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搬家是倦鳥知歸嗎?
日前朋友來電話,像往常一樣都是一些聞聊的話題。
最近他有兩個朋友先後從美國回到台灣去養老。前一????是住到北部的林口養老院,後一個是正在買房還是租房的選擇中。當然,他還說了些相關的話題,譬如從美國搬回台灣的不容易,還說了一些那亇養老院的情形。隨後話鋒一轉,話題主要集中在人老了之後所有可能麵臨的問題。從行動不便到身後安排,從需要人照顧到誰來幫忙,從老年人的心理變化到尊嚴的有無,從子女的孝心到他們現實中的力不從心等等的話題,那一個不是晚年人生中的所要慎重考慮的可能情景?聽起來似乎都是些個人層麵的私事,但也都是年紀大的人遲早要麵對的現實。
從美國搬回到台灣的確不是件小事,試想搬家本身就夠麻煩了,而心理層麵的調整與適應,恐怕更是不那麽簡單。問題是,為什麽最近這幾年越來越多退休的海外華人回歸故裏,大陸也好台灣也罷,到底是為什麽?當然,誰都有不同的理由和個人的選擇方式。
我們這一代的海外華人當中,許多人是大半輩子都是在這塊異鄉的土地上渡過的。從求學到工作,從養家活口到事業發展,從少到老,匆匆半個多世紀就這麽過去了。在拚搏衝刺的年青歲月中,似乎是做的多想的少。多數的情況下是隨著潮流身不由已,對自己當時的生活中的一切似乎都視為當然的,幾乎無心更無暇作過略為深刻層次的思考,就這般地在所謂從善如流氛圍中懵懂渡過了。當然會有人認為自己的作為或事業上算是有成就的,然而事實上,是嗎?真的沒有任何疏漏或遺憾!
也許年紀大了,冷靜了。回顧往事時,一件件事情裏那有不滲雜著身居異鄉的辛酸,那種不足與外人道的點點滴滴的隱痛,是歧視冷漠、孤單無助,忍辱強笑、還是靦腆尊嚴的刺痛?在這個白人為主的國度中,無論你曾有多少貢獻或多麽優秀,你那張東方臉孔,他們始終認為你是永遠的外國人。
如今退休了,早已遠離物化生活的追求,本想過個精神層麵平靜安詳的養老生活,然而隨著大格局的急劇變遷,這點起碼的訴求和心願,似乎也漸行漸遠了。除非一個人能夠有視而不見的特異功能,如今生活在美國的華人,別說上了年紀的的人,幾乎所有男女老少,有誰不是整天擔心身邊與週遭一切。除了完全失控的疫情已經叫人憂慮不已,而根深蒂固的種族歧視似乎更猖獗了,加上政客與傳媒虛假言論鋪天蓋地的渲染,所造成的反華仇中的社會生活氛圍,已經導致成了對亞裔族群的人身安全威脅,每天生活在草木皆兵的恐懼之中,已經是不爭的嚴酷現實。試問,這是什麽樣的社會與生活的品質?
是的,這就讓我想起來一對異國聯姻的年青夫妻,去年三四月間,買高價機票匆匆地把她父親送回北京,也猛然回想起了她在美國政府單位任職的南美丈夫說的一句話,大概意思是,年紀大的人若是染了新冠病毒被醫療救治的機率較低,特別是非白人群。如今回到北京的那位老人家是幸福的,相信他在中國生活中再也不必擔心任何種族歧視與仇恨犯罪的威脅了,不再整天擔驚受怕而又實在的安全感,以及那種沒有人否定你是中國人的歸屬感,也許這些沉甸甸的無形因素正是許多海外華人絡繹不絕回歸故裏的主要緣由之一吧!
金窩銀窩不如自己的老窩,不正是出國前夕母親曾經語重心長一再叮囑的話嗎?然而,海外的遊子們的心情是多麽複雜的呀,母親,您知道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