曝新鮮

心係天下,曝料奇聞
個人資料
  • 博客訪問:
正文

《論語》中的30個成語典故,漲知識了!

(2015-12-29 21:24:02) 下一個

 


學而不厭、名正言順、見賢思齊、殺身成仁、****之美……這些成語都是來自《論語》。孔子與其弟子在論道講學中留下了大量經典言論,包括教育、為政、修養、處事等方麵。你知道這些成語出自哪句話嗎?

1
、【有教無類】
出處:子曰:“有教無類。”(《衛靈公》)

釋義:不論什麽人都給以教育。

2
、【誨人不倦】
出處:子曰:“誨人不倦,則可謂雲爾已矣。”(《述而》)

釋義:教別人時耐心、不厭倦。

3
、【學而不厭】
出處:子曰:“默而識之,學而不厭,誨人不倦,何有於我哉?”(《述而》)

釋義:學習總感到不滿足。形容勤奮好學。

4
、【不恥下問】
出處:子曰:“敏而好學,不恥下問,是以謂之文也。”(《公冶長》)

釋義:並不認為向學問不如自己或職位比自己低的人請教是丟臉的事。

5
、【溫故知新】
出處:子曰:“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為政》)

釋義:溫習舊的知識,可以得到新的認識和體會。

6
、【聞一知十】
出處:“回也聞一以知十,賜也聞一以知二。”(《公冶長》)

釋義:聽到一件事,便可以推知很多。多用來形容聰明而善於推理。

7
、【舉一反三】
出處:子曰:“不憤不啟,不悱不發。舉一隅不以三隅反,則不複也。”(《述而》)

釋義:原指教人認識四方形的東西,舉出一個角就能類推另外三個角。後比喻從一件事類推而知道許多事情。指善於推理,能由此知彼,觸類旁通。

8
、【名正言順】
出處:“名不正則言不順。”(《子路》)

釋義:原指名分正當,說話合理。後指名義正當,道理也說得通。多形容(做事、說話)理由正當而充分。

9
、【禍起蕭牆】
出處:“吾恐季孫之憂不在顓臾,而在蕭牆之內。”(《季氏》)

釋義:禍亂就發生在內部。

10
、【分崩離析】
出處:“遠人不服,而不能來也。邦分崩離析,而不能守也。”(《季氏》)

釋義:四分五裂,到了不可收拾的地步。形容家庭、集團、組織或國家分裂瓦解。

11
、【待價而沽】
出處:子曰:“沽之哉!沽之哉!我待賈者也。”(《子貢》)

釋義:等有了好價錢再賣。比喻懷才待用。

12
、【欲速不達】
出處:“無欲速,無見小利。欲速則不達,見小利則大事不成。”(《子路》)

釋義:過於性急求快,反而不能達到目的。

13
、【一言興邦】
出處:“一言而可以興邦,有諸?”(《子路》)

釋義:一句話可以使國家興盛。

14
、【見賢思齊】
出處:子曰:“見賢思齊焉,見不賢而內自省也。”(《裏仁》)

釋義:見到好人就想學得跟他一樣。

15
、【擇善而從】
出處:“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擇其善者而從之。”(《述而》)

釋義:指采納正確的建議或選擇好的方法、製度加以實行。

16
、【三省吾身】
出處: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為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不信乎?傳不習乎?”(《學而》)

釋義:原指每日從多個方麵檢查自己,後指多次自覺地檢查自己。

17
、【當仁不讓】
出處:子曰:“當仁不讓於師。”(《衛靈公》)

釋義:原意是為了仁,不謙讓。現指遇到應該做的事,就勇敢地承擔起來,決不推讓。

18
、【殺身成仁】
出處:“誌士仁人,無求生以害仁,有殺身以成仁。”(《衛靈公》)

釋義:原指不惜舍棄自己的生命以成全仁德。後泛指犧牲自己生命,以維護正義事業。

19
、【文質彬彬】
出處:“質勝文則野,文勝質則史,文質彬彬,然後君子。”(《雍也》)

釋義:原形容人既文雅,又樸實。後形容人舉止文雅,態度從容。

20、【****之美】
出處:子曰:“君子****之美,不****之惡。小人反是。”(《顏淵》)

釋義:原意是勉勵並幫助別人做好事。後用以表示幫助別人實現其願望,成全別人的好事的意思。

21、【既往不咎】
出處:子聞之,曰:“成事不說,遂事不諫,既往不咎。”(《八佾》)

釋義:對以往的錯誤、罪行不再責備、處分。

22、【過猶不及】
出處:曰:“然則師愈與?”子曰:“過猶不及。”(《先進》)

釋義:做過了頭,就跟做得不夠一樣,都是不好的。

23
、【三思而行】
出處:“季文子三思而後行。”(《公冶長》)

釋義:反複考慮後再做。

24、【無所用心】
出處:“飽食終日,無所用心,難矣哉!”(《陽貨》)

釋義:沒有開動腦筋。比喻對什麽事都不關心。

25、【察言觀色】
出處:“察言而觀色。”(《顏淵》)

釋義:琢磨、觀察別人言語、臉色來揣測其心思(以便相機行事)。

26、【後生可畏】
出處:子曰:“後生可畏,焉知來者不如今也!”(《子罕》)

釋義:青年人是新生力量,很容易超過老一輩,他們是可敬畏的。
27、【富貴浮雲】
出處:子曰:“飯疏食,飲水,曲肱而枕之,樂亦在其中矣。不義而富且貴,於我如浮雲。”(《述而》)

釋義:不義而富貴,對於我就像浮雲那樣輕飄。比喻把金錢、地位看得很輕。

28、【樂以忘憂】
出處:子曰:“女奚不曰,其為人也,發憤忘食,樂以忘憂,不知老之將至雲爾。”(《述而》)

釋義:快樂的忘了憂愁。

29、【不亦樂乎】
出處:“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學而》)

釋義:不也是很快樂嗎?原指心裏很高興。現形容狀態、動作等達到極端、非常的程度。

30
、【望而生畏】
出處:“君子正其衣冠,尊其瞻視,儼然人望而畏之,斯不亦威而不猛乎?”(《堯曰》)

釋義:看到了就害怕。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