熟悉中共黨史的朋友,一定不會對王稼祥這個名字感到陌生,黨內赫赫有名的大學者,大政治家。曆史給他的定性,是傑出的無產階級革命家,中國共產黨和中國人民解放軍的卓越領導人,這是開國元勳才能得到的評價。
王稼祥出生於因李白一句詩名揚天下的安徽涇縣桃花潭鎮,“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王稼祥生於1906年,年齡在當時並不算大,但在1934年就當上了中央書記處的書記,這是常委級別,還出任中國共產黨駐莫斯科共產國際的代表。
在中國曆史命運大轉折的遵義會議上,毛澤東當時還沒有得到普遍的擁護,有不少質疑聲。是王稼祥投給了毛主席一張非常關健的票,毛澤東才得以順利成為革命軍 隊的總指揮,這才有了新中國的曆史。就在這次會議後,中央決定成立一個最高三人軍事指揮小組。其中兩個人都是偉大的軍事家,一個毛澤東,一個周恩來,另一 個就是王稼祥。
王稼祥對中國共產黨的發展壯大做出了不可磨滅的功勳,中國人民耳熟能詳的毛澤東思想,其實最早就是王稼祥在1943年提出來的。
解放前夕,也就是1949年的1月,中國共產黨七屆二中全會在西柏坡召開,王稼祥自然要來參加會議。當時的形勢非常明朗,蔣介石在大陸的統治進入倒計時, 新中國就要成立。但有一個問題一直沒有得到解決,就是新中國的首都定在哪裏。當時有好幾個候選城市,比如南京、西安、洛陽、開封、當時還稱為北平的北京。
不過,就毛澤東來說,他的意思,北平似乎更合適做首都,南京肯定不能去,去了在政治上是很不利的。隻是毛澤東最終還沒有拿定主意,雖然很多高級幹部在與毛澤東的談話,也揣度出新中國的首都應該就在北平,但這隻是可能。
毛澤東和王稼祥見麵後,就向王稼祥提出了這個問題,毛主席說中央對定都問題已經考慮過了,隻是沒拿定主意,想聽聽王稼祥的意見。
王稼祥和毛主席分析當時的幾個候選城市的情況。
王稼祥說:首先,南京必須排除掉。南京很美,又北臨長江,地勢險要,號稱虎踞龍盤之地,可曆史上定都南京的政權都是短命王朝,包括蔣介石的國民政府。我們共產黨人不信這些宿命論,但南京距離沿海太近,一旦有外敵從上海入侵,勢必要重蹈南京淪陷的覆轍。
南京排除掉了,下麵是西安。王稼祥同樣不同意在西安建都,理由是西安相對來說比較偏西北。即使是唐朝盛世,西安的生活資料都要從富庶的江南千裏轉運過來。自唐朝以後,東南地區便是中國最富裕的地區,唐朝以後就沒有政權定在西安了,所以西安也要排除。
毛主席說地處中原的洛陽和開封呢?王稼祥說這兩個城市雖然地理位置相對適中,但當時黃河還沒有治理,水患頻發,兩座城市就在黃河邊上,相對來說不是特別安全。
幾個城市都排除了,剩下的隻有北平了。
關於北平的優勢,王稼祥是這麽認為的。首先,北平地位位置,在當時的國內外形勢下的考量中,是最為優越的。北平處在東北和華北及中國大部的咽喉要道,扼北平則扼天下,金朝、元朝、明朝、清朝,以及北洋政府皆定都北平。
北平從大一統的元朝以來就是國都,直到現在,已有七百年的曆史,在人們的心中已經形成了強大的曆史慣性。所以蔣介石把國都定在南京,當時很多人並不習慣。
蔣介石定都南京,是因為蔣介石的地盤就在江南,他的財政和來自大地主大資本家階層的政治支持都在江南,所以定都南京是可以理解的。但是,人民政權的根並不是什麽大地主大資本家,所以沒有必要跑到南京去。
還有一點非常重要,當時中國和蘇聯處在蜜月期,中國當時經濟嚴重落後,急需蘇聯的大量支持。北平距離蘇聯遠東及外蒙古都非常近,聯係起來非常方便。其實王稼祥也考慮到了中國和蘇聯有可能會產生矛盾,但他認為短時期內中蘇關係應無大問題。
毛主席認為的南京距離沿海太近,王稼祥覺得北平雖然也近海,但卻沒有南京的危險。外敵攻破上海,蘇南全是平原,南京就不可能守住。而北京以東是天津,天津 以東是渤海灣,渤海灣北有遼東半島,南有山東半島,中間還有一串足以封鎖渤海的島嶼,對外形勢相對安全了許多。即使是日本侵略華北,也是先打朝鮮半島,再 占東北,再從關外侵略北平。即使有外敵入侵,中國也一定能守住渤海灣。
所以,從軍事安全角度,定都北京都是當時最有利的選擇。
對於王稼祥符合邏輯的分析,毛主席非常讚賞,他高興的說你的看法與我不謀而合,那就這麽定下來,新中國的首都在北京。
1949年3月5日,中國共產黨七屆二中全會召開,毛主席正式宣布北平將成為新中國的首都,恢複舊名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