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 萬

每一天都是珍貴的
正文

用高筋麵粉做雞蛋餅

(2025-10-05 03:11:03) 下一個

 

 

一個星期,總有2-3個早上是做雞蛋餅吃的。

 

一大勺麵粉2個雞蛋,可以攤上2張餅。

 

攤餅很簡單,可是,它的做法卻有很多種:

 

中筋粉,高筋粉,低筋粉,哪種麵粉攤的餅更好吃?

 

粉裏麵先打雞蛋再加水,還是先加水再打雞蛋?

 

粉裏麵加了水先攪勻再加雞蛋,還是加水加雞蛋一起攪拌?

 

就這麽一勺麵粉,應該怎麽折騰都行得通吧?

 

不對。

 

麵粉中直接加雞蛋,攪拌的時候粉勻不開;麵粉中加水攪拌勻後再加蛋,麵粉很可能已經起筋,加入雞蛋後,起筋的麵成一塊一塊,很難和麵粉和勻,化很多時間攪拌…

 

後來總算總結了一個迅速快捷方法:麵粉加水後攪拌個3-4下馬上進入雞蛋和一起攪拌。

 

快是快了,但是,這個雞蛋餅不好吃,總是有一種幹巴巴的味道,即便加了比較多的水。

 

既然用中筋粉攤餅都會覺得幹巴巴,那麽低筋粉就不可能是選項了。

 

常常要吃的東西,就一定要想辦法把它做到最好,這就是我的脾氣。

 

我常常不明白中國人的邏輯,比如大多數的中餐館,他們把主要的精力放在做菜上麵,而在做飯這件事情上,舍不得花錢又舍不得化時間,以至於常常覺得菜肴不錯,但是,那個飯卻咽不下去。

 

朋友家庭聚會,人們討論的是到哪家飯店去吃飯? 沒有人說到哪家飯店去吃菜,是不是?

 

雖然,現在的人,吃個半小碗飯就表示飯已經吃了。

 

但是,這半小碗米飯在整個吃飯中的比例卻占了一半多。

 

你看人家日本人,在做飯上化多大的功夫啊,以至於把飯做成了國家經濟的GTP指數。

 

我人生70多年,有2頓飯吃了是永遠都不會忘記的:

 

一頓是在上海玉佛寺吃的素齋,那是80年代初,我被評為“優秀教師”,那是區一級的,所以區裏組織大家去玉佛寺參觀和吃午飯,那時玉佛寺好像還沒有對外開放。記憶中是那個素齋好吃,而那個飯更是好吃。

 

還有一頓就是前2年在日本京都的一家旅館吃的早餐,日本人的早餐大多做的考究又精致,況且那是一家比較貴的旅館。大大小小的菜有10幾種,連螃蟹都在早餐中,非常的可口,但是,忘不了的,還是它的飯,我添了2次,一共吃了3小碗飯。

 

菲爾曾經在我日本的遊記中留言說,阿毛笑得好開心!因為吃的好,吃完去泡湯,換上日本浴袍,穿上木羈,挎個籃子,學著日本人走路的樣子,所以笑得開了花。

 

所以,做飯下麵攤餅,這些事情我是願意化很多功夫去琢磨的。

 

昨天早上,我改成了一大勺的高筋粉,在微波爐裏熱了一小杯水(燙到可以握住杯子)倒在麵粉裏,攪拌,加雞蛋,再攪拌,麵糊非常的順滑,攪拌的時間很短,麵餅特別的好吃,好吃到“剛剛好”的感覺。

 

人的一天,怎麽安排時間,什麽先做什麽後做,什麽多做什麽少做什麽不做,是一種無意識的安排,其實,它是你潛意識裏的我是一個什麽樣的人在指揮著你的。

 

你是一個什麽樣的人,決定了你把時間精力化在做飯還是做菜上麵。

 

一個微笑,看出了你的人生境界;一碗米飯,決定了你的烹飪風格。

[ 打印 ]
閱讀 ()評論 (2)
評論
亮亮媽媽 回複 悄悄話 喜歡阿毛做飯的態度。我吃的最好吃的米飯是在遼寧省體工隊的食堂。至今難忘。
我喜歡在雞蛋餅裏麵加各樣菜,會非常好吃。也可以放點高湯加一點點水再加雞蛋,也很好吃。再有就是我有時候會放一點點泡打粉,非常少的一點點,餅會喧軟些。還可以讓麵糊放置10分鍾後再做餅,這點是跟茜茜公主做法式煎餅的配方學習到的。祝中秋節快樂!
方玉 回複 悄悄話 特別欣賞您的這句話:“常常要吃的東西,就一定要想辦法把它做到最好,這就是我的脾氣。”

【高筋麵粉+燙水+雞蛋】就是上麵最好的例證, 道理全在細節中:)配方很妙。學習了!

同意您對主食的看法,對東方人來講,主食不僅很重要,而且占主要地位,更是其他輔食不可取代的。
《黃帝內經》中載:“五穀為養,五果為助,五畜為益,五菜為充,氣味合而服之,以補精益。“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