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世界上最出名的國際化大都市紐約,有人掌控財富,紙醉金迷,也有人失業落魄,無家可歸。正可謂高樓背後有陰影,霓虹燈下有血淚。
隨著時間的推移,華人跟美國大眾文化隔膜的情景,也逐漸出現在華人社區,華社內部也出現了分化和分裂的痕跡。
“美國華人,底層的還是很底層”
底層華人大多語言不通,尤其是老華人,他們幾乎都是不聞窗外事,隻過自己的日子,社區活動和投票選舉等也不太上心。所以,無所事事的他們常徘徊在街頭,哪兒有熱鬧往哪兒湊,無聊之餘,許多老華人都在抽煙打牌中度過晚年。
年輕一點的底層華人會去餐館找工作,一部分人走出了華人社區,這些年輕人回到華人社區後,開起了奶茶店、咖啡店等新商店,這些店鋪逐漸改變原有的樣子。“但是,也很難改變整體風貌,華人區基本上都是當地最髒最亂的地區之一,”
移民美國10到20年的人會有些變化,經曆了艱難的生活之後,這些華人對孩子的教養也帶有美式痕跡,比如喜歡散養放養孩子。部分華人孩子成年後,跟父母的關係也不像中國國內一樣熟絡,大家都是各過各的生活,日常生活中,部分老華人還是需自食其力。
另外一類比較激進的是第三第四代華人,基本已經成了外黃裏白的“香蕉人”。這群“香蕉人”似乎真正融入了美國的主流社會,他們說著流利的英語,有著美式的生活方式,參加社團,關注政治和社區,常常出現在主流媒體發聲。“他們很主流,但是未必真正關心下層華人,有時候就算關注也是政治的需要”。
還有一些有社會頭銜的僑界僑領,基本上是華社內部的政治精英,比起他們,需要幫助的華人更喜歡求助教會和一些公益組織。
更典型的是新世紀後的新一代移民,比起上個世紀90年代之前來美的移民,他們經濟狀況較好。新移民群體最經典一幕是常拉著大大的行李箱去商場購物,他們出手闊綽,幾乎營造了華人“海外金主”的形象,讓美國商店又愛又恨。
一方麵越來越多得能說中文的店員出現在店中以迎合他們,另一方麵,主流社會對這種豪奢的生活方式大加嘲諷,包括新一代較為富裕的中國留學生,他們酒駕豪車、住豪宅的行為也常常遭到媒體抨擊。
比如華人的傳統節日期間,美國人也會參與其中,他們穿著大紅的、鏽有福祿壽字樣的唐裝,戴著中國古代戲文中的配飾,提著大紅燈籠,有模有樣地舞龍舞獅,臉上洋溢的笑容超越了種族界限……這些作品布滿了文化融合的痕跡,記錄了東西方文化交錯下華人和美國人共處一隅的過程。
除了文化融合也有文化磨合。唐人街,已有不短曆史,自成一個世界,傲然獨立中也流露幾絲跟主流社會的對立感。唐人街的小巷也是擁擠的,窗口不時地飄出褲衩和內衣,飄蕩的褲衩和內衣有些滑稽,這種在美國本土人家後院的晾物,毫無遮掩的暴露在高低不一的唐人街閣樓窗口。除了生活本身,它也暗喻了生活的狹促和拮據,講究的禮儀和精致的生活被現實擊碎,像極了一種海外華人文化傷痕。
人在他鄉,冷暖自知
這是移民生活的一種真實場景
是一大部分移民的真實生活狀態
在美生活千姿百態,底層華人的生活遠遠不是國內大眾認知的那樣光鮮。作為美國的少數族裔,詮釋了一個更廣闊和真實的命題:人生不如意等生存困境,於故鄉和他鄉來說沒有本質區別,美國下層華人也是需要關注和關心的群體。
在華人區的大街小巷,經常會看到中年華人婦女一手推嬰兒車,一手牽孩子,背上還抱著嬰兒走過街頭,身後還跟著個孩子。這些嬰兒膚色也有白、有黑、有黃,但幾個孩子不同的膚色卻給了我們很多思考,或許半生都輾轉在不同膚色族裔的男人中間,甚至替他們生下不同膚色的孩子。
移民過來的華人婦女,家庭生活許多出現過變故,離婚率很高。離婚後的她們常常會找一些年紀大的白人湊合過日子,或者喪偶的華人婦女隻能依靠“傍老外”來改善生活。
這些華人女人,她們並不想宣泄什麽,隻想安安靜靜把自己的日子過好。她們以為落難了,又得到改善,也不關注外麵的世界。“不知道他們是否真的幸福,但你不能去評判他們,因為海外生活自有它的殘酷性。
繁華的街道上,年邁的華人婦女推著裝滿廢棄塑料瓶的三輪車彎腰前行,這些年邁的拾荒老者,為了減輕家庭負擔等各種原因去各社區收集廢舊塑料瓶。這些最為接近底層華人的生活。
在紐約街頭的拾荒者中,有很大一部分是科學學士、越戰老兵、廚師、在世貿做打字員的,甚至有曾經在微軟、IBM工作的,各色人種、血統、國籍、年齡的人,由於各種原因,因救濟金不足夠等.....靠撿破爛幫補家計,來維持正常生活。
對於失業的紐約人來說
‘撿罐子’是一個不斷壯大的產業
有一次,遇上一位同胞,她已是母親的母親,你問她,為什麽要出來,她說,女兒幫她們申請來美國,可生活下來真不容易,兒女擔子重,父母也分擔一點,這樣好打發時間,換點補貼,在這裏有病看不起啊,把這份活兒當體育鍛煉。
她講的輕鬆,可你知道,她心裏一點也不輕鬆......移民路上不輕鬆、不浪漫、不奢華,老人們體貼兒女,自強不息,適應生活,他們坦蕩豪邁地走在大街上,陽光裏,他們是另類移民者。”
這些拾荒老華人被同族人看到的時候,常都會有一瞬間的驚慌尬尷,以至於他們也經常選擇遠離華社的地方拾荒。我們理解這種微妙的心理,不跟他們說話,不問他們來曆,是尊重這些人。
這位中國女人,在撿罐子的時候完全遵循弱肉強吃原則,有黑人和亞裔男人的時候會自動走開,其餘人等就直接搶個你死我活。
垃圾箱中的瓶子已被大叔全部清理完畢,他繼續保持著平靜的臉,穿過繁華的街道,被大叔的推車擋住的鏡頭後是美國首屈一指的macy‘s(梅西百貨),而另一側是Broadway(百老匯)路標,以及路過的西裝革履的‘成功人士’。
Walter是一位60歲的越南移民,曾經是一位廚師,在這裏撿了18年的罐子,盡管大叔並不是經濟學家,他也知道,就算是拾荒,來撿垃圾的人與日劇增,也是競爭異常激烈,對他來說,這是一份全職工作,這份‘全職工作’意味著,如果今天不做事,就得餓死!
Nuve努力撿瓶子是為了讓孩子們有個美好的未來,不想讓他們最後和我一樣,她溫柔的告訴孩子:‘告訴上帝我們要去工作了。’她並沒有覺得自己因為撿瓶子就低人一截,可以大大方方的告訴上帝,這是一份工作,讓她的孩子潛移默化地不要覺得自卑。
Susan,曾經拿到過科學學士學位,然後投身於計算機產業工作,在微軟和康柏公司工作過,贏得過計算機產業最富盛名的獎項,當時是上世紀90年代,曾經是IBM公司windows生態圈的得主之一,因為從社會保險拿到的錢不夠生活,而現在‘幫助’城市保潔!
餐館倒閉之後,沒有地方謀生,不得不開始撿罐子為生,在一間不大的房間裏居住,住了7個人......如果我沒有來美國,我就在中國養豬養雞!
滿載瓶子的拉車,緩慢從華爾街而過......
城裏的人抱怨著離開
城外的人呼喊著進來
紐約是座沒有頂,也沒有底的城市,
能力和運氣可以把你帶到世界之巔,
也可以把你拋入萬丈深淵。
在這座薄情的城市裏,深情的活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