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筆由墨

不想那玉堂金馬登高第,隻望能高山流水遇知音。
個人資料
正文

俄羅斯與烏克蘭——千年恩怨情仇

(2022-04-29 07:29:39) 下一個

【前言】

因為俄烏戰爭,而對俄羅斯的曆史作了一些了解。在查尋資料時,發現此文對俄羅斯和烏克蘭的曆史關係所作的敘述,與我所了解的基本相同,但是比較全麵,詳細,係統,故摘轉於此,供有興趣者一閱。此文發表於2020年3月19日,但作者不詳。

至於我對俄羅斯的曆史查尋,注重於俄國的沿革和戰爭方麵,將另文講述。

【正文】

公元7、8世紀,東斯拉夫人有兩個準國家組織,以基輔為中心的庫雅巴及以諾夫哥羅德為中心的斯拉維亞。862年,由於斯拉維落亞各部落為爭奪權力而內戰不休,使各部精疲力盡,於是邀請瓦良格人(即羅斯人)首領留裏克治理各部,裁決糾紛。留裏克在諾夫哥羅德登上王公寶座,建立了第一個羅斯王國,即留裏克王朝。

879年,留裏克去世,其子伊戈爾年幼,族親奧列格繼任王公,他率領親兵隊沿“瓦希商路”(從瓦裏亞格到希臘之路)南征,占領斯摩棱斯克和波洛茨克等戰略要地。882年,奧列格占領第聶伯河中遊的基輔城,殺死阿斯科德和迪爾,把羅斯國的首都遷到基輔,開始了基輔羅斯公國時期,史稱“基輔羅斯公國”。至911年,奧列格又征服了周圍的斯拉夫人各部落公國和非斯拉夫人部落,形成以東斯拉夫人為主體的國家。

基輔羅斯東征西討,占領了今天烏克蘭、白俄羅斯和俄羅斯西部等大片領土,雄踞東歐。它的日耳曼統治者與當地的斯拉夫人同化,形成了曆史上第一個東斯拉夫人的強國,語言為古俄語。它也是今天俄羅斯、烏克蘭、白俄羅斯等國的共同祖先。

而今日它們所有的恩恩怨怨,又都要從成吉思汗西征及成吉思汗的孫子——拔都說起。
時間到了11世紀中期(北宋中期),基輔羅斯這個國家陷入了混戰,一下子分裂成18個公國,這個時候,拉斯夫人也逐漸分裂成俄羅斯人﹑烏克蘭人和白俄羅斯人(白,即純的意思;白俄羅斯人,即純種俄羅斯人)3個支係。雖然說,處於封建割據的分裂局麵,但這些國家都承認自己名義上屬於基輔羅斯。但這三族的命運因為蒙古大軍的入侵而出現了分水嶺。

1236—1240年間,成吉思汗的孫子拔都,開始了新一輪西征。在1240年,拔都率軍占領基輔羅斯的首都基輔,城市被徹底摧毀。三年後,蒙古人在伏爾加河下遊地區,建立了金帳汗國,也被叫做欽察汗國。

隨著時間流逝,欽察汗國的勢力逐漸削弱,西邊崛起的波蘭-立陶宛同盟開始東侵,羅斯各國麵臨東西夾擊。1362年,基輔公國被波蘭-立陶宛王國所吞並,羅斯的土地分成東北、西北和西南三個部分,基輔羅斯部族逐漸分裂成俄羅斯人、烏克蘭人和白俄羅斯人3大東斯拉夫民族支係。今天烏克蘭和白俄羅斯的土地大部分被占領。大批信仰天主教的波蘭人進入烏克蘭,與烏克蘭羅斯人上層融合。烏克蘭語也在這段時間從古俄語中分化出來,大致形成。

然後時間到了明中期到清初時,基輔公國的一個支流邦國——莫斯科公國則逐漸強大起來。1480年,莫斯科大公伊凡三世推翻了蒙古人對羅斯地區的統治。隨後幾十年,莫斯科公國東征西討,成為龐大的封建國家——俄羅斯。

  • 小俄羅斯”的悲歡

16世紀初,俄羅斯成為新崛起的強大帝國,在對外關係上,除冷戰時期,波蘭幾乎始終與俄羅斯為敵。如今的烏克蘭東部曾長期在俄波兩大民族的拉鋸之下,爆發了無數次戰爭。1569年,盧布林聯合成立,波蘭立陶宛聯邦誕生,烏克蘭淪為波蘭-立陶宛王國治下的地區。波蘭化和信仰天主教的烏克蘭貴族與廣大信仰東正教的烏克蘭老百姓矛盾日趨激化。尤其是東部的烏克蘭老百姓,目睹同源的俄羅斯日益強大,越來越親俄。

1648年,烏克蘭的哥薩克人不堪忍受波蘭-立陶宛的統治,在烏克蘭人鮑格丹·赫梅利尼茨基的率領下起義,反對波蘭的統治,一度控製幾乎整個烏克蘭。起義遭到波蘭軍鎮壓後,哥薩克人請求俄羅斯的保護。他致函沙俄政府,希望得到同樣信仰東正教的俄羅斯的幫助。在信中,赫梅利尼茨基表示,烏克蘭哥薩克願意接受俄羅斯沙皇的領導。隨後,在給沙皇的一係列的信件中,赫梅利尼茨基又多次表示願意服從沙俄的領導。但沙俄政府反應謹慎,沒有迅速給予答複。

1650年,沙俄與波蘭之間的領土問題談判破裂,沙俄決心援助烏克蘭。1654年3月,烏克蘭代表團在莫斯科覲見了俄國沙皇。隨後,雙方簽訂了《鮑格丹·赫梅利尼茨基基本條約》,亦稱《三月條約》。自此東烏克蘭(第聶伯河左岸)與俄羅斯帝國正式合並。烏克蘭在得到了高度的自治權力之後,與俄羅斯正式結盟,西部烏克蘭則繼續在波蘭-立陶宛王國治下。俄烏之間的大聯盟從此開始。

  • 矛盾的累積

1700年,俄羅斯沙皇彼得一世為了與瑞典爭奪波羅的海爆發了“北方戰爭”。戰爭中,彼得一世強行征調了大批剽悍善戰的烏克蘭哥薩克人充當先鋒敢死軍,致使無數烏克蘭人成為了炮灰,血灑戰場。彼得還以戰爭為由,剝奪了烏克蘭的地方自治權,企圖將烏克蘭徹底“俄羅斯化”,一係列的不義舉動引起了烏克蘭人的強烈不滿。

1708年,烏克蘭首領瑪澤帕與瑞典結盟,尋求重獲民族獨立。聞聽此訊,沙皇彼得大怒,派大軍血洗了哥薩克營地,俄烏自此結下深仇。1709年,俄軍在烏克蘭境內徹底擊敗了瑞典軍隊,烏克蘭的獨立夢想破滅。隨後,彼得大帝專門組成了小俄羅斯部,在烏推行全麵俄羅斯化的殖民政策,按照俄羅斯的社會模式、價值觀念和語言文化重新構建烏社會結構。

女沙皇葉卡捷琳娜二世上台後,更是以鐵腕手段對內強化統治,對外擴張。東烏克蘭地區成為俄羅斯的統治重點之一,原本引導俄軍進入東烏克蘭的哥薩克人,也在18世紀初因為不聽話而遭到俄軍的鎮壓,占據西烏克蘭的波蘭-立陶宛王國,在18世紀後期整個淪為了俄羅斯的附庸國。到18世紀末,俄羅斯夥同奧地利、普魯士,瓜分了波蘭-立陶宛的全部領土。整個烏克蘭以及白俄羅斯等地,都成為沙皇俄國的領地。

在這段時間裏,所謂的烏克蘭和烏克蘭人,實際上本身已經有所分化。東部烏克蘭與俄羅斯合並已經100多年,基本把自己等同於俄羅斯人,信仰東正教。而西部烏克蘭人在這100多年裏是位於波蘭-立陶宛王國內,他們的上層貴族信仰天主教,潛移默化影響整個民族。因此在俄羅斯吞並波蘭後,西烏克蘭地區就爆發了天主教徒和東正教徒之間的衝突。麵對這種衝突,沙皇政府是一邊倒的立場:鎮壓天主教,維護東正教。他們力圖讓整個烏克蘭俄羅斯化,推行俄羅斯語的教育,並且對烏克蘭語的出版物進行壓製。

但這種單純的強製壓迫,不但不可能消除反抗與分離,反而激化了烏克蘭民族與俄羅斯統治者之間的矛盾。一批烏克蘭的知識分子開展了獨立運動。烏克蘭詩人、藝術家塔拉斯·舍甫琴科就是其中一例。他本是基輔的一個農奴,因為天賦過人,被主人送去聖彼得堡學習繪畫。後來他在藝術家朋友幫助下贖回自由後,即參加了烏克蘭民族主義協會,用詩歌號召烏克蘭人脫離沙皇俄國。他的工作暴露後,被沙俄政府充軍西伯利亞。可以說,俄烏之間完全合並沒幾年,兩者的矛盾就開始凸顯出來,而且在整個19世紀愈演愈烈。

  • 革命年代

1917年,深陷一戰苦海的俄國先後爆發了二月革命、十月革命,沙皇被推翻。烏克蘭民族獨立主義者認為,這是天賜的獨立時機。於是,他們建立了“中央拉達”(相當於國家議會)和“烏克蘭人民共和國”。然而此時的烏克蘭,幾股勢力錯綜複雜地糾纏,烏克蘭大草原很快淪為大混戰的戰場。蘇聯小說《鋼鐵是怎樣煉成的》、《苦難的曆程》等,都很生動地描繪出那個時代。在烏克蘭這僅僅相當於中國一個省的地盤上,獨立主義者、德國傀儡、紅軍、白軍和無政府主義者的五大勢力你方唱罷我登場,真是眼花繚亂。

烏克蘭人民共和國剛剛建立不久,布爾什維克也在東部建立了“烏克蘭蘇維埃共和國”,兩國交兵。烏克蘭人民共和國抵擋不住蘇俄紅軍的進攻,節節敗退,基輔和大半個烏克蘭被占領。他們隻好投靠德國,引導德軍攻入烏克蘭,再次占領基輔。1918年3月,蘇俄與德國簽署《布列斯特條約》,烏克蘭由德軍占領。德軍翻臉把中央拉達的一幫獨立分子抓起來,扶持傀儡斯科羅帕斯基上台,稱“烏克蘭國”,實際是德軍的糧倉。

大半年之後,德國戰敗投降,德軍撤出烏克蘭。於是烏克蘭人民共和國的大員彼得留拉趁機起兵。他得到烏克蘭獨立主義者的熱情支持,軍隊飛速擴張,所向披靡,直撲基輔。“烏克蘭國”的首腦嚇得逃亡外國,德國傀儡勢力退出曆史舞台。

第三次占領基輔後,“烏克蘭人民共和國”達到巔峰。但是這個共和國也是四麵楚歌。北方有無政府主義者馬赫諾的“烏克蘭革命起義軍”,西方、南方有保皇黨白衛軍的鄧尼金、弗蘭格爾部隊,並且得到協約國支持。東方則是勢不可擋的蘇俄紅軍。這幾股力量都不承認烏克蘭人民共和國。

很快,彼得留拉的軍隊連續遭到慘敗。1919年2月,紅軍攻占基輔,彼得留拉退到西烏克蘭地區。7月,白軍鄧尼金向紅軍發動大舉進攻,占領烏克蘭大部。彼得留拉趁二虎相爭,第四次占領了基輔,可馬上又被鄧尼金一巴掌拍了出來。1919年底,紅軍擊潰鄧尼金,占領基輔和烏克蘭大部,彼得留拉則出走波蘭華沙,殘部隻能在烏克蘭地區打遊擊。“烏克蘭人民共和國”已經名存實亡。

此後彼得留拉賊心不死,又簽署條約把大片領土割讓給波蘭,換取波蘭出兵支持烏克蘭獨立。1920年,彼得留拉軍、波蘭軍和弗蘭格爾軍同時進攻蘇俄。5月,彼得留拉軍第五次占領基輔,但6月就被斯大林打了出去,烏克蘭再度落入紅軍之手。10月,波蘭和蘇俄簽約停戰,彼得留拉殘部退入波蘭後被繳械。隨後,弗蘭格爾軍隊也被紅軍殲滅。1921年,曾一度協助紅軍作戰的無政府主義者馬赫諾軍隊被紅軍殲滅。烏克蘭的政治局麵終於“五分歸一統”。

彼得留拉的戰鬥沒能實現烏克蘭獨立,卻促使烏克蘭繼續分裂。得到協約國支持的波蘭雖然拋棄了彼得留拉,卻趁機吞並了烏克蘭西部和白俄羅斯西部的領土。而烏克蘭蘇維埃共和國的領土,則僅僅包括東部烏克蘭地區。1917年,沙俄發生“二月革命”,沙俄帝國解體。1917年底,東烏克蘭地區建立蘇維埃政。1918年3月,蘇維埃俄國與德國及其同盟在布列斯特-裏托夫斯克簽訂和約。條約規定,蘇俄被割去了近100萬平方公裏(包括烏克蘭在內)的領土。蘇俄失去了北方建立了革命政府的芬蘭、拉脫維亞、愛沙尼亞;失去了被稱為俄國糧倉的烏克蘭和盛產煤的南俄,加劇了蘇俄糧食的短缺和煤的供應不足。盡管損失慘重,但蘇俄也成功地退出了第一次世界大戰,為剛剛誕生的蘇維埃政權爭取了喘息的時間。

1922年,蘇聯與德國魏瑪政府簽署了拉帕洛條約。兩國宣布放棄在《布列斯特和約》及一戰後向對方提出的土和金錢之要求。1922年12月,東烏克蘭作為第一批四個加盟共和國之一,加入了新成立的蘇聯。另一邊,亡國一百多年的波蘭複國,占領了烏克蘭西部,並與剛剛建國的蘇俄爆發戰爭。戰爭的結果是蘇俄先勝後敗,西烏克蘭大片領土被劃歸波蘭。膾炙人口的《鋼鐵是怎樣煉成的》反映的就是這段曆史。

蘇聯和波蘭對各自統治下的東、西烏克蘭都實施了民族壓迫和同化政策。蘇聯的政策導致並加劇了1932~1933年烏克蘭大饑荒。值得一提的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不少烏克蘭人曾一度歡迎納粹德國的占領,這從側麵體現了蘇聯時期的俄烏矛盾。1939年11月,二戰爆發,波蘭被分割占領。二戰期間,烏克蘭地區成為戰爭的重災區,軍民死傷慘重,物資損失更是不可計數。

1954年2月,為慶祝烏克蘭與俄羅斯合並300周年,蘇聯最高蘇維埃通過協議,將克裏米亞劃歸烏克蘭。1986年,烏克蘭境內的切爾諾貝利核電站發生嚴重的爐心融毀輻射外泄事件,造成嚴重後果。但當時官方開始時向世界和本國人民隱瞞事件真相,被國外媒體和核輻射檢測部門揭露後,蘇聯的官僚意識受到廣泛批評。1985年,戈爾巴喬夫在蘇聯上台後,曆史和現實積累的各種矛盾開始表麵化,民族主義和民族獨立傾向迅速抬頭,全國政局開始急劇動蕩,同時,烏克蘭開始了其獨立步伐。

蘇聯解體後,烏克蘭結束了337年的和俄羅斯的結盟曆史,成為一個獨立國家。

[ 打印 ]
閱讀 ()評論 (1)
評論
全球戰略 回複 悄悄話 相愛相殺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