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美愚醫

若愚,胸無大誌,童心龜欲
個人資料
北美愚醫 (熱門博主)
  • 博客訪問:
正文

對你的健康負責:醫患對話裏可以改善的地方

(2024-01-04 12:26:40) 下一個

以下的病例,不管是醫生或者是病人,都盡了最大的努力,無可指責。但是其結果還是不太盡人意。我們從中還可以學到什麽呢?讓我們分析一下。這是一個真實的例子。為了不暴露隱私,把與討論無關的部分刪除了。

一位中年患者,患上了“複發性心律失常”,心動過速。病毒誘發。醫生(一)開了第一種抗心律失常藥(A藥)。A藥是一線藥物,但病人不耐受(不舒服,症狀沒有減輕,反而加重)。 然後,醫生(二)開了兩種藥(B+C),心律失常控製住了。

病人不幸在年末又感染了一次病毒,由於抗病毒藥和B藥之間又有相互作用,B藥被暫停了大約一個星期。等到了重複使用(B+C)時,已經失效(心律失常失控)。

醫生(二)決定改藥,又給了那個病人不耐受的A藥(注意是不同的醫生)。病人心裏有一點嘀咕,但又不確切,糊裏糊塗的又吃了3-4天。結果又出現了前麵描述的症狀。剛好醫生(二)休假,病人隻好打電話個值班醫生(醫生三)。 醫生三說:兩種選擇 1. 加大A藥(可能藥量不夠);2. 隻吃C藥(以前這種藥有效)。 病人好困惑?經過和一位退休醫生很詳細的討論後,決定吃C藥,加大頻率。 謝天謝地,心律終於控製下來!

討論

1. 最大的問題時不同的醫生介入,沒有足夠的時間了解病情/藥物反應。醫生二重新開A藥時,TA不知道病人不耐受,而病人也不確切(TA也許不確切是原來那個A藥)。 醫生三是值班醫生,TA覺得有可能A藥的藥量不足,導致症狀沒有控製!所以要加量!幸好病人最後沒有這樣做!

2. 病人對自己的病情/藥物的了解。大家也許說:這不是病人的責任!我同意。但我隻能說,對不起,如果你一直持這種態度,下一個不幸的例子也許是你。像這種非過敏反應的藥物反應,是不會記錄的(而且病人也沒有匯報給醫生)。所以,A藥,醫生二(不知情)重開了,醫生三還要加量!

當病人和哪位退休醫生討論時,醫生問了一個更細的問題:你是不舒服後吃A藥,覺得沒有緩解/緩解不夠(症狀一樣/改善不明顯),還是吃了覺得更壞(症狀加重)? 病人非常/非常確切的說是後者。醫生三如果問同樣一個問題,就不會得出增加藥量的結論! 

你的健康,你負責,就是這個意思。

[ 打印 ]
閱讀 ()評論 (3)
評論
北美愚醫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道具' 的評論 : 謝謝,非常同意你第二段的觀點。
道具 回複 悄悄話 太讚同了
個人健康狀況隻有自己最清楚。有些不常見的疾病,症狀以及用藥反應,隻有了解你情況而且站在病人角度靈活應對的醫生才會提出積極的治療方法。
如果醫生資質平平,經驗有限,治療方法難免局限,更多的醫生由於職業怠倦,看重的是安全和穩定,治療方法墨守陳規,病人隻能一邊掏銀子一邊繼續痛苦。
清漪園 回複 悄悄話 謝謝分享知識。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