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民主的要義是一人一票,人人平等,也就是人人享有平等的政治權利(代表製、代議製等變體這裏暫且不去考慮)。然而,一個成熟的民主社會有可能在它的成員中,從“平等的政治權利”意識,發展出平等的人格意識 (這是西方民主花了幾百年、花了很大的代價發展出來的珍貴成果)。
平等的人格意識在我們的生活中有多重要?有什麽必要談論它?
經常在網上看到有人移民後,誇獎西方民主社會說:在這個社會中生活感到自由,有言論自由、信仰自由等等,其中有些人提到民主社會對人格的尊重。但我想因為移民他國後自然會有一個是否、或在多大的程度上被移民國接受的問題,移民們對平等的人格意識談論不多。
其實,正因為是移民,才特別有必要談論平等的人格意識。目前熱鬧的美國大選,提供了一個談談這個問題的好機會。
在世界各地,美國人有傲慢自大的不良名聲。可是,換一個角度來看,這也說明美國人平等的人格意識強烈。管你是什麽總統還是部長,別在普通納稅人麵前神氣、擺譜。事實是,這些做官的還真的就不敢擺譜,特別是那些靠選舉上去的。擺譜的,如果有,也往往來自官員下麵的一些下人,狗仗人勢。社會服務製度挺完善,老百姓需要辦的那些事,用不著去求官。相反,那些靠選舉上去的官員,倒是需要低三下四,需要拍選民的馬屁,有時甚至遭到選民當麵指著鼻子痛罵而不敢怒,這叫“拜票”。
更重要的是,沒有人認為喜愛權力的政客有什麽了不起,沒有人認為他們智慧過人或者道德卓越。相反,政客受到多數人的輕視甚至鄙視。從政並不被認為是個上等的職業追求,更算不上一件光榮的事。這種觀念在美國社會已是如此根深蒂固,就連從政者本人也不會太高看自己,經常老老實實地承認自己也就是個普通人,甚至在選戰上打“我是普通人”牌,以自己是普通人,普通家庭出身為賣點。
平等的人格意識早已超出政治領域,在美國社會遍地開花。你不會因為有錢、有學曆,或從事某種“高端”的職業而被拿著普通工資做著普通工作的人仰望,想也不要想。“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狀元”在美國最接近事實 (全世界都有的傻乎乎的追星現象是另一回事)。
最後我想指出,平等的人格意識不是用來貶低人的,不是用來說別人有多麽壞(反過來就是說自己有多麽好,這就違背了“平等”之意),而是“我普通,你也普通”的意思。
你一票,我也一票。不多也不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