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被誤傳的宰相劉羅鍋:其實他既不是宰相也不是羅鍋

(2015-11-24 09:59:58) 下一個

被誤傳的宰相劉羅鍋:其實他既不是宰相也不是羅鍋

1996年的電視劇《宰相劉羅鍋》一經播出就大獲好評,並獲得金鷹大獎。此劇取材於正史、野史、民間故事、單口相聲等,演繹了一出令人啼笑皆非的曆史。而其中剛正不阿,與和珅鬥智鬥勇的宰相劉羅鍋更令人印象深刻。

而《宰相劉羅鍋》從一開始就打出了"不是曆史"的招牌,以極大的創作自由為觀眾展現了一段源於曆史卻不拘泥於曆史的故事。劇裏劉羅鍋身為當朝宰相,才學鬥車,卻患有先天殘疾,故被人成為“宰相劉羅鍋”,然而這些也隻是戲說,事實上,劉墉既非宰相也非羅鍋。

被誤傳的宰相劉羅鍋:其實他既不是宰相也不是羅鍋

在 中國封建王朝中,宰相製度自西周萌芽,春秋創立,漢初鼎盛,到元代開始出現一省多相即開始衰落。明代太祖朱元璋為了強化皇權,廢除了宰相製度,改內閣製, 成員稱大學士。這種製度使得相權分離,卻集中於皇帝一手。清朝沿襲明代製度,設三殿三閣,每殿每閣設一大學士。然而自雍正設軍機處,大學士也漸漸空有虛職 而無實權。可見,到清朝時,已無宰相一職。據史料記載,劉墉一生為官五十餘載,官職最高時到體仁閣大學士,而這個大學士也基本是架空職務,無實事可做,自 談不上宰相的功勞。而日後各種戲曲、小說為凸顯劉墉之才,故可能將其官職改為宰相。

被誤傳的宰相劉羅鍋:其實他既不是宰相也不是羅鍋

說 劉墉是“羅鍋”,或是因為嘉慶皇帝戲稱其為“劉駝子”或是民間傳說其寫字駝背等原因,這些都無從證實。可是細看清朝選拔官員的準則“身、言、書、判”,其 中身,也即形象為第一關,試想科甲進士出身的劉墉肯定是先麵試了一下,形象過關的,把年輕氣盛的劉墉描述成羅鍋一說可信度不大。不過,到劉墉在80歲高齡 之時,因為人老顯得駝背,嘉慶皇帝戲稱其“劉駝子”,這是可以理解的。故後來以訛傳訛,把劉墉描述成了羅鍋形象。轉帖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