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美愚醫

若愚,胸無大誌,童心龜欲
個人資料
北美愚醫 (熱門博主)
  • 博客訪問:
正文

異病同治:中西醫的思維模式學習

(2017-12-19 08:43:02) 下一個

Image result for integrative medicine

自從專科於血液和腫瘤後,我逐漸覺得一種不可避免的趨勢:專科的研究發展的越來越細,越來越深,越來越尖端,分枝越來越小,但不同專科彼此之間的聯係越來越遠。就象一顆樹,樹枝很多,很多人去剪枝,梳理枝頭,修得很漂亮,但這棵樹的最重要的部分:樹幹和樹根,以及樹幹/根和樹枝之間,樹枝與樹枝之間的關係,被乏略了。難免會造成頭痛管頭,腳痛管腳的結果。病人到A科去看A病,然後又去B科去看B病。每到一個科都拿各自的藥物,一盆散沙。個體的疾病管理得肢離破碎。

出於這種思路,加上沒法解釋清楚的"那一根筋",我開始學習中醫。我學的很表淺,卻很認真。

我從中醫的一劑"歸脾湯"裏,悟到了一些關於"異病同治"的中醫"整體觀"。厚著臉皮提出來討論。

大家知道,中醫的髒腑,和西醫的器官,是兩個完全不同十的概念。歸脾湯主治心和脾兩髒的氣血兩虛所致的症狀(下麵會談到)。中醫說"心主神明"(這僅僅是心的多個功能之一)。我們的精神狀態(飽滿或疲憊),思維狀態(敏捷或遲鈍),內心的穩定狀態(平穩或心悸),都由心所管理。脾主運化(把水穀精微消化,滋潤到全身,脾虛則厭食,腹脹等等),脾還主四肢和肌肉(脾虛則體倦乏力,四肢沉重),心藏神而主血,脾主思而統血(脾不統血,則會導致出血)。中醫還認為,髒腑還管情誌的變化(西醫則認為隻有腦神經有這種功能),過度思慮會傷心和傷脾。

好,現在我們可以勾劃出"心脾氣血兩虛"的圖畫了:一個經常思慮的人(大概是知識分子,傷了心脾),患有心慌心悸,憂慮,失眠健忘,神疲乏力,不思飲食,消化不良,月經過多或經血不調,還有眾多與上述症狀連在一起的出血證(心不主血,脾不統血)。

 

明白了上麵的分析,你就會領會下麵的中醫敘述:"在主治方麵,歸脾湯主治心脾氣血兩虛之心悸怔忡,健忘失眠,體倦食少,以及脾不統血之便血、崩漏;等等。一個主方的加減,循中醫的思維,治一串不同的症狀。

 

換了西醫,醫生就會對以上複雜的症狀分割到不同的科室管理:心理科給抗憂鬱藥,和鎮靜藥(治失眠,至於健忘?沒聽說有西藥可治),心理治療,內分泌科給甲狀腺藥(如果查出甲低所致的疲倦無力),消化科給抗胃酸藥,消化酶或止瀉藥(消化不良),心髒科給調血壓和調心率的藥(心悸),血液科給止血藥(出血),婦產科給調月經的藥……我現在似乎知道,為什麽人一有身體不舒服就成了藥罐子的原因了(見博文:藥鑵子和耐藥性)。

 

我不是中醫師,不知道歸脾湯對這一複雜症候群的療效如何。但是,中醫的整體思維,是絲絲入扣的(追求從現象看本質,盡管這個"本質"不太被現代科學接受),不象有一些人想象的那樣,是所謂玄無根據的民間祖傳秘方。起碼,這種辨證哲學值得我們敞開心扉去探討。

[ 打印 ]
閱讀 ()評論 (1)
評論
readsome 回複 悄悄話 同意,所以說好的中醫會開適合的中藥,針對性強,治病強身。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