蒼山殘陽

曆史,是過去的現實, 現實, 是將來的曆史, 我們不糾纏曆史,我們創造曆史!
個人資料
蒼山殘陽 (熱門博主)
  • 博客訪問:
正文

從甲午戰爭前歐洲人所繪中國地圖看釣魚島列島的曆史 來源:古籍

(2016-06-17 17:29:10) 下一個

一、釣魚島及附屬島嶼的地理位置

 

從甲午戰爭前歐洲人所繪中國地圖看釣魚島列島的曆史一、釣魚島及附屬島嶼的地理位置釣魚島列島地處中國東海大陸架邊緣,由釣魚島及一係列其他島嶼組成,其中釣魚島主島麵積最大,為4.3838平方公裏。根據中國政府於2012年9月10日發表的關於釣魚島及其附屬島嶼領海基線的聲明,這些島嶼的名稱及地理位置分別如圖1所示。

 

1.釣魚島1北緯25°44.1'東經123°27.5'

2.釣魚島2北緯25°44.2'東經123°27.4'

3.釣魚島3北緯25°44.4'東經123°27.4'

4.釣魚島4北緯25°44.7'東經123°27.5'

5.海豚島北緯25°55.8'東經123°40.7'

6.下虎牙島北緯25°55.8'東經123°41.1'

7.海星島北緯25°55.6'東經123°41.3'

8.黃尾嶼北緯25°55.4'東經123°41.4'

9.海龜島北緯25°55.3'東經123°41.4'

10.長龍島北緯25°43.2'東經123°33.4'

11.南小島北緯25°43.2'東經123°33.2'

12.鯧魚島北緯25°44.0'東經123°27.6'

1.釣魚島1北緯25°44.1'東經123°27.5'

 

赤尾嶼的領海基線為下列各相鄰基點之間的直線連線:

 

1.赤尾嶼北緯25°55.3'東經124°33.7'

2.望赤島北緯25°55.2'東經124°33.2'

3.小赤尾島北緯25°55.3'東經124°33.3'

4.赤背北島北緯25°55.5'東經124°33.5'

5.赤背東島北緯25°55.5'東經124°33.7'

1.赤尾嶼北緯25°55.3'東經124°33.7'

圖1:釣魚島及其附屬島嶼

 

二、釣魚島爭端源起及已有研究

 

不論從曆史還是國際法角度,釣魚島主權都屬於中國。中日雙方以前也有爭議,但不是特別被關注。自1968年聯合國亞洲遠東經濟委員會(ECAFE:Economic Commission for Asia and the Far East)發表釣魚島海域蘊藏石油資源消息後,日本於1969年5月在釣魚島上豎立石碑,中國中央政府於1970年底重申中國對該列島有領土主權,第二年中國台灣也發表了對釣魚島列島擁有主權的聲明,而日本在1970年以琉球政府官方名義發表了《關於尖閣列島的領土主權》,聲明自1895年即實際統治了該島嶼全部。釣魚島列島領土主權之爭由此表麵化、公開化。1972年,中日建交,周恩來總理提出把釣魚島歸屬問題掛起來,留待將來條件成熟時再解決。1978年鄧小平訪日,提出擱置釣魚島主權爭議,留給子孫後代解決。

 

同年,中日簽署和平友好條約。1996年7月14日,東京右翼團體“日本青年社”在釣魚島設置了一個高5米、重210公斤的鋁合金燈塔。同年8月18日,又在釣魚島豎起太陽旗。這些活動都引起了中國兩岸三地人民的強烈抗議。2003年1月1日,日本《讀賣新聞》透露,日本政府擬以每年2200萬日元(約18.35萬美元)的租金,向一名聲稱擁有釣魚島列島中釣魚島、南小島和北小島的琉球人租用這三個小島,以圖確保對海峽兩岸及日本都聲稱是自己領土的釣魚島列島的領土主權。2012年4月16日日本東京都知事石原慎太郎做出有關政府出麵“購買”釣魚島的提議。

 

9月10日日本政府決定購買“尖閣諸島”(即中國釣魚島及其附屬島嶼)中的釣魚島、北小島和南小島。日本媒體稱,9月11日當地時間上午11時許,日本政府與釣魚島“島主”栗原家族正式簽署島嶼“買賣合同”,購買金額為20.5億日元(約合1.7億元人民幣)。媒體稱,日本當局對釣魚島實施“國有化”方針宣告成立。對此,我國政府嚴正聲明,日本政府的這一行徑是對中國領土主權的嚴重侵犯,中國政府和人民表示堅決反對和強烈抗議,《人民日報》於當日發表了《中國釣魚島豈容他人肆意“買賣”》的署名文章。

 

在中國,從曆史角度進行的研究主要有首都經濟貿易大學吳天穎的《甲午戰前釣魚列嶼歸屬考——兼質日本奧原敏雄諸教授》一書,這是我國第一部研究釣魚島列嶼歸屬的專著。曾任中國第一曆史檔案館研究員的鞠德源,自上世紀70年代就開始收集有關釣魚島的相關資料,經過三十多年的資料積累和研究,於2006年出版了《釣魚島正名》。該書主要展示了他多年來收集的中、日、美、英、法等國繪製的釣魚島及其附近海域的地圖,以圖證的方式,證明釣魚島列嶼的曆史主權。1998年由香港明報出版社出版了鄭海麟的《釣魚島列嶼之曆史與法理研究》,後由中華書局出版了該書的增訂版。這是目前研究釣魚島曆史與現狀最為完整、權威的一本書,該書從曆史與法理的角度論證了釣魚島的主權歸屬於中國。以上著作在維護國家主權完整、為外交工作方麵提供了重要的依據,具有較高的學術理論價值和重要的現實意義。

 

值得一提的是,1996年出版的日本學者井上清《“尖閣”列島——釣魚諸島的曆史剖析》一書,通過他本人對琉球列島的親身考察和廣泛查閱日本、琉球、中國的有關史料以及英國海軍檔案,也指出釣魚島列島自古至今都是中國的領土。在這本書裏,詳細複原了日本籌劃把釣魚諸島的主權歸為己有的經過,認為日本領有釣魚島在國際法上也屬無效。據此他認為,日本應將釣魚島列島自動歸還中國。作者寫作此書的目的是出於對日本軍國主義複活的擔憂,書中他談到,“現在釣魚諸島是日本開始奪取外國領土的起點……如果目前我們放任日本統治階層掠奪釣魚諸島,那麽日本軍國主義侵略亞洲之大火,將加速度地燃燒起來”。並且他在書的結尾寫道:“對於已經複活了的日本帝國主義和軍國主義,在現實上應不應該反對?是與我們日本人民之前途有決定性關係的問題。”

 

日本方麵,設立了一些研究機構,如外務省的“尖閣列島領有紛爭檢討研究機關”、南方同胞援護會設立的“尖閣列島研究會”等,並出版有研究專刊和特集等。這些研究認為,明治二十八年(1895年)1月14日,閣議正式批準,位處八重山群島西北的釣魚島為衝繩縣所轄,並密令該縣知事實施建立管轄標誌,明治二十九年(1896年)發布第十三號敕令,這兩項成為日本聲稱釣魚列島是“日本固有領土”的依據。對此,我國學者沙學浚、丘宏達、楊仲揆、吳天穎以及日本學者井上清都提出過有力的反駁。

 

中國學者在從曆史的角度論證釣魚島的歸屬問題時,都想到了利用以前地圖的方法。其中鄭海麟《釣魚島列嶼之曆史與法理研究》書中的下編以《釣魚島列嶼相關地圖考釋》為題,共收錄58幅中外古今地圖。鞠德源的《從地圖看釣魚島列島的主權歸屬》一文,也列舉了諸多中外曆史文獻和古地圖的名稱,從地圖的角度顯示釣魚島列島自古以來就是中國管轄、經營開發和海防控製範圍以內的領土。

 

此外,在《釣魚島正名》中,他共列出了80幅中外地圖。可惜受圖書尺寸、印刷質量的影響,這些地圖多不清楚,加上黑白印刷,影響了地圖的效果。本文在以上研究的基礎上,向讀者介紹筆者近年查閱到的8幅甲午戰爭前歐洲製圖人員繪製的中國地圖,並在分析歐洲人繪製的中國釣魚島周邊地區地圖特點的基礎上,從地名命名緣由以及18世紀西歐地圖繪製已產生國家界線的意識的曆史背景等入手,討論釣魚島的曆史和歸屬問題。

 

三、歐洲人繪製的中國釣魚島附近海域的地圖及其特點

 

筆者查閱到8幅歐洲人繪製的釣魚島及附近海域的地圖,按照時間順序依次為:第一幅如圖2所示,是法國人繪製的地圖,作者未知,無圖名和繪製年代,哈佛大學地圖室收藏,據圖書館的標注年代為1752年。圖中右下角有幾行法文,第一行法文釋為“為中國特別繪製”,第二到第四行字為圖例,依次為:府,第一等級城市;州,第二等級城市;縣,第三等級城市;不能歸入城市的地方。以上政區或者地區旁邊分別標注了不同的符號。此圖是筆者見到的歐洲人最早繪製,而且標注釣魚島及周邊島嶼的地圖。值得注意的是,這些島嶼的著色是與中國大陸同樣的顏色——黃色,標注的地名依次為Ponkia,Hoa-pin-Su,Hao-yu-su,Hoan-oey-su以及Tche-oey-su,顯示其所屬關係為中國。日本、朝鮮半島分別用綠色和紅色標注。

圖2:法國人繪製的中國地圖

 

第二幅圖如圖3所示,是法國地理學家和製圖學家唐維爾(Jean Baptiste Bourguignon d'Anville)應奧爾良公爵的要求繪製,用英文標注圖名及圖例等,圖名為《亞洲第二圖:中國、部分印度及韃靼、巽他群島、馬六甲、菲律賓及日本諸島》(Second Part of Asia,being China,part of India and Tartary,the islands of Sonda,Molucka,Philippin,Japan & C)。筆者看到的圖收錄在由香港科技大學圖書館編纂出版的《地圖中國》中,是縮印版,該地圖集於2003年出版。據書中介紹,原圖收錄在Postlethwayt編纂的《通用商貿詞典》(The Universal Dictionary of Trade andCommerce 1751—1755)中,圖的尺寸為94×68厘米,現藏於香港科技大學圖書館,圖的年代推算為1755年。盡管圖上文字都是英文,繪製的範圍也較第一幅(圖2)大,從中國、日本和朝鮮半島擴大到印度、馬六甲以及菲律賓等地,但是從圖右上方出現的為中國而作(Make for China)的字樣,這幅圖與第一幅圖相似的圖例內容、繪圖風格,圖上中國、日本、朝鮮半島、琉球等國家或地區的形狀、地理位置,以及釣魚島列島相同的名稱等,可以推斷,這幅圖雖然比第一幅圖表示的範圍大,但是就包括中國、日本及朝鮮半島等的範圍而言,它們用的是同樣的底圖。在這兩幅圖上,每兩條相鄰的經線和緯線之差都是5度,釣魚島列島的地理位置清晰可見,都在東經140°—145°、北緯25°—27°之間。和第一幅圖不一樣的地方,是邊界的顏色。這張圖上,中國大陸的邊界顏色為翠綠色,釣魚島列島邊界的著色與台灣、琉球是一樣的,為藍綠色,地名仍然是一樣的,日本的邊界線用紅色,朝鮮半島為黃色。

圖3:亞洲第二圖:中國、部分印度及韃靼、巽他群島、馬六甲、菲律賓及日本諸島

 

第三幅圖如圖4所示,圖名為《中國分省圖以及日本島嶼》(China,Divided into Its Great Provinces,and the Isles of Japan),耶魯大學地圖室收藏,作者為薩母爾頓(Samuel Dunn),出版日期是1774年1月10日。此圖用紅色標注中國大陸、中國台灣以及琉球,日本與朝鮮半島分別用綠色和黃色標注。雖然Ponkia,Hoa-pin-Su,Hao-yu-su,Hoan-oey-su以及Tche-oey-su等島嶼沒有上色,但用的是與第一幅地圖(圖2)相同的名稱。除了這些島嶼,其他類似的小島,作者也沒有著色。顯然,他隻圈出了麵積較大的島嶼。和前兩幅圖一樣,這張圖的經、緯差也是5度,不過釣魚島列島的經緯度較前兩幅圖有些許變化,分別為北緯25°—26°和東經139°—143°之間。這張圖與前兩幅圖的經度有些變化,可能是因為它們使用的零度經線不同,前兩幅圖沒有注明,但在這張圖的左下角,我們可以清晰看到,其零度經線從Ferro Island起算,比例尺為250裏比1度。Ferro Island指耶羅島(西班牙語為El Hierro),也作希耶羅島、艾希路島等,是西班牙加那利群島南部的一座火山島,行政上屬於聖克魯斯—德特內裏費省管轄,由於該島被認為是舊世界的最西麵,在1634年被法國國王路易十三宣布為本初子午線,它正好位於法國巴黎西麵20度的地方,故該島也被稱為“子午島”。在當時除英國之外的歐洲國家裏它被普遍當作本初子午線即零度經線的起點,按照它們的關係可以把這個經度折算成約121°—125°之間,與今天測繪的釣魚島列島北緯25°43.2'至25°55.8',東經123°27.4'至124°33.7'的位置非常接近,說明當時測繪水平已很高。

圖4:中國分省圖以及日本島嶼

 

第四幅如圖5所示,圖名為《中國及其藩屬國》(China with the Tributary States),紐約公立圖書館藏,裱在棉布上,圖的尺寸為49×36厘米,作者是J.Russell,圖中標注1795年7月18日出版,沒有上色。圖上同樣標出Ponkia,Hoapinsu,Haoyusu,Hoan-oey-su以及Tcheoey-su等島嶼,稍有不同的是,隻在Hoan-oeysu以及Tche-oey-su之間有橫線。經度在121°—126°之間,緯度在25°—26°之間,無比例尺。

圖5:中國及其藩屬國

 

第五幅如圖6所示,圖名是《中國分省圖》(China,Divided into Its Great Provinces),在圖名下用英文標注“根據最權威的資料”,釣魚島列島地名的標注同上,但是沒有中間的短橫線,耶魯大學地圖室收藏,圖上沒有年代,據耶魯圖書館的標注年代為1796年。圖上清楚地標明零度經線從倫敦起算,故圖上島嶼的地理位置為北緯25°—26°,東經121°25'—125°25'之間。與上述經度有所不同,比例尺為69法定英裏(British Statute Miles)比1度,其中1法定英裏約合1.6 公裏。雖然這張圖沒有上色,但從圖名可以看出,繪製的範圍是中國,其中的琉球群島及朝鮮當時與清朝是宗藩關係,因而也繪入圖內。

圖6:中國分省圖

 

第六幅如圖7所示,圖名為《中國新地圖》(A New Map of China),耶魯大學地圖室收藏,年代是1811年,圖名下標注“根據最新資料”,繪圖人員名為JohnCary。這張圖用黃色標出Pon-kia,Hoa-pin-su,Hao-yu-su,Hoan-oey-su以及Tche-oey-su等島嶼,地名之間都有橫線,地理位置是東經121°30'—125°30',北緯25°—25°30'之間。這些小島的著色與台灣和福建的一樣,其東的Ku-mi(古米島)標成綠色,以示與其西麵的島嶼的歸屬不同。零度經線始自格林威治,提供了多種比例尺,其中有大裏200裏等於1度、小裏250裏等於1度,還有69 12英裏等於1度的字樣。圖中標出朝鮮半島,僅繪製日本西南的一小部分,邊界為綠色,釣魚島列島與中國的歸屬關係一目了然。

圖7:中國新地圖

 

第七幅如圖8所示,這是由德國人繪製,在奧格斯堡出版的澳大拉西亞(Australasia)圖,年代是1830年,畫出了彭佳嶼等小島。在釣魚島列島海域標注L.Ponkia,Ponkia即彭佳的英譯。顯然因為該圖比例尺很小,無法標出其他島名,故隻用彭佳代替所有島名。

圖8:德國繪製澳大拉西亞圖

 

第八幅如圖9所示,圖名是《中國及毗鄰國家》(China and the Adjacent Countries),耶魯大學圖書館藏,年代是1842年,圖名下麵標注“根據最新的測繪和其他權威資料”。此圖上大陸、台灣島、八重山以及太平山等用黃色,其他國家則用紅色標注。釣魚島列島區域標注了Hoa-pin-sin和Tiayu-su等地名。

圖9:中國及毗鄰國家

 

以上地圖或以著色或以圖名的方式,顯示釣魚島列島海域屬於中國管轄範圍。除此之外,當我們把用羅馬字母標注的釣魚島列島範圍區的地名Ponkia,Hoa-pin-Su,Tiayu-su(Hao-yu-su),Hoanoey-su以及Tche-oey-su按照漢語的福建方言的發音轉注時,可以把它們分別譯為彭佳、花瓶嶼、釣魚嶼、黃尾嶼與赤尾嶼等。這些地名已在中國文獻中多次出現,最早的記載可以追溯到明代永樂元年(1403年)前成書的《順風相送》(又稱《海道針經甲》),嘉靖年間陳侃的《使琉球錄》、郭汝霖的《使琉球錄》,萬曆年間蕭崇業、夏子陽等的《使琉球錄》,清代康熙年間汪楫的《使琉球雜錄》和徐葆光的《中山傳信錄》,乾隆年間周煌的《琉球國誌略》以及嘉慶年間李鼎元的《使琉球記》等。

 

四、我國繪製的釣魚島列島地圖

 

以地圖形式記錄這些地名或者發音與它們相似的地名,最早至少可以追溯到明代嘉靖年間(1522—1566年)由鄭若曾編纂的《籌海圖編》,如圖10所示。圖上清晰地標出了從福建前往琉球途中必須經過的彭佳山—釣魚嶼—花瓶山—黃毛山—赤嶼一線的地名,可以與前麵歐洲人繪製的中國地圖中釣魚島列島的名稱一一對應。

圖10:福建沿海沙山圖

書中記載,“福建使往日本針路。梅花東外山開船,用單辰針,乙辰針,或用辰巽針,十更取小琉球。小琉球套北過船,見雞籠嶼及花瓶嶼、彭嘉山。彭嘉山北邊過船,遇正南風,用乙卯針,或用單卯針,或用單乙針;西南風,用單卯針;東南風,用乙卯針,十更船取釣魚嶼。釣魚嶼北邊過十更船,南風用單卯針;東南風用單卯針,或用乙卯針,四更船至黃麻嶼。黃麻嶼北邊過船,便是赤嶼。五更船,南風用甲卯針;東南風用單卯針;西南風用單甲針,或單乙針,十更船至赤坎嶼。赤坎嶼北圖11《海道針經》羅盤方向圖邊過船,南風用單卯針及甲寅針;西南風用艮寅針;東南風用甲卯針,十五更至古米山。古米山北邊過船,有礁,宜知避。南風用單卯針及甲寅針,五更船至馬山。馬山南風用甲卯針,或甲寅針,五更船至大琉球。大琉球那霸港泊船。土官把守港口,船至此用單卯針及甲寅針,行二更,進那霸內港,以入琉球國中。”

 

這段文字敘述了從福建前往琉球的航海方向和路程,其中某某針,指按照什麽方向航行。當時航海定向用的羅盤是水羅盤,這種羅盤分二十四個方向,分別用十天幹中的八天幹甲、乙、丙、丁、庚、辛、壬、癸;十二地支:子、醜、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以及八卦中的代表天的乾、代表地的坤、代表風的巽以及代表山的艮合用,每個方向相當於新式羅盤的15度,如圖11所示。

圖11:《海道針經》羅盤方向圖

 

這種羅盤使用時,有時用單針或用縫針,如單甲針,為今75度,艮寅針為52.5度。有時也有三針並用的,如乾壬亥。當中國海船作遠洋航行時,如自古裏至忽魯謨斯、祖法兒等處,除了靠羅盤定向外,還配上牽星過洋。更,指的是距離。按《籌海圖編》解釋:“更者,每一晝夜分為十更,以焚香枝數為度,以木片投海中,人從船而行,驗風迅緩,定更多寡,可知船至某山洋界。”用行走的天數計算兩地的距離是古人常用的方式,這裏一天24小時分為十更,即一更等於2.4小時,一更即相當於航行2.4小時的路程。那麽一更到底等於多少裏呢?在《海道針經(乙)—指南正法》裏有相關計載:“凡行船先看風汛順逆,將片柴丟下水,人走船尾,此柴片齊到,為之上更,方可為準。每更二點半約有一路,諸路針六十裏。心中有明此法,定無差謬。”按照這段記載,如果為標準的更或者上更的話,則一更等於60裏。但是,由於航行速度受到風速的影響,一更能走的路程實際上是變化的。由以上確鑿的記載說明,至少從明初開始,釣魚島列島已經被我國人民用作航海時的航標。

 

 

此外,前述萬曆年間(1573—1620年)蕭崇業著《使琉球錄》中繪製的《琉球過海圖》,也繪出了這些地名,如圖12所示。圖中也標出了花瓶嶼、彭佳山、釣魚嶼、黃尾嶼以及赤嶼的地名。

圖12:明冊封使蕭崇業《使琉球錄》中的《琉球過海圖》

 

 

這張圖上(圖13),因通過發音轉注地名,可以看出與前麵的地名不太一致,分別為彭佳、華賓須、好魚須、歡未須以及車未須。但是我們仍然可以依照相應的地理位置和相似的發音,鑒別出它們與前麵的島嶼是一樣的。由於以前還沒有地名標準化的規定,所以相同的地方按照發音轉寫出不同的地名是很正常的現象。

圖13:《坤輿全圖》釣魚島列島附近海域圖

 

清同治年間(1862—1874年)繪製的《大清一統輿圖》也標出彭佳山、釣魚島、黃尾嶼、赤尾嶼等地名,如圖14所示。更重要的是,在赤尾嶼東麵,琉球最西邊的姑米山島有旁注,“姑米山,譯曰久米島”,突出它與赤尾嶼的不同。

圖14:《大清一統輿圖》釣魚島列島海域圖

 

五、地名、地圖在劃界中的作用

 

以上列出甲午戰爭前釣魚島列島的已有地名和地圖是因為地名和地圖在定界時,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地名是一定的社會群體為特定的地域所約定的專有名稱。地域命名的目的是為了方便人們在生活、生產、社會交往中的應用,並不是所有的地域都有名稱,人跡未到的深山老林、荒無人煙的海島洋麵往往沒有名稱。地名總是和特定的地域和在此活動的人群有關,故有地域特色。一般而論,總是生活在當地或者附近的居民最先對這個地區進行命名,地名的名稱從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當地一些語言文化特征。反過來,我們可以從當地特有的語言詞匯找到地名最初命名的根據。如“嶼”指小島,是台灣海峽兩岸地名中的常用字,從以嶼為通名命名的地名可以初步推出這是我國福建、台灣一帶特有的命名方式。

 

事實上,作為曆史產物的地名,根據“名從主人”的國際慣例,往往是確認領土主權歸屬的一個重要標誌,所以在當今世界上凡兩國存在領土爭議的地方,不同國家會有各自不同的叫法。如韓日兩國在日本海有一歸屬爭議的島嶼,韓國方麵稱“獨島”,日本則稱“竹島”。因此,由於地名名稱及其拚寫起了爭議雙方領土主權歸屬的佐證作用,在全球領土爭議地區的地名,雙方普遍存在著不同的名稱或各自不同的書寫形式。由前麵的史料可知,中國人命名的釣魚島列島的名稱至少在明代就已經開始使用,至今已有六百多年,從“名從主人”的國際慣例可以論證,這塊海域很早就屬於中國。從地圖角度看,地圖具有鮮明的政治性及法律效力,地圖上的境界線最直觀地反映了一個國家的領土範圍,故地圖上的邊界線具有法律依據和效應,但是地圖的法律效應並非與生俱來的,而是隨著曆史的進程逐漸產生的。

 

事實上,17世紀前,歐亞國家對他們的疆域並沒有清晰的認識,然而從17世紀開始,由於互相交流的結果,加上測繪技術的進步,歐亞的主要國家開始就領土範圍展開談判,形成邊界,並把它們畫在地圖上。如1639年,奧斯曼帝國和薩非王朝談判,就他們之間有爭議的邊疆地帶簽訂條約,劃清界線。而我國的近鄰俄國從17世紀中葉到18世紀早期,就分別與奧斯曼帝國、韃靼人、卡爾梅克人以及其他住在南部邊疆地區的民族簽約劃界,並建築防線。以同樣的方式,它分別於康熙二十八年(1689年)、雍正六年(1728年)與中國簽訂了邊界條約。

 

以上邊界的劃分都運用了17世紀西歐的繪製技術,當時法國的測繪技術最為先進。早在1602—1603年,法國人就已經對其東部有爭議的皮卡迪(Picardy)地區進行測繪,並繪製了18幅地圖,覆蓋了從東北加來(Calais)往南到伊爾鬆(Hirson)的地區,以地圖的形式來界定這塊與西班牙有爭議的邊界地區。當路易十四於1661年即位之後,他和Jean Baptiste Colbert為製圖學製定了四個主要的目標,其中之一就是厘清國家之間以及國內的政治及司法的轄區。此後,Colbert在1668年請求法國科學院幫助國家提高法國地圖的準確性,以便統治者們能清楚認識到領地範圍內的資源以及界線。

 

卡西尼Jean-Dominique Cassini(1625—1712年)領導了一係列繪製法國全圖的測繪項目。他的兒子Jacques Cassini de Thury以及孫子César-Fran ois 繼續開展這項工作,直到1793年全國測繪最終出版。由此可見,西歐國家掌握先進的測繪理論和測繪方法,並在邊界測繪方麵有大量的實踐,它們比別的國家或地區更有著強烈的邊界意識。因此,在同一時期由法國人繪製的中國地圖,其邊界意識不言而喻,這樣劃界並非憑空想象,它應該來自當時世界範圍內的共識。即在當時,釣魚島列島屬於中國的管轄範圍。

 

英國的測繪技術開始略落後於法國,但是他們後來居上。1791年英國設立了從屬於陸軍的軍械署測量部,英國對測量的貢獻更多體現為對精密海圖的繪製上。此外,1884年的國際子午線會議上決定以通過英國倫敦格林威治天文台的子午線為本初子午線的部分原因也是基於英國先進的測繪水平。因此,基於製圖史的曆史背景分析可知,以上主要由英、法繪製的中國及鄰近地區的地圖代表著當時先進的水平,具有較強的科學性,他們以第三者的身份繪製的他們比較熟悉的中國沿海的邊界也是較為客觀的。而這些地圖都顯示,1895年前的釣魚島列島早已進入我國管轄範圍。事實上,同時期日本繪製的地圖也把它們歸在中國管轄範圍內。這些地圖可讓一些日本人所稱甲午戰爭前釣魚島列島屬無主地的謊言不攻自破。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