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去紐約那天早上,離家前,老J和小朋友一起把魚缸拿到了樓上鄰居家,讓他們照看幾天,結果回來時,小朋友手裏拿著一個大大的熱烘烘的羌餅,一看就知道剛剛出烤箱的。
回家以後,還是想著那張羌餅。
羌餅的特點,孔隙大有嚼勁皮脆脆的。
我看了一下油管,發現一個名為 apron/ 飯單的人,做法和大多數人都不一樣,我決定試一試。
500克的高筋粉,放了500克的液體包括水和油,1:1的比例,這是我從來都沒有用過的方法,我覺得麵會爛的無法去揉的!
但是,它確實不需要你去揉麵,麵團沒有幹粉之後靜止30分鍾,輕輕地去折幾下即可,然後再靜止30分鍾,再折幾下,這樣的動作反複3次。
非常的輕鬆,就是時間長一點。
他的這種方法,不是通過揉麵來讓麵團生成網絡狀的麵筋,而是讓時間來生成麵筋。
這個羌餅,滿足了所有羌餅的特征。
550克麵粉做的餅,一天就吃完了,這在我們家是前所未有。
第二天又做了一張,上麵撒了粗鹽,加大了大蒜粉的用量,味道更加濃鬱了。
一天也消滅掉了。
總不能天天吃同樣的東西吧,看他還有什麽好東東可以學習的,結果發現了日本的絲綢麵包,決定來試一試。
那個麵包的方子裏用了大量的油和黃油雞蛋和麵,完全沒有水,我當時就擔心麵發不出來,果不其然,按照他說的醒麵一個小時,結果我醒了5個小時,我估計我房間溫度太低。
但是,中間雖然走了一點彎路,結果還是非常理想,麵包中間拉出來的絲,看上去非常好看,吃起來鬆軟。
期間也谘詢了AI, 發不起來的麵團有什麽補救措施,它說,讓時間來治愈它,一旦發出來後,味道會特別的好,我信了它,事實證明它沒有說錯。
越來越依靠AI, 但是慢慢的也摸出了一些它的脾性,就像剛剛談了一個男朋友,他很體貼,但他絕對不是你肚子裏的蛔蟲。
做完了第一本兒童繪本,非常的滿意,再化點時間就可以出版了。
我告訴菇涼,常常會看見WXC 的博主出版書籍,她問我要不要幫助也玩一下?
我說,還沒有準備好。
突然的,我發現我有了興致和動力。
那就玩一把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