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歐三國(17):奧斯陸諾獎的榮耀,裸體雕塑公園
2025年7月31日,我們在弗萊姆與奧斯陸之間的山上酒店住了一晚,這酒店周圍的風景很好,旁邊有馬場,散步時就近距離與馬為友。
早上(8/1)起了個早床,邊散步邊在附近拍了日出時分的遠山,遠山有點像大煙山一樣的層巒疊嶂,在晨光的映襯下,如詩如畫。
吃完隆重的北歐早餐後,我們便上車南行,去挪威首都感受奧斯陸的榮耀,沿途道路兩側是壯麗的山巒,湖泊,田野與深邃的峽穀,挪威的自然之美如畫卷般展開,不禁沉醉在這片北歐大地的靜謐與恢弘之中。
數小時後,我們順利地到達奧斯陸。抵達時,已近中午時分。這座首都城市既有著北歐的清冷氣質,又充滿了現代都市的活力。
我們的第一站是遊覽維格蘭雕塑公園(Vigeland Sculpture Park)—一座裸體雕塑公園,卻是一首表達人類生命的藝術詩篇。
維格蘭雕塑公園位於弗羅格納公園內的露天藝術博物館,是世界上最大的單一藝術家雕塑公園,由挪威雕塑藝術家古斯塔夫·維格蘭(Gustav Vigeland)傾注畢生心血打造。公園占地80英畝,212尊青銅與花崗岩雕像散布在綠茵與小徑間,每一座雕塑都以人類生存狀態為主題,展現了從出生到死亡、從喜悅到悲傷的生命循環。漫步其中,感受到一種超越語言的情感共鳴。進入公園後,右手處是藝術家維格蘭本人的雕像,也是公園內唯一的一座不是裸體的雕像。
公園的核心是高達17米的生命之柱(Monolith),由121個人物雕刻組成,層層疊疊,仿佛在攀登命運的階梯,象征著人類對生命的意義與超越的追求。
柱子周圍的雕塑群則更為細膩:有母親擁抱嬰兒的溫馨,有戀人相擁的浪漫,也有老人獨坐的孤寂。維格蘭以驚人的細節捕捉了人類情感的複雜性。
“憤怒的男孩”(Sinnataggen)是一座青銅小男孩雕像,因憤怒而跺腳的形象生動傳神,成為公園的標誌性作品之一。雕塑的材質與自然環境融為一體,青銅在陽光下閃耀,花崗岩則散發著沉穩的力量。小孩的手腳已被遊客們觸摸得閃亮閃亮的。
公園不僅是一座藝術殿堂,更像是一部關於人性的無聲史詩,每一位訪客細心地朗讀,從而反思生命、人類關係與存在的意義。
我們的下一站是奧斯陸市政廳,這座紅磚建築以其莊嚴而樸實的風貌成為城市的地標。市政廳建於1931至1950年間,所以頂上掛有75字樣,紀念市政廳75周年。其設計融合了挪威傳統與現代主義風格,外牆的紅色磚塊與兩座高聳的塔樓相得益彰。市政廳就坐落在奧斯陸峽灣的岸上。
步入大廳, 我們被宏偉的壁畫震撼:這些色彩濃烈的壁畫由多位挪威藝術家創作,主題涵蓋挪威的曆史、文化與人民生活,從漁業到工業,從戰爭到和平,細膩地展現了這個國家的精神脈絡。
更加值得一提的是,每年12月10日,諾貝爾和平獎頒獎典禮在這裏舉行,以紀念阿爾弗雷德·諾貝爾的逝世。這是唯一的諾獎在瑞典以外舉行。
站在大廳中央,我們仿佛能聽到曆史與和平的回響,思考著和平獎的意義—它不僅是表彰,更是激勵人類為更美好的世界而努力。關於特朗普是否會獲獎的討論雖引人遐想,但更讓我感慨的是這座大廳所承載的無數為和平奮鬥的故事。
在市政廳的對麵靠著峽灣,有諾貝爾和平中心(Nobel Peace Center),是一家以推廣和平理念和紀念諾貝爾和平獎為主要用途的博物館與文化機構。
隨後,我來到挪威皇宮及其周圍的皇室花園。皇宮建於19世紀初,簡約的新古典主義( neoclassical )風格與周圍的綠意相得益彰,透露出一種低調的尊貴。
挪威皇宮門前廣場上的騎馬雕像是國王卡爾十四世·約翰(Karl XIV Johan)。他是挪威和瑞典的國王,也是法國元帥。這座雕像由挪威雕塑家布萊恩·伯格斯利恩(Brynjulf Bergslien)創作,於1875年落成。它麵向卡爾·約翰大街,是奧斯陸皇宮廣場上的一道著名風景。
在附近的皇宮花園(Slottsparken),作者駐足於一座名為《風暴中》(I storm)的青銅雕像前。這座也是由古斯塔夫·維格蘭於1911年創作的雕像,描繪了挪威首位女權主義者卡米拉·科萊特迎風而立的形象。雕像中的她目光堅定,衣袂飄揚,仿佛在對抗無形的阻力,象征著她為女性權利奮鬥的堅韌精神。卡米拉·科萊特的《省長的女兒》以現實主義的筆觸揭示了19世紀女性在父權社會中的掙紮,挑戰了強迫婚姻的陋習。每年5月17日挪威憲法日,雕像底座都會被鮮花環繞,這不僅是對她的紀念,也是對性別平等理念的延續。
皇宮花園也是市民休閑的地方:
皇宮對麵是走街:
沿著奧斯陸港灣的步道緩緩走去,前方那一片潔白又泛藍的建築漸漸映入眼簾。它不像傳統的宮殿或劇院,而更像一塊從峽灣水麵隆起的巨大冰川,這就是聞名遐邇的奧斯陸歌劇院(Oslo Operahuset)。奧斯陸歌劇在奧斯陸港灣區(Bjørvika),緊鄰奧斯陸峽灣,是挪威最具代表性的現代建築之一,它不僅是挪威國家歌劇與芭蕾舞團(Den Norske Opera & Ballett)的所在地,更因其獨特設計成為受歡迎的地標景點之一。
歌劇院最奇妙之處,是它那傾斜的屋頂。白色的花崗岩從地麵一路斜坡延平緩地伸向上到頂端,遊客可以自由走上屋頂,俯瞰奧斯陸港、城市與周圍山景,好像遊客可以漫步“冰川屋頂”,所以又稱為“可行走的屋頂”。
遊客、學生、當地居民三三兩兩,或散步,或坐在斜坡上聊天。站在屋頂上回望,奧斯陸市區的紅色屋頂與現代高樓交錯在一起;向前眺望,則是碧藍的峽灣與遠方的山影,海天一色,令人心曠神怡。
腳下踩著白色大理石,陽光灑下,建築仿佛在閃爍。說它像“浮在海上的冰川”這個比喻再貼切不過。
走出歌劇院,在一側的水麵上,可以看到一座奇特的漂浮雕塑—《She Lies》(由藝術家 Monica Bonvicini 創作)。它由玻璃與鋼材組成,像一塊斷裂的冰山,隨著風和潮汐緩緩旋轉。與歌劇院本體相映成趣,訴說人與自然的關係。
黃昏時分,我們漫步至奧斯陸老城,最後來到阿克胡斯(Akershus) 城堡。這座13世紀的城堡屹立在奧斯陸峽灣邊,曆經戰火與時光洗禮,依然堅韌不屈。城堡的石牆可看到中世紀的刀光劍影,而瞭望台上的風景帶來一種寧靜的遼闊。站在這裏,俯瞰峽灣與城市,感受到奧斯陸的獨特魅力:它既是曆史的沉澱之地,又是現代的創新之都。
這一天的旅程,從市政廳的曆史厚重到維格蘭雕塑公園的生命哲思,從卡米拉·科萊特的堅韌到阿克胡斯城堡的古老,奧斯陸以獨特的方式展現了挪威的靈魂。這座城市將自然與人文、曆史與現代完美融合,每一步都讓我感受到生命的重量與美好。旅行的意義或許在於在風景中找到與內心的對話,而奧斯陸,給了我們展現了她的榮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