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正文

(2024-06-16 06:42:47) 下一個

 

 

*美國南方出版社讓中文出版走向世界舞台*

內容簡介:本書是作者2023年創作的短篇小說以及非虛構文學作品集,具有極其強烈的年代感,其中幾篇文章以當年發生的真實事件為背景,目的是記錄作者所經曆的時代。最初發表在文學城博客上,期待與讀者見麵的同時,也希望得到他們的點評。效果出乎意料,反映異常熱烈,受到高度讚揚,深受讀者喜愛,讓作者甚感欣慰。

邱家榮

本書是作者2023年創作的短篇小說以及非虛構文學作品集,具有極其強烈的年代感,其中幾篇文章以當年發生的真實事件為背景,目的是記錄我們所經曆的時代。最初在微博上發表,期待與讀者見麵的同時,得到他們的點評。效果出乎意料,反映異常熱烈,受到高度讚揚,深受讀者喜愛,讓我甚感欣慰。

為此書寫序,頗躊躇,感覺筆拙,嚐試多次未果,隻好反複“還原現場”讀原文,同時逐條閱讀篇尾點評。通過對比,發現點評與本人寫作主題不差。暗中讚歎,一個讀者一種體會,達成共識絕非易事。突發奇想,用他們的點評作為每章腳注,豈不是一箭雙雕。既簡化了序,又能讓讀者管窺文章的旨要。大喜。

真心實意感謝朋友們對我的一貫支持鼓勵。因為篇幅有限,隻能選取小部分精湛評論。作為我的新讀者,我自信地與你說,這本書會給你帶來歡快,也會帶來悲傷,透過各式人物的故事,體會人間世態炎涼,值得你的寶貴時間。

文學界對於微型、短篇、虛構、非虛構有著大概區劃,例如微型與短篇小說以字數計,一萬字是“標準”短篇,少則微型,多則中篇。小說是虛構沒有爭議,近些年又出現非虛構,起初將記者筆下的紀實報告文學化作此類,有新聞原型有小說特點的描述。現在種類增多,半虛半實,或虛或實。

作為寫手,有話就說,無話不說,無論長短,絕不湊字,虛構與否,並不刻意,是我的底線。作者要在內容上下功夫,主題緊湊,情節新奇,人物鮮明。至於怎麽劃分,屬於哪類都不是我的主要考慮,交由出版社決定。

人生本是一個過程,你我是曆史舞台上的短暫表演者。恣意隨性,演好角色,無愧一生,自當滿足。

     01/11/2024  紐約

古樸的小村莊(內容節選)

在山東與江蘇交界處,泰山以南徐州以北,有一個小火車站,塘湖,小到幾乎沒有人注意,甚至懷疑津浦線每天經過這兒的任何一個快車司機是否知道這個站名。這裏每天隻有一班綠皮悶罐火車,偷偷地在其他快車的夾縫中慢慢行駛停靠。從賈汪開往臨沂方向的幾十公裏路居然要走幾小時,40公裏/小時的速度,之間還要不斷地臨時停車,等待旁若無人的快車疾駛而過,然後再咣當,咣當地晃行,在世界上所有沒有人注意的小站都停。

1968年夏天暑假我12歲,第一次出遠門,外公送二哥和我去南謝莊小姨家幫助做農活。在塘湖下車再向北步行三裏路就到了南謝莊,離家出去走走的感覺還是比較酷的。

小姨長得很難看,嘴歪眼斜,但是性格開朗,喜愛笑,有時候從那斜眼裏還會笑出眼淚。她在娘家排行老六,上麵兩個姐姐,三個哥哥,我娘是她二姐,她下麵還有一個弟弟。由於醜,就隻能隨便嫁。可是她的命好,我的姨父健康文靜,溫和話少,但是眼頭活。他是家中老大,下麵一個妹妹待嫁,還有兩個與我年齡相仿的光腚小弟。家庭不富裕也就不能挑挑揀揀,能娶上媳婦,生兒育女就燒高香了。他們結婚後一直與父母住在一起,現在要生第二個孩子,所以在前院規劃好地麵,明天起房子,讓他們一家三口分開住。小姨和姨父合計著讓我們兩個在這期間去她們的莊上幹農活。因為孩子算半工,兩個孩子就算一個全工,做一天能拿十個工分,比小姨這個婦女七分還高三分。我小姨不要出工,可以專心致誌生孩子,而且最好生男孩。

中飯之前趕到了莊上。家裏對我們的到來都非常高興。小姨親切地擁抱著我們兄弟倆熱淚盈眶,高興地不得了。我們對小姨的印象也淡薄了,但我們是奔小姨來的,她是我們的親人。

按照鄉間習俗,女方的男親家來了,男方的男親家要親自招待。他們已經準備好了,小桌子上擺了四樣菜,一瓶酒。一盤看上去沒有熟透的炒肥豬肉片就是當家大菜,其他三個炒素菜。女人孩子甚至兒子都不能上桌。老哥倆兒推杯換盞,假模假樣,互相客氣。須臾之間,二人離座,喝茶聊天,菜幾乎沒動。這時候我們這些蝦兵蟹將婦女孩子一窩蜂圍了上去,稀裏糊塗掃光光,碗幹盤淨。

七月的夏天很熱。吃過飯,兩個小叔拉起我們兩人就往旁邊場上跑,說是去遊泳。所有年輕的女人和孩子都歡天喜地,與我們一起去。到了打麥場才看到場邊的大水池,光腚小叔慫恿我們兩人也脫光一起往下跳。雖然那個時候我們還沒有完全發育,可還是比同齡的小叔高出個頭。在這麽多女人麵前脫衣服還是難為情。再看看她們,似乎都在鼓勵我們脫。雖然她們待字閨中,可都是我們的長輩。她們笑得好看,親切純淨,沒有任何雜念。於是我們就快快地脫掉衣服,赤條條地立在塘邊。七大姑娘八大姨吃吃地笑,不經意,甚至是根本不往我們私處看。她們麵紅耳赤,卻由開始的高朗笑聲變成了壓抑的低音嘰咕。我們是她們村裏第一次見到的城裏人,而且是快成人的光屁股公雞頭子。

晚上,大家鋪涼席在屋外的大樹下睡覺。兩個馬上就要出嫁的姑姑摟著我們在懷裏。後來才知道,出嫁前,摟男孩子睡覺,到了婆家頭胎生男孩。堂姑有點兒疤眼,可是並不影響她的美麗,加之性格開朗,談笑風生,就愈加可愛。可是姨父的大妹就太窩囊了點兒,像是沒有長開的紅薯,憨厚呆直,隻有出笨力的份兒。

七月造房子有它的道理,天熱,幹燥無雨。那時候最簡單的材料就是用水和上黃土,麥秸,然後用木模具做出大塊土磚坯,曬幹以後,就可以碼牆垛了。這種事情是全村大事,能幫忙的全來,居然一天之內就碼出了兩間屋子。大家晚上用過餐,回家休息。第二天上午上梁,掛紅布,放鞭炮,午飯後,用麥秸做頂,下午完工,真是神速!

搬家實在簡單,小姨有一張大床放在裏間,外屋放置一張飯桌,晚上也是我們哥倆的臥室。那時候的孩子思想簡單,對小姨要生產的事情沒有什麽認識,例如不知道大肚子就是懷孕生孩子。小姨沒過幾天居然坐月子了。我們表麵認知是小姨因為坐月子生小孩就頭上紮著白毛巾,待在悶熱的內屋裏一個月不出來。反正大人的事情小孩子不懂,也不問,有時候不該問的問了就挨揍。

我們兩人隨著光腚小叔下地幹活,跟著婦女出工,在豆地裏除草,拔草。地裏的婦女愛說村裏秘聞,嘁嘁喳喳沒完沒了。一天,縣裏來了個記者或者幹部什麽的,在豆地裏,關切地詢問婦女主任晚飯以後婦女們有什麽娛樂活動。那個女人滿臉壞壞的樣子,笑了,“晚上黑燈瞎火還能搞什麽活動?最好的活動就是摸黑上床。”說完,看著發愣的幹部補充道:“晚上摸到誰家,就上誰家的床”。然後全體婦女狂笑起來,那個幹部愈發尷尬,讓這一眾婦女搞了一把小型娛樂活動。

飯後天黑,女人們成群結隊去莊子南邊二百米的大沙河去洗澡。沙河挺寬的,她們就參差不齊地挨著肩,橫排站在沙河裏。由於水淺,每個人預先用手挖一個坑,以便蓄水。等水澄清了以後就可以舒舒服服地洗浴了。最後,順手把全家人的衣服洗淨。莊上民風很正,祖祖輩輩沒有聽說男人偷看女人洗澡的事故。

姨父的父親兄弟三個都在莊上住。他父親排行老二。老大家住村東頭,大兒子已經40多了,妻子病逝後沒有能力續玄,帶著比我大兩歲的孫子在父母家裏與大閨女疤眼兒姑姑和剛剛複員回鄉的小叔一鍋吃飯。一次傍晚我過去玩兒,隻見大奶奶眯縫著老眼往殺豬鍋裏滴幾滴豆油,倒入一簸箕足有七八斤重,攬兩刀半紫半紅大辣椒,大把撒入粗鹽粒,劈裏啪啦大鏟子上下翻飛幾下就滅火盛出。姑姑給每個人舀一大粗瓷碗稀玉米麵湯。隻見家人並不說話,筷子一起夾著半生不熟的辣椒卷在巨大的山芋煎餅裏,就著稀飯,稀裏嘩啦,呼嚕、呼嚕,風掃殘雲般,看起來那簡直就是人間美味。

昨天,他家的大孫子告訴我,二叔雖然單身,可是已經分家單獨過了。今天,我翹首看了一會兒那個獨立門戶,卻連門兒都看不到,在樹影裏黑咕隆咚。光腚小叔把他知道和理解的全都講給我們聽。他們村子多少年來有一個習俗,娶不起老婆的男人都會與十幾裏路外的漁民家庭搭夥兒。單身男人去船上認個幹閨女或幹兒子,然後呢,幹兒子,幹女兒的母親隻要上船,就會領孩子來看望幹爹,並且在幹爹家過夜。講到這裏,光腚小叔眨巴一下眼睛,很詭秘地說:“幹”。我們嚇一跳,趕緊問,那船上的親爹知道了怎麽辦?他們得意地說,都知道的。

單身男人會讓女人帶上錢糧回去,另外他們自己也會推著獨輪車在節日期間去送禮。這些女人在莊上絕不與任何人打交道,獨來獨往。第二天在地頭上,那班聊舌的女人自然有了各種猛料,添油加醋說是聽到女人昨天晚上叫了一夜,今天蒙蒙亮出門的時候,八叉著腿兒走路,看樣子這個老二是餓得狠了點兒,把女人弄傷了。然後,大家擠鼻子弄眼,繪聲繪色,竭盡想象地搗鼓了半天。不過呢,她們說歸說,活兒倒是不耽誤,或許地頭拉呱,帶點兒色兒才更有動力。

這個莊子的曆史也可以追溯到幾百年了。他們祖祖輩輩生活在一起,最不幸的人也會得到大家的幫助。村東頭一個孤兒姓李,鄉親們叫他愣子。他給我的印象是嘴裏撕咬一個煎餅卷,胳肢窩夾著兩個大煎餅,一邊走一邊吃。頭發像茅草窩,衣衫襤褸,敞著懷光著腳丫子。他每天都下地幹活,分的地瓜軋麵糊,讓大娘們幫忙烙成煎餅,不知以後怎麽辦。

鄉親們之間為了各自利益一定會有摩擦矛盾,不過也沒有見到誰家明火執仗地吵架或打架。一天傍晚,莊子開會,推舉今年冬天挖河的人員。挖河不是好差事,冰天雪地,稀泥爛土,而且還得自備幹糧。一個冬天下來也掙不了多少工分。大家心照不宣地按著每家男勞力扒拉。正在低聲說話的嗡嗡聲中,隻聽一個中年男人尖厲地高聲呐喊:“我去年已經去了,今年誰要是再叫我去挖河,我日他祖宗八輩!” 這個叫李愛民的哥們兒是真急了,聽大家都說自己家有多麽的困難,隱隱約約感覺到人們提議還是去年的那些人挖河好。他好惱火,所以率先暴跳如雷罵將起來,鬧的沒有人敢再提他的名字。看來今年冬天就可以安逸地和老婆孩子熱炕頭地在家裏享受了。

村子裏沒有聽說互相婚嫁之事,也就是說閨女往外嫁,媳婦往裏娶,有點像換血一樣,久而久之,莊子變成了娘家。逢年過節的,閨女們就會攜兒帶女地走娘家。 說來奇怪,我竟然不知道疤眼兒姑姑和姨父的妹妹憨厚姑姑什麽時候出嫁了,沒聽到鞭炮也沒有見到準備嫁妝,隻是過了好長時間才聽大人們說起她們。見到姨父麵色沉重地與他母親對坐,討論著憨厚姑姑在婆家挨打受欺負。姨父家雖然三個弟兄,可是兩個光腚孩子沒得屁用。全家聽到姑娘在人家受氣隻有唉聲歎氣的份兒。姨父中等個兒,身材一般,健康但不十分強壯。對他的老婆我的小姨很好,從來沒有聽到他高聲說話。 而那個疤眼兒姑姑生來就不是受氣的主,在婆家過得還算好,隻是想家,想娘……

 

 作者簡介 :邱家榮, 出生於江蘇徐州煤礦區,1980年畢業於南京大學外語係,1993年畢業於美國Temple University天普大學MBA。一直任計算機信息工程師,谘詢師,服務美國諸多公司。曾經在中國地方報例如金陵晚報,徐州礦工報發表小品。在美退休後開始寫作。

《喑》在巴諾書店上發行 

《喑在Books-A-Million上發行

《喑》也隨著亞馬遜在全球發行

購買此書請關注下麵鏈接或亞馬遜搜索書名:

http://www.dwpcbooks.com/product/html/?639.html

閱讀更多精彩章節:

http://www.dixiewpublishing.com/doc/preview6241.pdf#toolbar=0

美國南方出版社簡介:

“圓作者一個夢想,助作者美國出書”是美國南方出版社Dixie W Publishing Corporation,http://www.dwpcbooks.com/)的出版宗旨。美國南方出版社2006年在美國Alabama州注冊成立,多年來為諸多作者出版圖書,銷售不斷攀升,是美國出版界的後起之秀,現正逐漸為各界熟悉。

[ 打印 ]
閱讀 ()評論 (2)
評論
思念青荷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小花榮' 的評論 : 感謝您的謬讚和支持!
小花榮 回複 悄悄話 作家夏嫿是個了不起的人,盡管自己從事創作,發表小說,還要花費如此大精力,給文學城博主們介紹新書。而且,內容越來越充實。每一篇介紹如同打開書本,大聲朗誦一般,用心良苦。我看在眼裏,記在心裏。你的善良和辛苦勞作得到我由衷的讚揚。大膽猜測,不少人應該有我一樣的想法吧。謝謝夏嫿!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