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燭影斧聲

(2015-11-29 20:48:11) 下一個

單看這標題[燭影斧聲]就讓人覺得很有些神秘恐怖,神秘之處在於隻見其影,隻聞其聲,不見真人、真事,但越是沒有實際看見,或是虛幻事物,越容易令人浮想聯翩,從而產生某種不可言狀恐怖感覺。

[燭影斧聲],也稱[斧聲燭影],說的是北宋開國不久,即開寶九年(公元976年)十月壬午夜,發生在皇宮之中的一樁離奇懸案。

據史書記載,那日宋太祖趙匡胤大病,召晉王趙光義(趙匡胤的三弟)議事(另有記載說,實際上是召太祖第四子趙德芳進宮商議後事,卻被晉王趙光義知曉後搶先入宮,而趙德芳卻未能奉召進宮。),由於事關機密,屏退左右侍從,因此沒有人知道哥倆席間到底談論了什麽?究竟幹了什麽?大約三更天,有人從遠處通過窗紗上投影看見燭光下趙光義時而離席,時而退避,又聽見太祖手扶著柱子以斧戳地,並大聲說:“做的好事!” 沒過多久,大約四更,太祖駕崩。宋皇後見到趙光義,大吃一驚,對光義乞求道:“我們母子的性命,都拜托您了。”趙光義哭著回答道:“共保富貴,不用擔心!”之後,晉王光義繼位,史稱太宗。

以上就是[燭影斧聲]懸案經過的第一種說法。見於[宋史紀事本末],以及[續湘山野錄]。這兩部史書雖然在記載事件細節上略有不同,但整體脈絡基本一致,即當時發生過[燭影斧聲]這一樁懸案。

[宋史紀事本末]:是明朝陳邦瞻紀事本末體編撰的記載宋朝曆史(960--1279)的史書

[續湘山野錄]作者文瑩,俗姓不詳,字道溫,錢塘人。約公元1060年(宋仁宗嘉佑中)前後在世。與蘇舜欽為詩友,舜欽嚐介紹他到滁州謁歐陽修,又遊丁謂門下,謂待之甚厚。熙寧中,居荊州之金鑾寺。文瑩著有《湘山野錄》三卷,《續錄》一卷,《玉壺野史》十卷,據《四庫全書總目》又有《渚宮集》三卷,《文獻通考》並傳於世。

另外一種說法,來自於司馬光[涑水紀聞]的記載。據[涑水紀聞]記載“太祖初晏駕,時已四鼓,孝章宋後使內侍都知王繼隆(王繼恩之誤)召秦王德芳。繼隆以太祖傳位晉王之誌素定,乃不召德芳,徑趨開封府召晉王”。又遇醫官賈德玄(程德玄之誤),“乃告以故,叩門與之俱入見王,且召之。王大驚,猶豫不敢行,曰:‘吾當與家人議之。’入久不出。繼隆促之曰:‘事久,將為他人有。’遂與王雪下步行至宮門,呼而入。繼隆使王且止其直廬,曰:‘王且待於此,繼隆當先入言之。’德玄曰:‘便應直前,何待之有?’遂與俱進至寢殿。”宋後聞繼隆至,曰:‘德芳來耶?’繼隆曰:‘晉王至矣。’後見王愕然,遽呼官家曰:‘吾母子之命,皆托於官家。’王泣曰:‘共保富貴,無憂也。’”

以上記載大意是說:宋太祖剛剛咽氣,宋皇後命內侍王繼恩去召皇子趙德芳入宮,但這個王繼恩卻跑到開封府召晉王趙光義,原因是太祖早有傳位晉王趙光義的意願。趙光義起初猶豫不決,不肯入宮,王繼恩催促說:“如果再耽擱,就被別人搶先了。”他所指別人,當然就是皇子趙德芳。於是趙光義入宮,宋皇後還以為皇子到了,當見到卻是趙光義時,大吃一驚,對趙光義說了同上麵兩部史書記載相同的話:“吾母子之命,皆托於官家。”(晉)王泣曰:“共保富貴,無憂也。”

按照司馬光的說法,根本沒有[燭影斧聲]之說。當趙光義進入皇宮時,太祖已經死了。宋皇後企圖違背太祖遺願,不讓合法皇位繼承人太祖的三弟趙光義即皇兄位,而想讓皇子趙德芳即父皇之位。結果麵對趙光義的突然出現,驚慌失措,連聲哀求。

但是司馬光的記載卻有諸多疑點:第一,皇帝傳位,何等大事,太祖病重,當然會考慮身後之事,豈能沒有遺詔?第二,哪個皇帝不想將皇位傳給自己的兒子?第三,史書記載,宋皇後為人,柔順識大體,她怎麽可能在皇帝丈夫屍骨未寒之時就拂逆他平生的意願?

就連[宋史·太宗本紀]也曾提出一串疑問:太宗即位後,為什麽不照嗣統繼位次年改元的慣例,急急忙忙將隻剩兩個月的開寶九年改為太平興國元年?既然杜太後有“皇位傳弟”的遺詔,太宗為何要一再迫害自己的弟弟趙廷美,使他鬱鬱而死?太宗即位後,太祖的次子武功郡王趙德昭為何自殺?太宗曾加封皇嫂宋後為“開寶皇後”,但她死後,為什麽不按皇後的禮儀治喪?上述跡象表明,宋太宗即位是非正常繼統,後人怎麽會不提出疑義呢?

太平興國六年(981年)三月,趙德芳病逝,時年二十三歲。宋太宗親臨哭祭,停止朝會五天,追贈趙德芳為中書令岐王,諡號康惠。後來加贈太師,改追封為楚王。是不是趙光義因為內心愧疚而高調悼念這位本應即皇帝位的皇侄呢?民間野史傳說被宋太宗害死。

筆者以為,[燭影斧聲]那天夜裏,趙光義未必弑兄,但卻是導致太祖突然死亡的元凶。宋皇後遵照太祖旨意傳召皇子趙德芳入宮,以托後事,但出乎太祖意外的是,應召而來的不是皇子,卻是一直窺伺皇位的三弟趙光義。對於趙光義的突然出現,病體垂危的太祖還能怎樣?他也許以為當時整個皇宮已被三弟控製。兄弟談判破裂,太祖大聲怒斥:“好為之!”(另有記載說“好做,好做!”)。大怒之下,恨不得一斧劈死三弟趙光義。惟有如此,才會有[燭影斧聲]這一情景出現。太祖已是病體沉重,加上怒氣攻心,導致死亡。而那個內侍王繼恩正是趙光義安插在皇宮裏的眼線。

還有人引用“金匱之盟”的傳說來佐證趙光義繼位的合法性。而所謂所謂的“金匱之盟”,一直以來隻有傳說,從未有人見過盟約原文。到目前為止,學術界普遍認為金匱之盟值得商榷,並且對金匱之盟的具體內容有較大爭議,缺乏有力的證據證明相關史實。

曆史上為了爭奪權力手足相殘屢見不鮮。這一出[燭影斧聲]驚悚懸案幕後,十有八九是趙光義篡奪皇位。

對於這樣重要的曆史事件,[宋史·太祖本紀]上隻簡略的記載:“癸醜夕,帝崩於萬歲殿,年五十,殯於殿西階。”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