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爺爺去世34周年的日子,我寫一係列家族的故事來紀念他)
我的故鄉在寧波城外美麗的東錢湖畔,祖屋建在依山傍水的陶公山村。這是個凸出湖心的半島,被一條細長的人工防波堤包圍著。山坡平緩,向陽的一麵有很多鬆樹。從象山港刮來的海風穿過韓嶺,掠過湖麵,撲向山林,掀起陣陣鬆濤。春夏的時候,湖上盈盈碧水明如鏡,岸邊灼灼桃花柳成蔭。
1932年,電影《中國海的怒潮》攝製組在來這裏拍外景,於是故鄉就有了一首歌-
浩浩白浪似帶奔流
擊拍陶麓堤岸
啊!偉大的東錢湖
風景美麗物產豐富
啊!幸福的我們
第一次來這裏,是小學六年級的那個寒假。當時爸爸和姑姑遵循爺爺奶奶的願望,帶上兒女們回老家尋根問祖。兩個家庭在上海匯合,再一路輪船汽車,輾轉來到東錢湖邊的莫枝堰。坐上一艘渡船,老家就在湖的那頭。
搖櫓的渡船向碧波蕩漾的湖心劃過去,雖是隆冬,湖光山色依舊美麗。漸漸地,我看到了對岸的房子。
下了船,走在細細的石路上,穿過窄窄的巷子,推開一扇陌生的們,裏麵是先行抵達的爺爺奶奶。
環顧四周,這就是我的祖屋,爺爺奶奶成親的地方,爸爸姑姑成長的地方。天井柴屋、煤爐灶台、床櫃箱籠、還有姑姑幼年時在牆上的塗鴉,這一切讓我感到新鮮有趣。就連房子長期空置,電線沒有接上,晚上靠幾盞油燈照明,這對於城市裏長大的我來說,也是稀奇好玩的。
爸爸說,以前樓上長年居住著一條蛇,有時它從梁上摔下來,發出很大的響聲,奶奶就會點起油燈,上樓去安慰它:“乖乖的蛇,快變成龍吧”。
啊,實在是太有意思了!
幾乎每天都有一些不認識的人來串門,還常常被帶到不認識的人家裏去問安。他們會用軟軟的年糕和甜甜的酒釀招待我們,還有蔥烤鯽魚好香好香。大人們喝飄著米花的白酒,聊一些我們聽不懂的話題。
那是一個快樂的寒假,我們幾個孩子樓上樓下跑,山前山後奔。踩著厚厚的鬆針,去看祖先的墳地;站在環山路,望下邊密密的屋頂。順著階梯下去,從窄窄的巷子一直走到河埠頭,湖麵上不時有小船劃過。
回程那天,天還未亮,爺爺把我們送上了一隻木船。過了一會兒,突突突地開過來一艘機動艇,我們的木船就掛在後麵。往前行駛一段,停靠幾個河埠,我們後麵又多了幾隻木船。機動艇拉著許多木船,好似一串香腸般,沿著一條大河,浩浩蕩蕩開往寧波港。
陶公山是美麗的,東錢湖是壯觀的。祖屋的氣氛是溫馨的,寒假的生活是快樂的。那時候我並不知道在這青山秀水中,爺爺奶奶爸爸姑姑一家四口的境況曾非常窘迫。
謝謝來訪!
喜歡聽你介紹日本文化!據說老家很多房子裏都有蛇,那裏不僅有山,而且因為地少,房子都擠在一起,很陰暗,蛇喜歡這樣的環境:)
謝謝你關注,周末快樂!
默默好!謝謝留言!
謝謝爾東鼓勵!
老鄉好!我到舟山的時候才9歲,四十多年過去了,記憶依然深刻。
謝謝鬆鬆!問好!
謝謝婉妮留言,問好!
謝謝!是的,家族史能反映時代變遷。
謝謝江南雨巷!
謝謝鼓勵!回鄉的時候我人很小,如今整整四十年過去了,那個寒假經曆的一切依然清晰。
謝謝菲兒來訪,問好!
謝謝指正!那時候我沒有見識,覺得家門口的黃浦江好寬好寬。到了老家才發現,這裏有更大的一片水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