滿族八大碗
在 美麗的長白山腳下,多民族融合,匯聚了多民族的美食,滿族的特色美食在這裏也有分布,而且受歡迎。而提到滿族美食自然最耳熟能詳的就是滿漢全席了,滿漢全 席分為“上八珍”“中八珍”“下八珍”,滿族八大碗為滿漢全席之一下八珍,滿族地方風味也應運而生,八大碗集中了扒、燜、醬、燒、燉、炒、蒸、溜等所有的 烹飪手法。其中“阿瑪尊肉”俗稱努爾哈赤金肉最為代表性,此菜是清太祖努爾哈赤時代流傳下來的。
滿族三套碗席
相 比八大碗的名氣,三套碗似乎就並不太被大家了解了,其實三套碗席是最具代表性的滿族傳統名宴,舉世聞名的“滿漢全席”就是在三套碗的基礎上發展演變而來 的。整個席麵由十款涼菜、三款大件、十二款溜炒、湯燴菜、六款麵點,共計三十一種菜點組成。因席中主要菜點是用“杯碗”、“中碗”、“座碗”三套碗盛裝而 名為“三套碗”席。白肉血腸、黃金肉片、關東蒸魚、小窩頭等滿族名菜點均包括在此席中。
黃金肉
“黃 金肉” 又叫油塌肉片,用上好的新鮮豬肉製作而成,是滿族古老的宮廷風味名菜,曾被列為滿族珍饈第一味,自清朝建立以後,每臨大典盛會,酒席宴前,第一道菜,必須 要首先上黃金肉。而這道美肴,據說為清太祖愛新覺羅努爾哈赤所創製。幼年的努爾哈赤家道中衰,在一首領家當差,一次家宴中,女仆暈倒,而外廳正等著叫上最 後一道菜,他急中生智,忙將切好的裏脊肉,裹上蛋黃液,入油鍋迅速顛炒後裝盤送上,首領嚐後甚悅,自此,努爾哈赤遂得提攜。
白肉血腸
鮮 美醇香,營養豐富的白肉血腸,早以成為了群眾雅俗公賞的風味名菜。白肉血腸產於何時,是由何人創的,以難於考證。但白肉血腸和滿族世世代代用豬祭祀還願的 民俗是分不開的。和白肉血腸相連係的祭祀有兩種:一種是滿族的大祭,另一種是滿族祭天典禮。五花三層的白肉片,新血灌的鮮血腸,有清血腸,混血腸,煮熟了 可口香,肥而不膩,從此便留傳了白肉血腸。現如今發展為燈碗血腸、白肉血腸、蒜泥血腸等幾個品種。
風味餑餑
每 當華燈初上,夜幕降臨,便有賣餑餑的食品車臍身於喧鬧的夜市,車上掛黑底兒金字招牌,上麵是滿文,下麵大書“滿族餑餑”四字。餑餑是滿族平時和節日的主要 食品,用粘米做成。品種繁多,各有特色。金黃的小窩頭,酥脆的炸饊子,鬆軟的淋漿糕、細膩的大盆糕,此外,還有金絲糕、太陽糕、涼糕、酒糕、春餅等等,數 不勝舉,各領風騷。轉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