愚人節(April Fool's Day或All Fools' Day)是從19世紀開始在西方興起流行的民間節日。公曆4月1日這天人們以各種方式互相欺騙和捉弄,往往在玩笑的最後才揭穿並宣告捉弄對象為“愚人”。 玩笑的性質極少包含實質惡意,被開玩笑的人也不會加以介意。
No.10:關於中國生肖
“我今年屬老虎,那我明年屬啥?”——阿裏亞(阿聯酋)
類似版本2:“小女生說我屬龍,所以我會噴火。”
來源:大 多數的阿拉伯人對中國人的生肖是沒有概念的,有些人知道星座,而阿語中的生肖原意也是“中國的星座”(??????? ???????),但是隨著互聯網的普及,雅虎全球性網站為了吸引眼球,會推出“中國生肖測算”之類的板塊,因此對於廣大阿拉伯人來說,生肖是一個似乎聽 說過但是又充滿神秘的東西。
對本人的影響:曾有人拿著一串出生日期,問我自己和自己的家人朋友屬啥。
No.9:關於中國人眼睛小
“我原來一直以為中國人眼睛都是很小(此處配動作,拇指與食指相貼再放在眼睛上)。到了才發現,很多人還是大眼睛”——尤尼斯(敘利亞)
類似版本1:“我不能找中國的女友,因為中國人眼睛太小了會看不見我”
來源:小眼睛的“傅滿洲”形象最早在1875年《福爾摩斯遭遇傅滿洲博士》一書中首次出現。據說“傅滿洲”這一形象直至今天仍然是不少歐美人對於“中國人”的印象。與西方文化哲學思想一脈相承的阿拉伯文化自然也會以為中國人=小眼睛的形象。
對本人的影響:經常被懷疑是不是“中國人”(我是在變相炫耀自己是大眼睛嗎?)
No.8:關於中國人起名字
“我的奶奶告訴我,中國的孩子出生時,孩子的爸爸會去廚房把鍋碗瓢盆都扔在地上,看哪三樣東西先落地,這落地的聲音就是孩子的名字。” ——阿裏(阿聯酋)” ——阿裏(阿聯酋)
類似版本:“中國人的名字就是敲東西的聲音”
來源:對我們中文名字的誤解,尤其是阿拉伯語中不存在的後鼻音被誤認為金屬落地/敲擊的聲音。對於他們來說,不存在字母(或者說存在N多字母)的中文簡直和天書一樣。
對本人的影響:在阿拉伯人麵前我一般不用中文名字(一來他們不高興了投訴我也不知道我叫啥,二來他們叫我也方便。)
No. 7:關於中國女性不外嫁
“我聽說中國女性從不外嫁,如果你娶了一個中國女的,千萬不要跟他回家去,因為他家人會把你吃了。”——阿奇紮(摩洛哥)
類似版本:“中國人特別保守,她們隻能和家裏人結婚。”
來源:這 個傳說應該起源於東南亞其他國家,明朝以後下南洋的中國人自然與留在國內的中國人一樣,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可能有鄭成功,葉飛父親等個別例子“外 娶”,但是翻閱史實,留存於古代史中的“外嫁”依然僅限於王室中象征屈辱的公主“和親”。隨著經濟全球化的腳步,這一“風俗”又通過外勞等途徑傳到了世界 各國,加上國人的內斂性格,使得這一傳說越傳越玄乎,越傳越神秘。
對本人的影響:嗬嗬~~~~~我說有的話會不會有人以為我想外嫁想瘋了?我說沒有的話會不會別人以為我說謊?我對應過一次:“為什麽我聽說的是阿拉伯女性從不外嫁呢。”然後,兩人相視而笑,嗬嗬~~~~~
No. 7:關於找中國女友
“我想找中國女友。”——阿卜杜拉(沙特阿拉伯)
類似版本:“我公司想找幾個中國女性職員,隻要女性。”
來源:亞洲女性傳統上有溫柔賢惠的形象,也是各國男性理想的伴侶類型。阿拉伯人大多比較外向,表達感情方式較為直接。大多數人隻是開玩笑而已,當然也有些人出於生意,真想找個中國女友來便利於自己在中國的生意,當然那類當街求婚的可能會和經過的所有女性都這麽說。
對本人的影響:阿拉伯人開的公司,拋棄一切外部原因讓他們自由選擇職員,肯定是偏向女性居多。本人曾在巴勒斯坦和以色列受到來自阿拉伯和猶太兩個民族,不同宗教信仰的男性共求婚五次。雖然知道都是假的,但作為胖子,我心裏還是挺開心的,畢竟在中國本人是連假的都沒有啊~~~~~。
No.6:關於中國人家暴
“前幾天我們單位都捐款呢,說中國男人喜歡打老婆,讓我們捐款幫助被老公打的中國婦女,好可憐哦~~~~”——法提瑪(阿聯酋)
類似版本:聽說中國男人喜歡打老婆啊?
來源:想半天,難道是《不要和陌生人說話》傳到了阿拉伯各國後就變成了這樣?那捐款什麽鬼?
對本人影響:一次本人走路摔了一跤(該死的馬路上有坑啊,此處免費公益廣告:走路不要看手機),腳踝骨裂在家休養一周,一周後學校裏傳說我被老公打了,因為“中國人喜歡打老婆”。其實在家裏我都是打人的那一個。哈哈哈哈哈~~~~~
(我家實際)
No.5:關於中國菜
“我最喜歡吃中國菜,所以我燒菜喜歡放醬油,我家有好多醬油,這次我來中國,就是為了買中國正宗的醬油。”——某女教授(突尼斯)
類似版本:“中國菜就是醬油”
來源:不知道,貌似流行於歐美的“老外中餐”也沒有醬油超量的情況,而超市裏賣的所謂“中國菜”以炒飯居多,不知道誰傳給她們的說中國菜是醬油。
對本人的影響:一次我去某老外飯店吃飯,我問他們有沒有醋,結果被送上了醬油,因為“你是中國人,應該要醬油”。本人接待阿拉伯團隊的時候,隻要有女性,幾乎都會買一瓶醬油帶回去。
No.4:關於中國人是土豪
“有一個中國人在德國留學寫信給爸爸‘我每天開**車上學,我的教授們卻每天坐地鐵。’中國爸爸回信:‘給你賬戶裏匯了***歐元,馬上買輛地鐵。’”——賈西德(阿爾及利亞)
類似版本:“中國人各個都有錢,你看七星級酒店裏到處都是中國人,我們都住不起呢。”
來源:中國遊客在各地旅遊買名牌住名酒店(除了一部分三公經費之外,大部分應為普通中國人“在外大方”的消費習慣導致。)
對本人影響:不少人以為我很有錢,中國人很有錢,和我們看待阿拉伯土豪的眼光是一樣的。
No.3:關於中國人的生產力
本人:“你給我的紀念品為什麽是中國製造的?”
“你難道不知道中國人已經占領全世界了嗎?世界上所有的東西都是中國人生產的。”——帕森特(埃及)
類似版本:“你知道中國人有多厲害嗎?如果我和他說我要一個阿卜杜拉,明天他就能生產出一個一模一樣的阿卜杜拉,會說話會唱歌,一模一樣。”
來源:應該是對中國仿牌的誇大說法。不過中國目前“世界工廠”的地位還是有目共睹的。
對本人的影響:每次我做“小翻譯”,阿拉伯人最喜歡逛的地方就是某市場,不買別的專買山寨。不少阿拉伯人買得心花怒放。說實話,我發現老外比咱們更喜歡山寨。
No.2:關於中國功夫
“我之前在北京,發現你們中國人人人都會功夫,早上去公園,好多老年人都在公園裏練功夫。”——穆罕默德(伊拉克)
類似版本:“神馬?你是中國人,竟然不會功夫?你一定不是中國人。”
來源:李小龍等人的功夫電影影響。
對本人影響:一次本人辦公室空調壞了,但是因為本人穿著短袖中褲並不太熱,因為一個人堅持工作。然後被阿拉伯人們總結為:中國人因為有功夫,所以不用空調都不感覺熱。
No.1:關於中國人什麽都吃
“我在網上看到,說中國人吃孩子啊!”——瓦西芭(突尼斯)
類似版本:“你是中國人,會不會吃了我?。”
來源:關於吃孩子的傳言應該起源於早年互聯網上那則“嬰兒湯”的新聞。俗話說“好事不出門惡事行千裏”,這類“嬰兒湯”的傳聞雖然在中國早已經被辟謠,是個別“前衛藝術家”的“搏出位”行為。但是這事兒的影響早已經突破了中國的網警可以辟謠的範疇。
對本人的影響:不止是我,很多中國人都會被問到這個問題。還有一次本人午飯吃蝦,剝蝦的時候被一個本地男生看到,結果等本人吃完午飯之後,全校開始流傳著一個恐怖的傳說:“中國人在吃蟑螂。”
對應:我還能怎麽對應?我對應過一次“嗯,你離我遠點,小心我把你吃了。”
愚人節的各位,你有沒有發現這篇有啥問題嗎?答案就是~~~~~~~~~~~你竟沒發現有兩個7嗎?哈哈哈哈哈哈哈
轉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