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 萬

每一天都是珍貴的
正文

一口氣吃了數十億顆微/納塑料粒子

(2025-11-15 01:22:53) 下一個

 

 

上個星期去醫療俱樂部看一年一次的家庭醫生年檢,小護士非常熱情,泡了一杯茶,還給個2塊小餅幹。

 

菇涼自己在外麵的餐廳吃早飯,回來看見我在喝茶吃點心,她覺得有點奇怪,一個是我基本不喝茶,第二個是我不吃甜點心/很少,尤其是一大早。

 

她問我:好喝嗎?我回答說挺好喝的。

 

於是,她跑去問小護士拿了茶盒怕了照,回到家就上網給我買了。

 

昨天在廚房,她看見我在泡茶,問我還好喝嗎?

 

因為很多我說好吃的東西,她給我買來以後我就不要吃了,東西在家裏麵味道就不如在外麵那麽好吃。(其實在外麵吃通常是一點點)。

 

我說,蠻好喝的,我已經喝了第三袋了。

 

她跑進廚房,在儲物櫃裏拿出那個不鏽鋼的泡茶過濾器對我說,求求你了,你泡茶的時候還是把茶葉帶剪開放在過濾器裏泡吧。

 

我說,太麻煩了,做人是防不完的,塑料粒子,吃就吃吧。

 

她說,真的求求你了,一杯95度的熱水在100毫升的茶袋裏可以釋放出10億個微/納塑料粒子,不說它有多不健康,想想都惡心是不是?

 

家裏已經是夠小心的,小朋友的紙杯蛋糕都是不塗層的紙杯,家裏的洗碗機是不洗塑料用具的(塑料在熱水裏大量析出從而在機器裏循環,蓋碗的保鮮膜盡量不用,用矽膠的蓋子…,泡碗茶還要洗過濾器是不是太麻煩?

 

不過,現在一想到吃了10億個小塑料粒子到肚子裏去,是怪惡心的,再懶也不敢了。

 

隨著人類文明的發展,人活的越來越不健康,但是,人的平均壽命卻越來越長,非常的不符合邏輯,是不是?

 

隻能這樣來理解吧,由文明帶來的不健康因素,它們可以造成人的亞健康狀態,但是,它們不會置人於死地。

 

ChatGPT:

 

短答案:大部分可以排出體外,但不是全部。

 

下麵是根據目前最可靠的醫學與毒理學研究,對“塑料微粒/納米顆粒是否能隨排泄物排出體外”做出的清晰總結:

 

?

 

 1. 微塑料(>1 µm)大部分會被排出體外

    •    微塑料顆粒體積較大(通常 1–500 µm),在消化係統裏幾乎不會穿透腸壁。

    •    因此它們會像不可吸收的纖維一樣,隨糞便排出體外。

    •    多項研究證實:健康人、孕婦、甚至嬰兒的糞便中都能檢測到微塑料,這說明身體確實在排出它們。

 

結論:微塑料大部分靠糞便排出,不容易進入血液。

 

?

 

? 2. 納米塑料(<1 µm)部分會進入身體,不能完全排出

 

納米塑料比病毒還小,可以:

 

 進入腸壁

    •    超微小顆粒(幾十到幾百 nm)能穿透腸壁細胞,通過

– 內吞作用

– M 細胞傳遞

– 淋巴係統

進入血液或淋巴流。

 

 積累在組織

 

動物實驗顯示,一部分納米塑料可以到達:

    •    肝髒

    •    腎髒

    •    腦組織

    •    胎盤

    •    精子與卵巢組織

 

這些進入身體內部的粒子不容易排出,消除周期可能是數周或數月。

 

 但人體是否會長期大量累積?目前研究還不夠。

 

?

 

? 3. 納米塑料能否排出?部分可以,部分不行

 

進入血液後的納米塑料,可能通過:

    •    膽汁排泄 → 腸道 → 糞便

    •    腎髒排泄 → 尿液

    •    宏吞噬細胞吞噬後逐漸排出

 

但排出的比例不高,大多數據來自動物而非人體。

 

目前推測:很小的一部分可排出,大部分會暫時滯留在組織裏,但會隨著時間慢慢減少。

 

?

 

 4. 為了現實生活安全:關鍵是“量”很低

 

雖然茶袋可以釋放出數千萬到數十億顆塑料顆粒,但:

    •    量大部分是微塑料(容易排出)。

    •    納米塑料的實際可吸收量有限(目前仍在研究)。

    •    歐盟、BfR 等機構認為目前的暴露風險仍屬“低”,但需要繼續觀察。

[ 打印 ]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