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節明

曾節明,中國社民黨黨員,中國國民黨精神黨員
個人資料
文章分類
歸檔
正文

名將的政治短板:霍去病之死與林彪之死

(2019-01-13 23:26:01) 下一個

   名將的政治短板:霍去病之死與林彪之死

 

 

 

  霍去病是中國軍事史異乎尋常的天才現象,他去世之後,迄今為止的2117年裏,無人能在21歲的年齡,能夠取得他那樣的軍事成就,他也是兩千多年裏唯一能夠飲馬貝加爾湖的漢族將領。
  霍去病的軍事天才,就象百年戰爭中拯救法蘭西的十九歲女將貞德一樣,是一個迷。

  但是比他的天才更大的謎團,是他的早死。元狩六年九月,霍去病突然死於長安,年僅23歲(虛歲24歲),這是一個男人血氣方剛、生命力最旺盛的年齡。
  霍去病的一生,如此短暫,卻何等輝煌!恰如劃過夜空的一顆彗星。


  對於霍去病之死,與他同時代的史官司馬遷記載得很模糊,《史記.衛將軍驃騎列傳》說:
 “驃騎將軍自四年軍後三年,元狩六年而卒。”
  關於霍去病的死因,司馬遷就一個“卒”字,死因隻字不提,對於這樣一個重要人物的死亡,司馬遷不可能遺忘記載死因,他不提死因原因應該有二:
 一是司馬遷確實不知道死因;二是司馬遷知道死因,但因為敏感的政治原因,不能寫。我認為司馬遷不知道死因的可能性更大。
  因為唐朝之前,中國本土漢族(華夏)王朝一直有史官修史獨立的傳統:包括秦始皇在內,都沒有幹涉史官修史,而且漢家王朝的習慣法,有皇帝不能調閱當朝實錄的“規矩”——以免影響修史的獨立性,直到唐朝,才由李世民壞了這個規矩。
 ( 由此也可以知道,曆史上扼殺言論自由的王朝,根本不是儒家以訛傳訛的“暴秦”,而是大興文字獄登峰造極的滿清,因為如果秦始皇象賊韃子偽康熙、偽乾隆那樣銷毀證據、炮製偽史的話,“焚書坑儒”就根本流傳不下來,若那樣,秦始皇就真地可以象賊韃子偽康熙、偽乾隆那樣“偉光正”了!)

  司馬遷很可能無法確證霍去病的死因,所以即便他聽到一些傳言,也不能寫入嚴肅的《史記》中去。

  但與霍去病死因記載缺失恰成對照的是,司馬遷對霍去病的葬禮記述得很詳細,《史記》說:
  “天子悼之,發屬國玄甲軍,陳自長安至茂陵,為塚象祁連山。諡之,並武與廣地曰景桓侯。”
  就是說,漢武帝命令霍去病生前統領的黑甲軍,列陣於從長安至茂陵的道路上,並且特意把霍去病的墳修建成祁連山的形狀(那是霍首建大功的地方)。並親自給他取了“景桓侯”的諡號。

 

  作為一個天縱英姿、驍勇善戰的將領,霍去病突然死於風華正茂的23歲,以及司馬遷不合常理、缺失死因的記載,反映了霍去病之死的蹊蹺,關於霍去病之死,一直以來主要流傳兩種說法:

  一是征匈奴是感染了瘟疫,病發身亡。但霍去病死前最近一次征匈奴,是兩年多之前的漠北大戰(前119年春),如果當時感染了瘟疫,怎麽會拖到兩年多之後才發病?而且,瘟疫會傳染,怎麽不見霍去病所部瘟疫發病的記載?怎麽不見霍去病家人染病的記載?因此,瘟疫說站不住腳;

  二是自殺說。此說者認為:霍去病因為地位急劇上升,受到以衛青為代表的衛家集團的嫉恨,以衛青妻子——平陽公主(漢武帝的姐姐)為幕後操盤手的一方,故意刺激霍去病殺死了李廣之子李敢,導致霍去病受到漢武帝猜忌,更導致了霍去病的名譽,受到致命打擊,這些變故,令生性高傲、受不得委屈的霍去病憤而拔劍自裁,“以謝天下”。
  這個觀點貌似有理,卻很牽強。因為霍去病射殺李敢的甘泉宮狩獵,實在元狩五年春(前118年),在他突然死亡前一年多,原因是他不知從哪裏得知了舅舅衛青被李敢毆傷的消息(李敢攻擊衛青,是因為其父李廣在前119年征匈奴大戰中自殺身亡,令他遷怒於衛青),怒不可遏——霍去病是一個貴族氣很重的人,為人高傲跋扈張狂,絕對容不得“以下犯上”,在霍去病眼中,李廣之子李敢是平民出身,曾經身為自己部屬的李敢,正是因為跟從自己在前119年出征漠北,才立功獲封“關內侯”,李敢一個沾了自己光的平民,竟敢毆傷自己的舅舅,是可忍,孰不可忍!?

  也就是說,在霍去病心中,李敢該殺!象霍去病這樣立下大功的年輕貴族,以其驕狂心態,不可能因為社會輿論的譴責而自殺,而且,霍去病與他舅舅衛青不同,他並不在乎“虛名”(社會輿論),而隻在乎漢武帝的態度,如果霍在乎社會輿論的話,他就不會“不恤士卒”,更不會報複殺害李敢。畢竟,霍去病生於漢武帝劉徹的後宮,等於生下來就是個貴族,而衛青在發跡之前,曾有當家奴的經曆,舅甥兩人的性情,是大不同的,霍去病有的隻是貴族的驕橫氣。

  以此斷:除非漢武帝親自相逼,否則霍去病決不會自殺。但史料中並未有霍去病射殺李敢後,受到漢武帝責罰的記載,反而有漢武帝包庇霍去病的記載,《漢書》關於李敢的章節說:
  “居無何,敢從上雍,至甘泉宮獵,驃騎將軍去病與青有親,射殺敢。去病時方貴幸,上諱雲鹿觸殺之。”
  就是說,霍去病殺李敢後,漢武帝叫在場的人掩蓋真相,謊稱李敢是被鹿角頂死的。
  而且,甘泉宮狩獵是霍去病死前一年多的事情,即便漢武帝當時私下裏嚴厲斥責了霍去病,霍去病怎麽會在一年多之後才自殺?這是說不通的。
  

   當然,在這兩種主要流行說法之外,也有第三種說法——漢武帝謀殺了霍去病。然而這種說法不受主流所重視,理由是霍去病是如此一位抗擊匈奴的奇才,漢武帝需要還來不及呢,怎麽會殺他呢?而且漢武帝對他表現出來的恩寵,無人能及啊?
  其實,無論是霍去病自殺說、還是漢武帝謀殺說的質疑者的論斷,都不在要點上。專製君主,首先在乎的是他的家族權力,然後才是國家、民族的利益,這個輕重律,古今中外都一樣。

  最容易殺霍去病的人,非漢武帝莫屬,漢武帝會不會殺霍去病?那要看霍去病是否威脅到漢武帝,如果霍去病威脅到皇權,那麽冷酷無情的漢武帝怎麽不會殺掉他呢?哪怕霍去病才能再大、功勞再高。試問,漢武帝一生中殺掉的人才和功臣還少嗎?請看,李廣勞苦功高,其獨子又遭擅殺,因為李淩的叛變,李家還不照樣被夷滅三族?


  霍去病漠北建功之後的所作所為,恰恰威脅了漢武帝的權力。

  霍去病首次觸犯漢武帝的大忌,是在甘泉宮狩獵時:霍去病當著漢武帝的麵,當眾擅殺李敢,這不折不扣是對皇帝權威的極大冒犯,因為李敢是因軍功受漢武帝冊封的“關內侯”,而且死前擔任“郎中令”的要職——也就是皇帝的侍衛官。霍去病擅自殺死這樣一位皇帝的要員,當然令漢武帝深感震驚和忌憚,這倒不是因為漢武帝有多麽痛惜李敢,而是因為漢武帝通過這件事,感到了霍去病的巨大威脅:
  你霍去病年紀輕輕,羽翼未豐,就敢當著我這個皇帝的麵,擅殺我的要員,試問你羽翼豐滿了之後 ,會做出什麽事來?你霍去病比我小那麽多,我都不能製約你,一旦我先你去世,我的子孫還能製約你嗎??
  當然,霍去病功高如天,且當時受到極高的恩寵,劉徹一下子對他翻臉恐怕也不容易,而且,對於這樣一個武功高強、年輕氣盛的大功臣,當場翻臉也不明智,所以劉徹當時對霍去病采取了包庇態度,但是,深深的猜忌,必然是由此種下了,因為冷靜下來之後,沒有明白的君主,會不因霍去病如此膽大妄為而後怕的。

  從權力製衡的角度看,霍去病擅殺李敢,不僅令劉徹感到威脅,而且也令他以霍去病製衡衛氏集團的計劃破產:
  漢武帝之所以寵愛霍去病超過了衛青,特設兩個“大司馬”,讓霍去病(大司馬、驃騎將軍)與衛青(大司馬、大將軍)平起平坐,無非是刺激衛氏集團的嫉妒心,讓霍、衛兩家相互爭鬥、分庭抗禮,這樣皇權就會更安全。哪裏知道,霍去病卻為報舅仇射殺李敢,霍去病這一箭,讓漢武帝驚恐地看到,舅舅與外甥同心,權力製衡無望!恐怕由此產生了後悔設兩個“大司馬”的想法。


  而真正令漢武帝對霍去病動了殺心的,是霍去病居然參預皇子廢立這樣的“大事”:
  《史記.三王世家》記載,元狩六年(前117年)霍去病帶頭上疏,奏請漢武帝立三子為諸侯王。群臣莊青翟、張湯、公孫賀、任安等紛紛聯名上書響應。
  按照漢律,諸侯王須“就國”,即到封地居住。霍去病請漢武帝冊封太子以外的三皇子為王,實際上是要求三位皇子離開長安,以鞏固自己姑姑的兒子——衛子夫之子劉據的太子地位。而當時衛子夫年老色衰,漢武帝已新寵李延年之妹,對傳位於劉據發生動搖,並不情願冊封三子,然迫於群臣的壓力,隻好於同年四月下詔,封三子為王。
  這件事情,必然令漢武帝內心惱怒,萌生了除掉霍去病之殺心。因為幹預皇子的廢立,是必殺的君主大忌,尤其是霍去病這樣一位當朝第一武將,因為軍功蓋世的霍去病,一旦羽翼豐滿,以這種幹預皇帝“家事”的勢頭,對皇權的威脅,要比文官大得多,一旦漢武帝駕崩,霍去病隻要願意,可以輕易地把持後任皇帝於鼓掌之上,甚至足以奪權篡位!

  而前119年漠北大戰後,匈奴元氣大傷,對漢朝已經轉為守勢,無力形成大的威脅了,在這種形勢下,在劉徹眼裏,乘霍去病勢力坐大之前除掉他,自然成為上上的選擇。

  但是采取什麽方式除掉他?明殺是肯定不行的,因為霍是功高如天的“冠軍侯”,公開處死無以服眾,於是就隻能暗害了。
  於是,劉徹很可能采取了禦賜毒酒的方式,恰如高俅毒死宋江那樣,令霍去病“暴病身亡”,並且對外封鎖了消息,因而造成了司馬遷也無從查證的局麵。

 

   可想而知,霍去病在政治上是何等糊塗!他早早攀上無與倫比的人生峰頂,卻早早被自己的政治大錯推落懸崖。
  霍去病成功後的張揚,與自己舅舅衛青恰成對比,衛青成功後處處低調,不結黨,不幹政,待人謙和,甚至挨了下級李敢的打,也不作聲張——也許想想李廣這輩子的苦命,看到李家可憐的份上,也就隱忍了...所以衛青得在不受漢武帝待見的暮年中,獲得善終。
  霍去病,一個曠世的軍事天才,政治上卻是巨嬰。政治頭腦,往往是名將的短板。

 

  另一個軍事大才嶽飛,也是這種政治巨嬰。一旦金國把徽欽二帝放回來,是否繼續支持趙構,對於今上這個最重大的問題,嶽飛不明確表態,也就罷了,他偏偏還打出“迎還二聖”的口號,武將幹預皇帝的“家事”,這就觸犯了趙構的大忌;而且,嶽飛還不是劉光世那種隻能鎮壓農民起義的“外戰外行”類將領,他是宋軍中最能對付金國的將領,萬一嶽家軍把金國打急了,女真人把二帝放回來怎麽辦?所以趙構一定要殺嶽飛。
  在那種形勢下,嶽飛隻有兩條路可走,一是投降金國當漢奸,當然富貴不在話下,但是會遺臭萬年;二是象明末錦州總兵祖大壽那樣,既不投敵,也不回朝(因為受到皇帝猜忌,回朝就是送死),任憑皇帝多少道金牌召喚,死賴不回,所謂“將在外君令有所不受”,這一來,皇帝也不敢逼迫太甚,而且忌憚將領被逼急了投敵當“帶路黨”,還會繼續乖乖地供給錢糧物資。
  嶽飛的上策是呆在河南嶽家軍大本營,死賴不回朝,這樣,趙構還得乖乖繼續支持他,可是他卻選取下策,帶領兒子和部將回臨安,結果被趙構滅門。
    

 

  林彪的軍事才能顯然不比霍去病、或許不比嶽飛,但也決非平庸之才,在殘酷的“革命戰爭”(造反)年代,光拍馬溜須不行,沒有一身硬本事,在軍隊裏是起不來的,林彪28歲就當上了紅一軍團軍團長長(中共軍隊中最年輕的高級將領),被蘇聯人譽為“紅軍中年輕的鷹”,不可能不反映了他出類拔萃的軍事才幹。

  除了善戰之外,林彪一直以來善於逢迎毛澤東,並憑借吹拍毛澤東,“文革”中混到了“副統帥”、其“接班人”地位,一度還寫進了憲法,此反映出林彪政治上不算巨嬰,而是有著相當高明的政治頭腦的將領,但是,林彪不俗的政治頭腦,比起老奸巨猾、人鬼兩麵、八麵玲瓏的周恩來,仍然是政治巨嬰。


  榮升“接班人”之後的林彪,至少在三方麵觸犯了毛澤東的大忌:

  一是培養兒子林立果,建立“林太子”軍中勢力,引發了毛澤東的嫉恨和恐懼。因為毛澤東“太子”毛岸英死於朝鮮,毛澤東後繼無人,本來指定林彪做接班人,是想讓林彪過渡,通過身體虛弱的林彪,再傳位於江青和侄子毛遠新,沒料到林彪當真培養起自己的“皇太子”來了,這就令毛始皇感到威脅;

  二是提出設國家主席(由毛澤東擔任),引發了毛澤東的猜忌,認為林彪試圖幹政,因為沒有國家主席,毛可以通過總理周恩來統攬政局,設立國家主席,林彪就勢必成為國家副主席,在政治上就有了名份,就不再是純粹的軍人,在疑心深重的毛澤東眼中,當然是搶班奪權的信號;

  三是提出結束文革、“建設社會主義強國”方案(“九大”陳伯達所擬的初始報告),這就觸犯了毛澤東必殺的大忌,因為文革是毛澤東的底線,誰反對文革,毛澤東就要除掉誰。
  林彪的九大初始報告,令毛澤東動了幹掉他的殺機,林彪為什麽要觸犯毛澤東的文革底線?或許他還有點良心,不忍心看著毛澤東這樣禍國殃民下去,或許他是擔心文革這把火,最終會燒到自己身上...總之,他在政治上走出了致命的一步錯棋。
  在周恩來大奸若忠、助紂為虐的情況下,林彪即便有良心,也改變不了局麵,那種形勢下,他的唯一正確選擇應該是無所作為,處處低調,當毛澤東的留聲機即可...林彪如果那樣,依然可能接不成班,但決不會落到被毛、周騙上飛機,全家滅門的結局。  
   

 

 


曾節明  2019.1.13 戊戌乙醜辛亥淩晨於積雪紐約州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