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創,謝絕轉載)
在我童年的那個時代,所謂生活必需品,僅僅是指維持溫飽的大米白麵衣褲鞋帽棉被之類,超出這個範圍則是錦上添花,屬於大件。雖說擁有“三轉一響”並非多麽奢侈,但很多家庭得攢一陣子錢才買得起。
大約4-5歲的時候,家裏添了兩樣東西:先是媽媽買了一台小巧漂亮的蝴蝶牌縫紉機,沒多久爸爸又買了一輛被人們稱作“輕便車”的永久26寸自行車。
跟隨著縫紉機來到家裏的,是一隻很好看的硬紙盒子。起初我以為媽媽順便給我們買了餅幹糖果好吃的東西,打開一看,裏麵盡是些梭子鑷子螺絲刀縫紉機說明書,好失望的。
從那以後,家裏常常是一陣陣“嗒嗒嗒”的聲音,媽媽用它為我們做了無數衣服褲子。這台縫紉機陪伴著我長大,直到出國前,我還用它給孩子縫製衣服。
可是爸爸的那輛嶄新的自行車,沒騎多久就失竊了!
那陣子正是文革最瘋狂的年代,高校裏到處張貼大字報,傳單漫天飛。一些人被關押、被抄家、被逼得上吊跳樓。。。總之很亂很亂。一天爸爸的同事向他借車子,用完後說把車停在了原處,可爸爸下班時發現車子不在那裏!
清楚地記得那段愁雲慘霧的日子-爸爸滿世界找車子,媽媽不時地數落他,甚至還希望借車的那個人能給我們一點賠償。可是這種話隻能在家裏說,爸爸不是那種人,媽媽也不是。
我們對這輛新車感情深厚,爸爸曾用它教媽媽騎車,失竊之前媽媽已經能騎上大街了。爸爸還邀上對門的兩個姐姐,讓我們四個女孩子和自行車合了影。對於爸爸媽媽來說,這是他們節省很久攢下的家產。而在我小小的心裏,它不是100多元錢,它是我們的家庭成員,應該和我們在一起,而不是流落外頭。
公安局倒是挺負責的,我們報失之後,經常會接到通知去認領。那裏盡是一些無主自行車,或是被繳獲的贓物。每次看著爸媽帶上自行車執照滿懷希望出去,我執著地相信車子一定能找回來。
經曆一次次失望,隨著時間的推移,企盼的心情漸漸淡了。
我入學了,唱歌跳舞打腰鼓,很多好玩的事情充滿我的心。爸爸又買了一輛新的28寸車,大家都不再提之前失竊的26寸永久。隻是偶爾在翻看相冊的時候,我會對著照片上的它說:你在誰的家裏呢?大概開始生鏽了吧。
幾十年過去,我以為自己早已釋懷。可是前幾天跟鄰家姐姐聊童年時代,不由得想起了那輛失竊的自行車,這才明白對於它,我依然有一份無法割舍的感情。被人硬生生奪走寶貝,是心頭揮之不去的痛。
上海的氣候比較潮濕,小時候那張合影已發黴毀壞了。網上找來一張圖片,大概就是這款自行車吧。
謝謝你喜歡,問好東東!
蹬縫紉機也是一個技術活兒,剛開始的時候容易“開倒車”,慢慢熟練就好了。
喜歡花瓣兒的美文!
謝謝留言!看來你是個酷愛自行車運動的人。
波波好!
是的,即使到了我自己掙工資的年代,自行車依然是昂貴的。我一直想要一輛22寸的小輪,攢好久錢呢。
謝謝思路花雨誇獎!
鬆鬆好!
我小時候很少穿商店裏買的衣服,都是媽媽親手做的,節省了不少錢呢。
菲兒好!
是啊,當時大家工資都低,丟自行車真是個晴天霹靂。
謝謝花瓣分享, 問好!
想起來了,是的是的,買車還得憑票,永久牌,鳳凰牌都是很搶手的自行車,不是單單有錢就能買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