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60多歲的病人被診斷為淋巴瘤。他僅有的症狀是脖子摸到一個小小的淋巴結。做完CT 後,醫生告訴他:不須要治療。隻要每幾個月查查血,做做體檢就行了。
另一位也是60多歲, 被診斷為慢性淋巴細胞性白血病,沒有任何症狀,醫生的"治療"方案跟上一位病人一樣。
這就叫所謂的觀察等待"療法", Watchful waiting。
這種"療法", 病人會安心接受嗎?不提心吊膽才怪呢!
要了解這種"療法"的由來,首先要介紹某些腫瘤的特征。
淋巴瘤的惡性程度有高和低 (Low grade vs high grade lymphoma) . 低惡性程度的淋巴瘤,生長緩慢,沒有症狀/或症狀很輕 (B Symptoms, 如發熱,體重減少,盜汗,虛弱),不影響病人的正常生活。 而慢性淋巴細胞性白血病,往往是無意從血檢查中發現,或無意摸到一個很小的淋巴結。 早期也沒有症狀。
這兩種情況,都在觀察等待"療法"的範疇。
醫生往往會對病人說:等到出現症狀或病情晚一點再考慮治療吧。
人們不禁會問:既然診斷明確,為什麽不馬上投藥治療呢?等到有症狀或出現問題時,不就晚了嗎?
我的解釋是,也許有以下一些原因。
1。 這些病,目前隻能控製,不能根治。過早用藥,病人感覺不出療效(因為病人本身沒有什麽症狀, 吃了藥沒多大變化,甚至可能產生副作用)。
2。 過早用藥,使腫瘤細胞提早產生耐藥性。原本有效的藥物,到了真正要用時,變得無效。
3。 醫學生物學,和藥物的發展很快,等到若幹年後,可能有比現在更好的藥物使用 (更有效,毒性更低)。
4。 人體本身有一定的免疫抗癌功能。這些病,往往延續數年,彼起此伏,淋巴結有時候大一些,有時候又小一些。換句話說:這是人體的免疫功能,和腫瘤的消長處於拉鋸,甚至平衡狀態 (Wax and Wane)。 這種狀態,有時可以持續7-10 年。這一點往往是被人們忽視的人體功能。
接下來的問題是:什麽時候才開始治療呢?
簡單來說,就是這種平衡狀態被打破的時候。 病程不再起伏,而是持續發展。比如,淋巴結持續腫大,出現症狀(發熱,盜汗,體重減少,虛弱, B symptoms), 血細胞減少。 脾腫大, 等等。
不必太過擔心。 病程的發展不是一天就變得黑白兩重天。 它是一個漸進的過程。有些人沒有癌症,幾個月就死了,有些癌症病人與癌共存超過十年。你的醫生會告訴你什麽時候適宜治療。你的責任就是自己觀察以上介紹的症狀和體征的變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