蒼山殘陽

曆史,是過去的現實, 現實, 是將來的曆史, 我們不糾纏曆史,我們創造曆史!
個人資料
蒼山殘陽 (熱門博主)
  • 博客訪問:
正文

沈誌華的一派胡言,評沈誌華對抗美援朝的錯誤論。述介紹新書 《這才是戰爭》作者王正興

(2018-03-18 17:50:07) 下一個

國內第一本由解放軍現役軍官針對普通讀者闡述戰爭戰術基本原理的開山之作

    書稿出版前,已經在普通讀者中引起廣泛關注和追捧,評價該書“沒有虛話套話,沒有故作高深,處處真知灼見,用平實的語言讓普通讀者也能夠理解解放軍基層軍官所掌握的那些戰爭戰術的奧秘”
    本書透過全新視角解讀戰史、戰例,詮釋戰術理論,全書共精選了古今中外大大小小22個經典戰例,以全新角度深入解讀長平之戰、巨鹿之戰、長津湖之戰、費盧傑之戰,揭示馬其頓方陣、德軍滲透戰術、美軍“脫離戰術”等戰爭戰術的奧秘,用詼諧流行的語言打開了了解戰史、理解戰術、學習戰爭的新窗口。本書兼具思想性和可讀性於一體,故事精彩紛呈,分析理性深刻。
 
今天摘選 其中有關批駁沈誌華之流的爛言。
 
上一節我們具體分析了當時的一些史料。我們說到,沈誌華在他的《毛澤東、斯大林與朝鮮戰爭》一書說到:毛澤東設定了超越現實的戰略方針,因此我們中國為實現這一戰略目標付出了多餘代價。於是,沈誌華先生指出,“毛澤東以其與國民黨作戰的經驗盲目地認定,中國軍隊一個戰役即可消滅美軍幾萬人”,“當中國軍隊帶有偶然性地進行了兩次非常成功的運動戰以後”,“毛澤東本人也產生了盲目樂觀的情緒”,“毫不懷疑其戰略方針的正確性”。

而他說的毛澤東設定了超越現實的戰略方針,就是“在朝鮮境內殲滅和驅逐美國及其他國家的侵略軍”。

 

沈誌華是僅僅憑毛澤東給斯大林的一份電報就做出這樣的結論,這恐怕不是正確的研究方法。為什麽隻拿一份電報出來說事呢?至少要把能找到的資料綜合起來分析吧。

 

事實上,沈誌華也列舉了其他資料。

 

但是,有一個問題,那就是沈誌華的“神邏輯”,我敢保證普通人絕對看不懂。反正我是笑死了。

 

沈誌華認為:“毛澤東在未與美國開戰之前就確定的戰略方針是在最短時間內消滅或驅逐美國軍隊。”原因在於:

 

1、沈誌華說,“毛澤東以其與國民黨作戰的經驗盲目地認定,中國軍隊一個戰役即可消滅美軍幾萬人。”沈誌華煞有其事的在後麵注釋,出自《建國以來毛澤東文稿》第一冊539頁。

 

我就想說兩個字:捏造!

 

《建國以來毛澤東文稿》第一冊539頁所載的文件是《關於決定派軍隊入朝給斯大林的電報》。別說539頁,這份電報全文都沒有“毛澤東認為中國軍隊一個戰役即可消滅美軍幾萬人”。

 

電報的原文是這樣說的:“根據我們所知的材料,美國一個軍(兩個步兵師及一個機械化師)包括坦克炮及高射炮在內,共有七公分至二十四公分口徑的各種炮一千五百門,而我們的一個軍(三個師)隻有這樣的炮三十六門。敵有製空權,而我們開始訓練的一批空軍要到一九五一年二月才有三百多架飛機可以用於作戰。因此,我軍目前尚無一次殲滅一個美國軍的把握。

 

隨即毛澤東話鋒一轉,開始問斯大林要武器裝備:“而既已決定和美國人作戰,就應準備當著美國統帥部在一個戰役作戰的戰場上集中它的一個軍和我軍作戰的時候,我軍能夠有四倍於敵人的兵力(即用我們的四個軍對付敵人的一個軍)和一倍半至兩倍於敵人的火力(即用二千二百門至三千門七公分口徑以上的各種炮對付敵人同樣口徑的一千五百門炮),而有把握地幹淨地徹底地殲滅敵人的一個軍。

 

沈誌華根據最後九個字“殲滅敵人的一個軍”捏造出“毛澤東以其與國民黨作戰的經驗盲目地認定,中國軍隊一個戰役即可消滅美軍幾萬人。”

 

這是一個權威學者應該做的事嗎?

 

不要臉。

 

2、沈誌華說,“在得知蘇聯空軍要在兩個半月後才能出動時,毛澤東不準備改變戰略方針。”沈誌華煞有其事的在後麵注釋,出自《建國以來毛澤東文稿》第一冊556、559、560頁。

 

對此,我想說四個字:斷章取義。

 

沈誌華截取的幾句話都是出自毛澤東給周恩來的電報。可毛澤東怎麽會給周恩來拍電報的呢?原因是,周恩來此時在莫斯科見斯大林,其中一項任務就是問斯大林要武器裝備。

 

沈誌華為啥不給讀者交代背景呢?因為一交代背景,他的說法就站不住腳了。

 

毛澤東的意思是對周恩來說,你趕緊把武器裝備弄來,等你弄來以後,“在我軍裝備訓練完畢,空中和地上均對敵軍具有壓倒的優勢條件之後,再去攻擊平壤、元山等處,即在六個月以後再談攻擊問題。

 

集中優勢力量,再去打擊敵人,一點問題都沒有啊。

 

怎麽莫名其妙成了沈誌華來論述“毛澤東製定了錯誤的戰略方針”的論據了呢?

 

不要臉。

 

3、沈誌華說,“盡管毛澤東這時提到了一個與後麵戰爭命運攸關的問題,即‘迫使’美國與中國進行外交談判的可能性,但他對這種前景似乎並沒有寄予很大期望,在毛澤東看來,美國政策的改變隻會出現在幾個美國師被殲滅之後。”因此,“毛澤東在未與美國開戰之前就確定的戰略方針是在最短時間內消滅或驅逐美國軍隊。”沈誌華煞有其事的在後麵注釋,出自《建國以來毛澤東文稿》第一冊588、589頁。

 

哈哈哈哈哈,我想說的是,對於權威學者的荒唐邏輯,對不起,我說錯了。對於權威學者的精妙邏輯,我們應該膜拜。

 

哈哈哈哈,這是多麽神的邏輯啊,我滴個神啊。

 

沈誌華認為:之所以毛澤東確定的戰略方針是在最短時間內消滅或驅逐美國軍隊,是因為毛澤東對與美國進行外交談判不抱期望。原因是毛澤東認為,美國人願意談判的可能隻會出現在幾個美國師被殲滅後。既然不抱期望,那麽就說明沈誌華認為毛澤東覺得誌願軍沒有能力殲滅幾個美國師。

 

所以其中的邏輯關係是:毛澤東覺得誌願軍沒有能力殲滅幾個美國師,所以毛澤東確定的戰略方針是在最短時間內消滅或驅逐美國軍隊。言下之意就是毛澤東腦子有問題,是的,沈誌華就是想表達這個意思。

 

真是大神。哈哈哈。這種自相矛盾的言語是怎麽被一個權威學者說出來的呢?我表示,爾等草民不理解權威大神的邏輯,是因為你們太蠢了,沒文化,沒知識,沒智商。

 

關於這個問題其實是很簡單的。

 

毛澤東在給斯大林的電報中是這麽說的,“我們認為既然決定出動中國軍隊到朝鮮和美國人作戰,第一,就要能解決問題,即要準備在朝鮮境內殲滅和驅逐美國及其他國家的侵略軍。”

 

但是,10月23日,毛澤東在《關於朝鮮戰局問題給彭德懷、高崗的電報》中指出:“如果我能利用夜間行軍作戰做到很熟練的程度,敵人雖有大量飛機仍不能給我太大的殺傷和妨礙,則我軍可以繼續進行野戰及打許多孤立據點,即是說,除平壤、元山、漢城、大邱、釜山等大城市及其附近地區我無飛機無法進攻外,其餘地方的敵人都可能被我各個殲滅,即使美國再增幾個師來,我也可各個殲滅之。如此便有迫使美國和我進行外交談判之可能,或者待我飛機大炮的條件具備之後把這些大城市逐一打開。如果敵人飛機對我的傷亡和妨礙大得使我無法進行有利的作戰,則在我飛機條件尚未具備的半年至一年內我軍將處於很困難的地位。

 

這裏有兩點:一、毛澤東對斯大林說的和對彭德懷說的完全不同,這很容易理解。毛澤東給斯大林發報是要武器去的,我們既然準備在朝鮮消滅或驅逐美國人,你斯大林就得給我們相應的武器裝備。這是對外的說辭。

 

而毛澤東給彭德懷的電報是跟自己人說的,裏麵講了兩個意思。一個意思,要是能打美國人,就爭取打開外交談判的大門。這句話已經充分說明了,毛澤東根本沒想過要在朝鮮消滅美國軍隊。新中國百廢待興,哪裏肯為了朝鮮去投入我們太多的力量,花費太多的精力,打得美國人肯談判就行了。另一個意思,如果美國人太強,我們裝備到不了位,就要準備長期作戰了。

 

二、前述又順便打了沈誌華的臉。毛澤東都說的很清楚了,“如果敵人飛機對我的傷亡和妨礙大得使我無法進行有利的作戰,則在我飛機條件尚未具備的半年至一年內我軍將處於很困難的地位。

 

哪裏有沈誌華說的“毛澤東確定的戰略方針是在最短時間內消滅或驅逐美國軍隊。”的影子呢?

 

讓我再次膜拜權威學者的“神邏輯”。

 

4、沈誌華說,“當中國軍隊帶有某種偶然性地進行了兩次非常成功的運動戰以後……毛澤東本人也產生了盲目樂觀的情緒。”

 

這裏也分兩點。首先,我不得不遺憾地指出,沈誌華作為一名朝鮮戰爭的權威學者,他是不懂軍事的。我們贏得第一次、第二次戰役的原因,已經在之前的連載全部分析過了,這裏不做複述,至少有一點,我們贏得勝利,不是帶有偶然性,完全是因為毛澤東和彭德懷出色的軍事指揮藝術以及誌願軍將士大無畏的戰鬥精神。沈誌華非要說成是運氣成分,恐怕西方人也不會同意。也許沈先生比較喜歡西方人,可是我必須告訴他,西方人認為,戰爭是科學,存在著基本原理和規律,若能夠好好地運用,差不多總是可以成功的。

 

後一點,毛澤東是否盲目樂觀?我們就要結合即將開始的第三次戰役來看了。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