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食物中的這些“精”,到底是都是什麽東西?

(2015-12-20 01:42:14) 下一個

“精”本來應該是“精華”“精粹”的意思,在食品領域,它往往是指一些使用時大量稀釋的添加成分。與傳統的食品加工生產方式相比,“精”就打上了“人工”“合成”的烙印,讓許多人下意識地反感和抵觸。這裏,我們來梳理一下常見的各種“精”。

牛肉精

牛肉精是肉味香精的一種,也叫“牛肉香精”,牛肉膏也是它的一種形態。肉味香精的核心是把氨基酸和還原糖加熱,生成產生肉香味的混合物。這個過程是模擬烤肉中發生的化學反應。肉味香精的合成中使用的都是平常的食品原料,規範生產的產品跟醬油、醋之類的調味料一樣安全。

瘦肉精

食物中的這些“精”,到底是都是什麽東西?瘦 肉精是指能夠增加動物的瘦肉合成、降低脂肪合成的物質,常用的有兩種:克倫特羅和萊克多巴胺。克倫特羅在動物體內的代謝時間長,殘留量大,容易造成中毒, 在世界各國都被禁用。萊克多巴胺代謝快速,殘留量低,在規範使用的前提下產生風險的可能性很低。世衛組織和聯合國糧農組織批準它用於豬、牛等食用動物的養 殖中。美國、加拿大等二十多個國家和地區批準了其使用。中國和歐盟等其他國家和地區沒有批準。在經過了幾其克倫特羅導致的食物中毒事件之後,中國政府和豬 肉行業對於瘦肉精都查的比較嚴厲。也就是說,在中國正規渠道購買的肉中不大可能有瘦肉精。如果出國到美、加等國,那麽一般餐館和超市的豬肉牛肉可能都含有 萊克多巴胺(因為可以合法使用,而且不用標識),火雞中也可能含有。

味精

食物中的這些“精”,到底是都是什麽東西?味 精的化學成分是穀氨酸鈉。穀氨酸是組成蛋白質的氨基酸之一,不過蛋白質中的穀氨酸不會產生鮮味,要蛋白質分解之後“遊離”出來的穀氨酸才行。有一些食物中 天然含有一些遊離的氨基酸,比如土豆、海帶、西紅柿、肉等。富含蛋白質的食物經過特定的加工,也會有穀氨酸釋放出來,從而產生鮮味,典型的比如醬油。現在 的味精是通過微生物發酵生產穀氨酸,再分離純化得到的高純度產品。

雖然社會上有許多味精有害的傳說,但沒有一種有科學證據支持。在所有的安全性評估試驗中,味精都沒有顯示出危害,世界各國的食品監管機構都批準味精“按照需要用於各類食品”。

雞精

食物中的這些“精”,到底是都是什麽東西?雞 精是基於味精的複合調味料。除了味精,另一種核心成分是呈味核苷酸。呈味核苷酸也是許多天然食物中的鮮味來源,比如雞肉、蘑菇等等。味精和呈味核苷酸會形 成“協同作用”,二者同時使用會產生“1+1”大於2的鮮味。除了這二者,不同的雞精產品還會加入其他一些成分,使得鮮味更加豐富。

蘑菇精

蘑菇精和雞精類似,是基於味精與呈味核苷酸協同作用的複合調味料。隻是所添加的其他成分與雞精不同而已。

香精

香 精是各種用於食品增香、提香的香料製成的產品,使用時稀釋添加於各類食品中。中國批準使用的天然香料有近四百種、合成香料有一千八百多種,它們都可以製成 相應的香精。被批準使用的香料都經過了安全評估,規範生產的香精不會含有有害成分。香精的使用具有“自限性”,即用量過多不僅無助於食品品質提高,反而讓 食品的風味難以接受。

奶精

食物中的這些“精”,到底是都是什麽東西?奶 精是脂肪被乳化劑分散成微小顆粒的產品,也叫“植脂末”“咖啡伴侶”或者“咖啡增白劑”。奶精最早是作為咖啡伴侶而開發,後來也用於奶茶以及其他配方食品 中。奶精的健康風險主要是其中的反式脂肪。奶精中的脂肪使用氫化植物油具有加工性能上的優勢,在以前廣泛使用,因此往往含有較多反式脂肪。不過氫化植物油 並非必須,工藝上可以用其他不含反式脂肪的油脂來生產。

如果減少或者消除了反式脂肪,奶精的安全性並不值得擔心。不過,奶精不是奶,其蛋白含量很低,脂肪含量很高,所以營養價值跟奶不可相提並論。

糖精

糖精是人工合成的甜味劑,是第一種人工合成的糖替代品。其安全性經過近百年的來回拉鋸,曆史上的“糖精致癌”的證據被否定,糖精重新獲得了合法地位。不過它的甜味不夠純正,使用過多時有苦味,現在已經逐漸被其他甜味劑擠出市場。

在 以上的這些“精”中,瘦肉精是飼料添加劑,在中國沒有被批準使用;奶精是食品原料,用於改善食品的口感和外觀,營養價值低,但合法產品也用不著糾結危害; 其他“精”都是為了增加風味,合法產品也不存在安全問題。是否接受這些“精”是個人選擇——對於加工食品,隻需要注意食品標簽,就可以知道是不是含有。zt

[ 打印 ]
閱讀 ()評論 (1)
評論
藍湄 回複 悄悄話 謝謝分享,受益。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