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 博客訪問:
正文

根特的回憶

(2025-08-19 13:33:47) 下一個

根特的回憶

女兒第一學年結束,學校要求六個月的國外實習。目的地還沒有著落,女兒就給我們提了要求:至少要去看她兩次!兩次就兩次吧,又不是去火星,地球上的任何地方都可以,無非就是遠點而已。三月開始,一會兒讓我們覺得得去巴厘島兩次,一會兒又讓我們以為是去香港,還有的時候覺得應該是Buenos Aires。。。就這樣我們的兩次探親之旅猶如PPT的指示小紅點在地圖上晃來又晃去,無法停留。而在四月裏的一天,毫無征兆地,女兒宣布:去比利時!哦,是比利時啊!原以為要飛躍千山萬水漂洋過海,結果卻是坐趟“歐洲之星”,一小時二十五分鍾到達。中國人說的“雷聲大雨點小”大概就是這個樣子吧?

我懷戀那些個夏季,那些個冬季,在海邊,在山裏,在雪上,我們四個人在一起,我們度過的那些美好的時光。而現在,這樣的時光越來越少了,孩子們大了,他們的翅膀都豐滿了,他們能夠飛的很高飛的很遠。我們的愛已不再是他們人生畫卷的主題,每每想到這,我都無比的失落。我甚至開始憎恨時間,恨它偷走了孩子們的18歲,恨它讓我們分離。

我要我們在一起時,我們的時間都屬於隻屬於我們四個人。八月裏,我們浩浩蕩蕩地來到了比利時。我們在Grand Place 和擁擠的遊客一起閑逛,在廣場附近的Umamido吃拉麵,結賬時發現四碗拉麵居然近一百歐元,我很是吃驚,小鹿卻說拉麵在歐洲現在是時尚,他用的是“tendance”這個詞。我們於是開始懷戀去年的日本之行,懷戀那被我們向往又被我們拋棄過的日本拉麵。我們在股票大樓前看舞台上的女孩跳舞,正值城市的舞蹈節,很多地方都有音樂。我們去Manneken Pis看撒尿的男童,那天它穿了一套古裏古怪的衣服,還大,就像是小孩偷穿了大人的衣服。Mia告訴我們男童隔段時間就會換衣服,還帶我們去不遠處的男童衣裝博物館,那裏展出的是男童穿過的一套套服飾,每套服飾都有它的故事。BB感歎:“真是煞有介事啊!”

逛累了,我們就去酒吧,點啤酒,花花綠綠的一大排,各種口味,那是比利時的特色。紅色的是櫻桃,綠色是奇異果。。。我們坐在高高的凳子上,喝酒聊天,東扯西拉。我們的前麵後麵都是滿牆的啤酒瓶。法國人常說:天上有多少顆星星,法國就有多少種奶酪。我想比利時人或許也會說:天上有多少顆星星,比利時就有多少種啤酒吧?看巨大電視屏幕裏的斯諾克賽,那紅色黑色的球好像就要滾進我們的酒杯裏。看女子足球,站在領獎台上的女孩歡笑著跳躍著仿佛被幸福融化掉的樣子,電視屏幕外的觀眾於這幸福卻無動於衷。酒吧一角有個大頭貼機器,微醺時,我們擠進去,四個腦袋時而上下疊放時而左擁右擠隨著閃光燈明明滅滅做著各種稀奇古怪的表情。。。

陪女兒逛街,聞各種香水,試裙子,試褲子,試鞋子。。。我們從一個商店到另一個商店,不知疲倦。想到二三十年前,BB陪我逛街時,在試衣間與店堂來來回回無數次,為我找到最合身的尺碼。而現在,我也如那時的他,來來回回,樓上樓下,為女兒找到最合身的尺碼,最悅目的色澤。來來回回無數次是件讓人厭倦的事,但那時的BB從不厭倦。現在,為女兒,我也體會到了那時他的孜孜不倦。

我們去看Jeanneke Pis。有撒尿的男童,就應該有撒尿的女童。比利時人的邏輯大概就是這樣的吧?否則,為什麽會有Jeanneke Pis呢?隻不過,如此邏輯的實現用了三百多年的時間。1985年在名為“Fidélité”的死胡同裏出現了這個紮著小辮兒蹲著撒尿的女孩Jeanne。從雕塑藝術上看,小女孩比小男孩技藝更高超。誰說曆史不是在向前?

胡同口有個餐館,還有些名氣,做正宗的比利時菜。我們去那吃晚餐。店堂不大,感覺食客都擠坐在一起,一眼望去,座無虛席,銀發族居多。我們沒有預定,領坐服務生讓我們在旋轉的玻璃門邊稍等。一會兒領我們到側室,大概那是專給臨時食客準備的。看見有人在吃moules,而女兒卻說:我們要吃好的。於是,我們點了最好的vin blanc, 女兒要了龍蝦,我們每個人都點了自己想吃的。桌上的酒杯水杯是水晶的,餐巾上也繡著店的名字。我們喝著酒,說著不著邊際的話,當酒精在血液裏開始擠占氧氣的濃度時,世界變得美麗又溫柔。菜,並不好吃,點心也就那樣。隻是在最後結賬時,我才真正體會到它的確是家米其林。

Sablon有座街心公園,在卡特琳大教堂和皇宮之間。公園四周矮牆上有高高的石柱,石柱上麵立著青銅雕塑,看了兩三座,我意識到那是過去的各行各業。有背著梯子手拿麻繩的,顯然他是掏煙囪的;有手拿鍾表的,有舞動長柄鐮刀的。。。我們圍著公園走了一圈,沒有細數,感覺沒有一百也有五十個雕塑。所有的行業都是當時的生活和美好生活不可缺少的,即便是今天,這些行業都沒有消失,隻不過很多都被機器取代了。跟那些充斥著女神與貴婦雕像的公園不同,這座公園所有的雕像都是男人,都是工作中的普通男人。他們一個個都氣度不凡,也許是因為高高在上的緣故。

我們坐火車去根特。巴黎到布魯賽爾,並不覺得是到了國外。在中心火車站,半小時,火車就把我們帶到了感覺中的國外:語言變了,標牌上的文字看不懂了,眼中的景象也阿姆斯特丹起來。當然,根特就是根特,它不是阿姆斯特丹。我們從火車站沿著河走向根特老城。河裏不時有船駛過,男人駕船,女人在甲板上的躺椅裏曬太陽,也有人劃著小艇,順流逆流上下。河中有閑鴨,也有忙碌的魚鷹。街道很安靜,但一到城中,喧囂便向我們襲來。遊客真多,河邊餐館,酒吧裏都是人。在那一刻,我似乎突然領悟到旅行的精要就是在一個想去的地方吃吃喝喝,和自己的親人朋友在一起。我們去尋根特最有人氣的炸薯條,把平素的健康飲食拋一邊,和孩子們一起吃著香噴噴的薯條。我感歎:“嗯,其實薯條還是蠻好吃的。”BB和孩子們交換眼神會心一笑。根特的美就是走著走著就會有一個迷人的廣場,四周都是迷人的建築,而這樣的廣場似乎一個接著一個。吃完午飯,我們沿河散步,河邊有跳蚤市場,我一眼就看中了這隻水晶花瓶,攤主卻說:one euro。還有什麽理由不帶回這個根特的記憶呢?回到家,洗幹淨,裝上母親節時小鹿送我的樂高花卉。

 

[ 打印 ]
閱讀 ()評論 (1)
評論
菲兒天地 回複 悄悄話 好溫暖的回憶!從女兒的實習到你們的“雷聲大雨點小”之旅,再到一路上的吃喝玩樂,字裏行間都透出父母的關切、依戀和小小的失落,讓我想到原來和女兒一起渡過的時光,嗬嗬。這拉麵也太貴了吧。我也喜歡日本的,味道好,價位也好。手工花好美。為什麽題目叫根特的回憶,沒明白根特是啥意思?:)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