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語言機

一曲肚腸斷,天涯何處覓知音
正文

改革的阻力在哪裏?

(2017-05-17 08:23:40) 下一個

改革的阻力在哪裏?在回答這個問題之前,我們先必須搞清楚,什麽是改革,為什麽要改革?!
在我看來,有兩個詞語是和改革相對的,一個是“改良”,一個是“革命”。改良隻是在原有的基礎上,對舊體製做一些修補而已,其根本意義在於還是維護舊的體製;而革命,則是通過暴力的手段,推翻舊的製度,但是,不一定能夠建立一個新的製度,往往千萬人頭落地,最後卻又回到過去的體製,甚至還不如過去的體製。
中國曆史上出現的最多是就是改良和革命,絕大多數都失敗了。我們所熟知的“商鞅變法”、“王安石變法”,隻能歸屬於改良,它是在不改變體製的前提下,進行的富國強民。前者改良成功,但是商鞅本人卻慘遭車裂,後者變法失敗,王安石被罷黜,在隱居中安度晚年。
革命在中國曆史上就更多了,但是,隻停留在“革命”的程度,卻從未在新製度的建設上有所作為。革命兩千多年的命,就是皇帝的名字不斷變換。即使,在近代,能真正稱得上的“革命”的,也隻有辛亥革命可言,畢竟辛亥革命後所建立的民國政府,在“民治”上跨了一步。很不幸的是,隨後的北洋政府往後退了一步,國民黨又退了一步,而其繼承者更是退的差點刹不住了。
所以,改良和革命對中國的社會變革並沒有起到積極的作用,一個過於溫柔,一個卻過於暴力,改良是統治者自己給自己治病,治個感冒可以,如果動手術,那根本就不可能。而革命則更為可怕,它所擁有的暴力往往讓人無法控製,在革命中所導致的個人權力集中,更是致命,可以說,革命的成敗集中在一個人手中,這絕對是一個諷刺。
而改革則是介於“改良”和“革命”,它不是單純的自上而下或者自下而上的變革,而是,上下形成互動,在相互妥協中,穩定的進行變革,它既可以防止在變革中形成的個人專權或者一黨專政,又能夠對體製進行改變,從舊的體製過渡到新的體製。
而且,改革付出的代價也是最小的,用不著打內戰,用不著大清洗,用不著千萬人頭落地,鮮血橫流,用不著幾十年的財富毀於一旦,經濟動蕩等等,可以說,在社會進步中,體製的變革是無可避免的,大家都要認清這一點,否則,我們就要重複清朝末年的命運。今天的中國能有今天的成就,就是改革所致,就是因為下層百姓發出了自己的聲音,提出了自己的要求,所以才讓上層有了危機感,才有了今天的成果。
改革這個巨輪一旦啟動,就誰也無法阻擋。但是,有人就要問了,既然改革的傷害最小,為什麽現在的中國停止了改革的腳步了呢。
道理很簡單,所有的改革在前半段都做得很好,因為,上層的人可以吃上肉,下層的人可以喝上湯,但是,一旦改革到了,下層的人也要求吃肉的時候,改革往往就會夭折,或者言演變成為革命。肉就那麽多,怎麽辦?!
所以,吃上肉的人,也就是既得利益者成了改革的最大阻力。讓他們把嘴裏的肉吐出來是不可能,他們不僅不願意吐,還想吃的更多,甚至連湯都想喝了。不是說,大家沒有這個覺悟,他們心裏也很清楚,變革是早晚的時間,但是在赤裸裸的利益麵前,所謂的國家前途和命運早就拋在腦後,國家沒了算什麽,大不了我移民國外,拿美國綠卡去。
於是,近幾年,尤其是今年,有消息稱,申請移民美國人口的四分之三都是來自中國內地。
這個問題不解決,改革就無法進行下去,還伴隨著財富的大量流失,我們辛辛苦苦積累起的財富沒有投入到進一步的社會建設中,反而給別的國家做建設去了。
要讓既得利益者順從改革的步伐,就必須要求政府官員首先先放棄自己的私利,作為一個公務員,你維護的應該是公眾的利益。
並且,下層也應該積極發揮自己的左用,在法製的基礎上,進行民主活動。我們需要更多的律師站出來,需要更多的公眾知識分子和意見領袖站出來。與虎謀皮確實是幻想,但是,如果這個人拿著武器,再和老虎討論這件事情,雙方就必須都要做出妥協。
所以,這件事情必須上下互動,政府高層必須認清現在的局勢,一直拖,隻會往越來越壞的方向發展,而早點改革,對各方都有利,但是,說實話,我對中國現在的形勢感到憂慮,我們這個國家缺少擁有遠見和魄力的政治家,隻有鴕鳥一樣的政客,把頭埋在沙子裏,裝作看不見,然後隨時準備跑路。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