梳著辮子呢,長袍馬褂一付滑稽打扮,竟紛紛贏得耶魯美國女同學們的青睞媚眼!人家可是真真切切的白富美,還得再加上一個鬥大的“才”字。那個年代,耶魯女孩可是稀罕物,十足金貴,嫉妒得當年的美國男同學,如今的耶魯教授真想跟他的中國同學決鬥!這我不是瞎吹的。你若想知道更多,推薦你看看中國中央電視台製作的五集電視片《早年留美幼童》(順便說一句,我是文學城上看的)。非常出色的片子。這批早年的中國留學生是什麽人?介紹一句(其餘你自己去看): 他們是馬克吐溫的同學。對,這批男孩很出色,學業優秀,教養出眾,相貌英俊,才華橫溢,甚至在體育上也是一把好手。美國同學全方位競爭不過,不是件難於理解的事。
今天亞裔男孩的求愛困境,是不是因為他們自身質量不行呢?也許是吧。但是為什麽同樣是各方麵一點都不比美國同學差的亞裔男孩子,如今找女孩子就困難很多呢?為什麽亞裔女孩嫁美國人那麽多,而亞裔男孩卻似乎遭到中西女孩的共同嫌棄呢?為什麽這個情況越來越嚴重呢?這裏不說西方女孩對東方男孩的興趣問題,那是另一個問題--不過我可以提一點:以前還經常看到、聽到華裔男孩娶美國女孩的事例,如今這樣的事如此稀少,你可能需要跑回中國去看了,需要去中國的電視上看。
這裏我提的是如今中國女孩不愛嫁中國男孩的問題。我想知道這個現象是不是反映了中西婚戀觀的差別。如果中國女孩的內心和香蕉男孩一樣,她們不愛嫁中國男孩的原因是因為中國男孩無趣,這事情道理上倒是不算壞,說明華裔或亞裔整個下一代的婚戀觀西化了。這是進步。那樣的話,中國男孩加油,讓自己變得有趣,找女朋友難的情況就會改善。而如果中國女孩看不上中國男孩,原因就像鄉下女孩進城後死活不肯嫁鄉下的老相好而一定要嫁城市男人那樣(不要二黑哥了,小芹要嫁城裏周老漢),這就是中國兩代人的共同悲劇了。這個悲劇出了國變種變得更糟了。
家裏有香蕉男孩還未成家的父母們,你們要考慮了: 你們的孩子尷尬無比,無所適從,正經曆人生最大的危機。我擔心他們中的很多人會晚婚,一些甚至不婚。這是對中國父母的折磨。相比西方人愛情至上的婚戀觀,傳宗接代觀念無比強烈的中國人以生孩子延續香火為戀愛結婚第一要義。你們把孩子帶到(或把孩子生在)西方國家,接受西方教育,成為香蕉人。你們認識、了解自己的孩子麽?對你們的下一代的將來,你們有多少準備?
我怎麽覺得美國社會婚嫁風氣在變,今後會有越來越多華男白女的家庭組合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