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學在微信群中談論起毛線,把我的思緒拉回到久遠的過去。
上海的毛紡產業在上世紀三十年代就已形成規模,奶奶年輕的時候也曾來滬打工,六進六出(6:00am-6:00pm)紡毛線。作為全國紡織企業的龍頭老大,上海擁有最先進的設備和最優秀的工人,出產的毛線梳理細致、分股均勻、染色到位。
上海市民對毛線情有獨鍾,卻沒有因自家門口發達的毛紡業而得到多少實惠。在我小時候,毛線是非常昂貴的東西。那個年代的中國與今日的朝鮮有幾分相似--毛線櫃台裏,粗的細的、純毛的混紡的,看似琳琅滿目,卻不能輕易擁有。毛線不僅價格高,還要憑日用品券。全家一年隻有幾張券,買了毛線就不能買別的東西。
盡管如此,主婦們都會省吃儉用東挪西借,想方設法給家人購置毛線。條件好一些的人家,買了粗的還要細的--毛衣得有厚有薄;條件差一些的,顧了大的顧不了小的--把零星的毛線湊一起,紅一行綠一行藍一行,穿在身上入披彩虹般。而那些拆棉紗手套編織衣褲的家庭,實在是有不得已的苦衷。上海的冬天陰冷潮濕,沒有什麽比羊毛貼著身體更愜意。等你穿上毛衣毛褲,不再凍得渾身哆嗦,才有那份閑心去奢望“三轉一響”。
毛線雖然昂貴,好在它是一筆永久收益的投資(不得不說,針織的發明是對人類的巨大貢獻)。衣服小了、袖口開了、下擺裂了。。。隻要夠勤快,這都不是問題。把舊毛衣拆開,斷開的線頭接上。換一種織法,螺紋花成了孔雀花;換一種式樣,圓領成了雞心領。若是能雙色交織,更顯得手藝超群。
毛衣大多為深色,一整個冬天不用洗。女孩子是紅色綠色的,男孩子是藍色黑色的。要是誰穿了雪白、粉紅、淡黃,用時下的流行話:那是土豪!
春暖花開的季節,商店裏會有茶籽餅賣。洗毛線的時候放一些,會很有光澤。別看剛拆開的毛線好似方便麵一般卷卷曲曲,一到溫溫的水裏,它會立刻舒展開來。從水中提起,借著水的重量,毛線又恢複直挺,再沒有痕跡,這是純毛獨特的優點。
上海丈夫以買汰燒聞名全國,但無論他們多麽能幹,編織是女人的專利。相比農村婦女織布納鞋底的粗獷,城裏女子織毛衣本是一件多優雅的事情。然而,當全家老小的冬衣都指望著你的話,無疑是一個沉重的負擔。在那個年代,無論公交車多擁擠,女人的包包口上總有尖尖的毛線針露出來。媽媽隨醫療隊去外地,也不忘把毛線帶上--白天給農民送醫送藥,晚上為家人編織毛衣。
奶奶早年當紡織工的經曆,使她畢生對毛線感情深厚。她擅長編織,又懂得毛線保養,肩負著姑姑一家五口的編織重任,如一台永不磨損的機器,在編織-拆洗-編織中走過一生。
後來我長大了,國家經濟漸漸好轉,商店裏各種羊毛衫時尚新穎,編織任務不再繁重。當我們這代為人妻為人母的時候,織毛衣基本出於興趣與愛心。
眼下,普通的羊毛衫又被奢侈的鄂爾多斯羊絨所取代,它更柔軟細膩。然而,我懷念當年穿媽媽手工編織毛衣的日子,那溫暖的感覺無論如何忘不了。
(圖片來自網絡)
謝謝來訪和留言!
謝謝你的貼。
握手!
毛衣是網上找來的,看著它,就想起了自己的童年。
謝謝來訪!編織是件很有趣的活,可惜我的水平不咋地,拿不出像樣的作品。
謝謝你的分享!
是的,那個年代純羊毛線真是不太容易買,上海生產的毛線不知道運哪裏了,害得我媽媽到處托人,到青島、新疆去買。
謝謝來訪,周末快樂!
那時候好像隻要經濟允許,大家盡量買毛線回來囤積著,遇到有結婚生子的,毛線也是最好的禮物。
謝謝留言!
童年時代我也總是幫忙媽媽纏毛線。那時候人小,能做的隻有這個。
謝謝來訪!手工編織的毛衣融進了愛和關懷,是金錢買不到的。
謝謝!中秋快樂!
你好能幹啊!我會織,但不很熟練。
中秋快樂!
謝謝!我小時候的毛衣早就沒有了,這件是網絡上找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