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戰爭開始和結束的地方 - 寫於衛國戰爭結束70周年之際

(2015-06-10 07:24:35) 下一個
(本文首發於5/9/2015,也就是二戰歐洲戰場勝利70周年)

1941年6月22日,一個寧靜的夏夜,淩晨3點15分,戰爭在2000公裏長的戰線上爆發。德國的380萬虎狼之師不宣而戰,拉開了偉大衛國戰爭的序幕。
 
進攻方納粹德國擁有人類曆史上空前絕後高效的戰爭機器。在此前的戰爭中,曾經創造了一個又一個不可戰勝的神話。但是這次,他們錯了。
 
 
在蘇德邊境的界河布格河上有4個小島構成了一個要塞,這就是著名的布列斯特要塞。經過一個多世紀的經營,這裏已經建成為一個堅固的永久要塞,也因此,在戰爭爆發時,這裏首當其衝,成為真正戰爭開始的地方。當時要塞裏駐守著大約9000名分屬不同單位的守軍。

 
而他們的對手,是德國的戰功卓著的第45步兵師,這個師是由奧地利陸軍改編而來,因為希特勒也是奧地利人,所以這個師的士兵很自豪,因為他們來自元首家鄉。後因戰況膠著,德軍又調來其他單位增援,軍力一度接近2萬人。
 

這是要塞的主門,上麵的彈孔依然曆曆在目。
 
德國人的突然進攻自然把蘇聯人打了個措手不及,所以開始打得非常順手,但是很快反應過來的蘇軍自己組織起來,依托堅固而複雜的工事,開始了這場列入史冊的保衛戰。

 
具體的戰鬥過程就不介紹了,隻要記住一個事實,在戰爭爆發的頭兩天,德軍在2000公裏長的戰線上所遭受的人員傷亡,有20-30%是在這裏發生的。但是,防守的蘇軍麵臨著完全無法想象的困難,沒有建製,沒有彈藥,沒有食物,沒有飲水,沒有藥品,幾乎什麽都沒有。就這樣,有組織的大規模抵抗依然持續了9天,
 
這九天是這樣的:
地下室擠滿了傷員,但是沒有醫藥,甚至連飲水都沒有,他們隻能在痛苦中慢慢死去,中央堡壘的軍醫精神崩潰開槍自殺了。
德軍的精銳戰鬥工兵占領了工事頂層,把炸藥包吊下去在下麵的窗口外爆炸,每次爆炸後下層都傳來慘叫呻吟,但是硝煙散盡,子彈卻依然從窗口飛出。
雖然要塞建在島上,但是飲水卻斷絕了,士兵們隻能咀嚼要塞底層挖出的帶有潮氣的泥沙,有些精神崩潰的人開始喝尿,甚至喝自己的血。
 
但是要塞的守衛者依然在抵抗,這是後人在要塞牆上發現的,守衛者用刺刀刻下的字句。左邊刻著:我就要死了,但是我不投降!右邊刻著:再見,祖國。
 
布列斯特要塞的紀念雕塑,名字就叫《渴》。每個夜晚都不知有多少士兵衝到河邊,努力想為戰友帶些水回去,但是他們中的絕大多數都被守株待兔的德軍射殺。
 
這是一個幸運的要塞守衛者,15歲的Sasha(Peter) Klypa,他在音樂排當號手,成功突圍出了要塞,後來被俘虜,在德國的戰俘營裏幸存了下來,這個真的是非常非常非常的幸運,蘇軍戰俘的死亡率高達2/3,尤其是早期的戰俘,死亡率更是高得驚人。
 
2010年俄羅斯的戰爭大片《布列斯特要塞》,全片就是以Sasha的視角展開的。
 
也幸虧有這些九死一生的幸存者,我們才知道了那些守衛者的故事。Sasha就講過一個,他在突圍出要塞後,在河邊樹林裏遇到一個疲憊憔悴的嚇人的邊防軍士兵,他有一挺機槍,周圍散落著彈殼,和德國人的屍體,他們勸他一起走,這個士兵就嘶啞著嗓子重複著:“我哪也不去!”他大概就這樣在河邊戰鬥到死。沒有人知道他叫什麽名字,以及後來又發生了什麽......
 
也沒有人知道要塞到底是何時陷落的,在戰爭爆發33天後的7月25日,蘇聯一個步兵師電台收到了來自要塞的呼叫:“情況危急,要塞陷落在即,正在消滅敗類,我們將自我爆炸。”這個呼叫又重複了一遍,然後就沉寂了。要塞周圍的居民都證明在7月底要塞內還常常傳出激烈的槍聲和爆炸聲。8月初,戰俘營來了一群不成人形的戰俘,有人說他們是最後一支抵抗的小隊,連看守的德國人都對他們敬禮。更有甚者,有說法最後一個抵抗者一直堅持到了第二年的4月份,但是講這個故事的人後來死於戰俘營,所以已經無從考證了。我們隻知道,要塞最終陷落了,但是要塞沒有投降,德國人自始至終沒有能夠繳獲一麵守衛部隊的軍旗。
 
要塞的守衛者依然在那裏!時至今日,要塞內部錯綜複雜的地下建築還是沒有被徹底清理,還有很多很多守衛者和很多很多故事埋在那裏。
 

這以後,又發生了很多很多,我想下麵這張照片就可以概括了:
 


這是斯大林格勒少年宮前的雕塑。在電影Enemy at the Gates裏也出現過。
 

 
 
當時光之輪終於轉到45年的春天,戰火燒到了德國本土,現在該德國人品嚐苦果了。
 


這是3月20日希特勒最後一次公開露麵,在總理府的花園他接見了作戰勇敢的希特勒青年團員。和希特勒握手的娃娃臉是一個名叫Wilhelm 'Willi' Hübner的15歲傳令兵,他因為作戰勇敢被授予二級鐵十字勳章,他邊上帶深色帽子的希特勒青年團員名叫Alfred Czech,這個12歲的孩子在戰場上用自家馬車救助了十多個德國傷兵。在授勳儀式上,遠方蘇軍的炮聲已經隱隱可聞。很幸運,這兩個孩子都在後麵的戰爭中幸存了下來。
 
但是其他人就沒那麽幸運了,在幾周後的柏林戰役,德國拚湊了大量的炮灰部隊,既有十幾歲的孩子,也有70歲的老兵。
 

被俘的娃娃兵,他們都穿著希特勒青年團製服,甚至連軍服都沒有
 

人民衝鋒隊的老爺爺兵在學習使用反坦克火箭筒
 
應該說,某些部隊打得還是很英勇,尤其是狂熱的黨衛軍部隊,防守國會大廈的北歐誌願兵甚至用鐵鏈把自己和機槍鎖死在一起,但是都無濟於事。到4月30日,戰場已經到了離總理府300米遠的地方,在總理府的地下室,希特勒和他多年的女友愛娃.布勞恩舉行了婚禮,然後雙雙自殺身亡。同一天,蘇軍把紅旗插上了國會大廈的樓頂,這就是勝利旗,每年勝利日閱兵,首先出場的就是國旗和勝利旗。兩天後,5月2日,柏林衛戍司令宣布投降,柏林戰役結束。
 
 
希特勒曾經計劃把柏林修建成世界最宏偉的都市,並改名:日耳曼尼亞

氣勢恢弘的日耳曼尼亞模型
 
但是希特勒給德國人留下的是這樣的柏林:
這張照片明顯是戰後幾個月拍攝的,道路都已經清理幹淨了
 
7天後,5月9日,也就是70年前的今天,德國宣布無條件投降,一個創造英雄的時代結束了,但願這樣的時代永遠不要再回來。
 

用這首《斯拉夫女人的告別》作為結尾,我總覺得這首歌最能體現俄羅斯民族的氣質。

 

嗬嗬,最後給我的公眾號做個廣告,掃描二維碼加關注

 
[ 打印 ]
閱讀 ()評論 (5)
評論
灜客 回複 悄悄話 希特勒與斯大林兩個人,半斤八兩。他們都對人類犯下了滔天罪行。
cgh 回複 悄悄話 真奇怪,現在還有人鼓吹中俄戰爭
AC47 回複 悄悄話 問一下,你們看得到照片嗎?
charlie_us 回複 悄悄話 音樂好聽!
X723 回複 悄悄話 所謂的衛國戰爭還不是斯大林同希特勒瓜分東歐的副產品.斯大林想同希特勒稱兄道弟,所以簽了蘇德互不侵犯條約.明明是蘇共的敗筆,現在到好成功勞了.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