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一段時間在把我以前寫過的藝術類的文章,修改後拿去投稿。有一家報紙的編輯打電話來了,說可以發,您想用哪個名字發,我說我文章上寫著是0084,0084可以嗎?編輯猶豫沉默了一下,說,還是起個中文名字吧!這讓我有點兒為難了。正好女兒在家,我就請教女兒,給媽媽起個名字吧。我提了無數個建議,女兒都說不好聽。後來想到了廣西,我就問女兒,叫思桂怎麽樣,女兒坐在我的廚房輪椅上旋轉著,擠了擠眼睛,撇了撇嘴,一副不屑的樣子說,我看您幹脆叫´思便宜´得了! 我一時還沒反應過來,待回過味來了,忍不住哈哈大笑,對女兒說到,你中文學的不錯啊,還知道貴的反義詞是便宜?!接著和她講此桂非彼貴也,女兒聽完後依舊搖頭不能理解的神態,好好的叫廣西,為什麽要出來個桂字?!我淺薄的知識水平也無能為力再給她解釋下去了。倒是不由得想起女兒小時候學語言時鬧出的很多笑話,好像類似的問題一直到現在還沒有解釋完。
最早她不到三歲的時候喜歡看動畫片´鼴鼠的故事´,其中一集叫鼴鼠與洪水,隻見劇中磅礴大雨,雨水漸漸地漫過路麵,淹沒房屋,像海水一樣波濤洶湧過來。我趁機告訴她,看,這就是洪水。還沒等我下句解釋什麽是´洪´,被女兒搶先道:根本就不是,媽媽!這是藍水!你看,水是藍色的,根本就不是紅色的!我隻能忍著笑和她講´洪´是什麽意思了。
還有一次LG出差參加展會有一個禮拜了,早上女兒醒來,像小貓一樣鑽到我的被窩裏,突然傷心起來。我問怎麽啦,她兩隻眼睛翻起濕濕的睫毛眨著看我,小嘴撅著說,爸爸怎麽還不回來呢?是啊,我說,媽媽也沒收到爸爸的消息呢,要不然,你去問爸爸?她一本正經地兩手一攤,認真地問:可是怎麽去啊?我突然笑了,一板一眼頓挫地說,打電話 去 啊!
我們第一次在荷蘭度假村的時候,是女兒三歲多的樣子。她剛從中國回來,中文講的還不錯。一天玩下來渾身都是臭汗,回屋時我叫她趕緊去洗澡,她嚷嚷道,我不要衝澡,我要泡澡!旁邊好朋友的媽媽溫柔地說,我們在外麵不要泡澡的,不幹淨。。。話還沒講完,她又開始插嘴了:我們不是在外麵泡,我們是在浴缸裏麵泡啊!
還有就是她在幼兒園講德語在家裏講中文時,雙語環境下鬧出的一些笑話。
女兒從小LG就總在教育她家裏的主次關係,告誡她說,媽媽是家裏的Chefin,老板娘的意思,我這時就會在旁邊加注說,爸爸是家裏的Chef-老板!一天下午我正在上班,女兒打電話來了,問她可不可以看電視。我平常在家裏是沒有白天開電視的習慣的。我當時奇怪了,說到,Chef在家啊,Chef決定!我聽到LG在電話旁邊說,爸爸不是Chef,Chefin做主!聽到女兒在問:那你是什麽,爸爸?LG沒好氣地答:爸爸什麽都不是!女兒在電話裏很為難地和我說:爸爸說他是-什麽都不是!我隻好說:Chefin說了,什麽都不是的做決定。
一次下班後看到她在翻一本動物的德語書,書上是鸚鵡一家,女兒問這是什麽動物,我指著書上的德語告訴她,這個動物叫Papagei。 天曉得為什麽德文的鸚鵡和Papa(爸爸)這個詞兒是重疊的。接下來我饒有興趣地和她一起看一起聊著,你看,乖孩子,那隻大個子的是鸚鵡爸爸,身材弱小一些的是鸚鵡媽媽,她嘴裏反複嘟嚷著:Papagei,Papagei。然後突然指著那隻個頭大的以教育我的口氣說到:媽媽,這個是Papagei,接著手指換到體型瘦弱一些的那隻鸚鵡媽媽說:這個是Mamagei!
還有一次,也是我覺得最好笑的一次是她快要上小學的時候,大概是在幼兒園裏第一次接觸到了性教育!早上洗臉時,她很嚴肅地指著自己脖子中間說:´這兒有一個硬硬的骨頭突出來,是不是,媽媽?´ 我說:嗯,那叫喉結,德文是Kehlkopf,每個人都有。不過,男孩子才會突出來,看得到的。可是女孩子是不會突出來看見的。´ 她大概在幼兒園裏也是這麽被教育的。但是她一副很不相信,非要想驗證的樣子。她把脖子扭到一邊,斜眼看著鏡子裏,指著她脖子側麵突起的地方問我:´媽媽,你看,我這不是突起來了嗎?我笑著糾正她:´這個不是喉結,這個是胸鎖乳突肌!´ 她立刻不高興了,憤憤地大聲叫起來,教育我說到:媽媽!我是雞嗎!?!我是Mensch!´ (Mensch在德文裏是人,人類的意思)我隻好大笑起來,連忙解釋向她到:此肌非彼雞也。。。
現在從以前的日記裏翻看這些,還是會忍不住笑出聲來。不知道是我們的語言博大精深,還是小孩子在認知長大的過程中總有一些萌萌的童趣,煞是天真可愛。懊惱很多沒有記下的同時,還是在慶幸,畢竟記下了一些,再拿出來翻翻,也是生活的樂趣之一了。
這是女兒小時候她姑姑寄來的一張漫畫,台灣年輕一代漫畫家幾米的作品。姑姑說很像女兒,那一副對世界充滿了精靈和疑惑的樣子。
將來的將來,我一定會對女兒說出我的願望 — 願你歸來時,依然是少年!
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