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 (108)
2022 (108)
2023 (108)
2024 (94)
上小學那會兒,正逢文字改革,拚音改革,原本不大靈光的我給弄的莫衷一是,動則得咎,總因錯字,錯拚被扣分。比如一個肥字,今天一個老師說是月字旁,裏麵是兩橫,寫錯了,扣分。 明天換了個老師,說是肉字旁,裏麵是一點一挑,錯了,扣分。熬到初中,總算是熬出來了,老師不在糾結這些細節,也可以寫點行書。幾十年後看了繁簡之爭才明白,作了小白鼠。
其實繁簡古已有之,譬如,肥胖兩字偏旁,在許多名家法貼中,多有寫成兩橫的。
在紐約打工時認識一位日本人,他一遇難以用英語表達的意思時,就拿出紙筆用中文寫出,繁簡都有。從他那兒才得知受過教育的日本人雖然不會說中國話,但都能用中文書寫。
幾年後去日本旅遊,隨身帶著紙筆,問路問事都是用筆談,無有不便,而且不論繁簡。
時至今日,是繁是簡,已毫無意義。何況,從漢字的演化看,就是一個由簡到繁,再到簡的過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