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小到大常聽到的三個字: 學別人。父母或長輩們提醒子女或晚輩的多是些激勵的話,譬如學哥
哥那樣好好唸書,學表姐那樣地懂禮貌等等。這種以別人為榜樣的事,當然是好的模仿,也是有
所謂的正能量的成份。如果孩子嚷嚷著要買新東?是因為某同學有?好看的,父母也許會教訓孩
子不要動不動跟別人攀比?,不應該有這樣的坯習慣。所以攀在人們的心中是有負麵意義的,在正常生活中是不可取的。
好麵子,並不是任何人種的專利?,但咱們中國人特別好麵子要麵子,往往為了要麵子或爭一口氣,可以不顧?一。是不是民族性? 咱不敢說。但跟人們的心理直接掛鉤,特別是信心,一般而言,信心不足的人都比較傾向強調物化或聲色的配搭,來增強內心能量不足的需求。
擺在眼前的現實生活中的一切,有誰能夠完全地避免的了模仿與攀比的這兩者的糾結與矛盾的大
漩渦。日前媒體談及過去一年裏,中國消費者化五了億美元購買外國名牌貨。有強勁的購買力是好事,這說明中國人有錢了,但當你瞭解了大多數人買的是些什麽東西之後,你也許會有不同的感受。因為路易威登和古駛兩個公司老板誇耀他們所謂的奢侈品銷售額如何之高的情形,簡直令
人不敢相信中國人的消費傾向竟是如此揮霍也是如此可笑。接著不敢再多說了,厐大人口的口水
會淹死人的!
相信這些所謂名牌貨的品質應該是不錯的,其產品顯眼的設計與令人眼花目眩的撞色不必提了,致於性價比不合理的超高價格也不在考慮之內,但中國消費群似乎更多在意的是牌子的名氣。相信這些人當中大多數會認為,當他們穿戴或手拿著的物品上顯眼的牌子亮相時,自我感覺良好度一定非常高。哈,哈哈,這就說到點子上了! 致於這是模仿還是攀比都已經無關緊要了,人類的跟隨潮流時尚與虛榮誇耀的心理正是被這些歐美商人充份地捉摸透了,特別是我們中華民族百年屈辱之後,初嚐挺胸抬頭的美滋滋的新鮮感覺,多化點錢也值。
就讓歐白們賺點錢吧,這是願打願挨。隨後很快咱們淸醒了,相信也會啞然失笑,算是有失也有得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