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正毛子當時也沒多少見識,真就被他給哄得一愣一愣的。雖然中國這邊黑龍江將軍寫信要人,毛子非但沒有放入,還借此機會打開了一條外交通道,談來談去,最後的結果就是我們中學曆史課裏都學過的中俄尼布楚條約。木耳兄反叛和中俄雅克薩之戰(就是韋爵爺尿淹鹿鼎山之役)是中俄早期關係的兩大事件,也是尼布楚條約的直接誘因。後世對於木耳兄反叛回去的原因眾說紛紜。不過比較可信的可能還是經濟原因。雖然大清這邊的貢賦比較輕,但是同樣也遠離貂皮產地,搞一張貂皮費的勁比在毛子地盤上搞5,6張還多。毛子雖然貂皮要的多些,但是架不住人家那邊環保搞的好,所以討生活反而容易些。
貂皮是當年極北地區的硬通貨,少數民族常常被要求進貢貂皮作為貢賦。
毛子對於木耳兄的到來還是很如獲至寶的,因為過去都是從毛子地盤往中國逃,畢竟當時中國的統治民族滿族和那些西伯利亞民族都屬於通古斯民族,語言相通,沾親帶故,逃過去編入旗,就是上等人了。這次終於有一個另類的,趕緊樹典型呀。沒過幾年,彼得大帝就封木耳兄當了Knyaz,這個Knyaz是毛子的一種爵位,中文有的譯作公爵,有的譯作親王,可能王爺比較準確吧。後來木耳兄及其後人還接受了東正教洗禮,並且被編入貝加爾哥薩克團服役。很快這個家族就俄羅斯化了。名字也從Gantimur (根特木耳)變成了Gantimurov (根特莫洛夫)。就是最開頭的漂亮MM的姓氏啦。
根特木耳家在赤塔的祖宅,當然了,和咱東土大唐的土豪比就有點寒酸了。
時光又過去了200多年,期間根特木耳家的地位也從通古斯親王升級到了俄羅斯親王,到1904年,日俄戰爭時期,根特木耳家的第N代小王爺尼古拉(Nikolai Gantimurov)隨軍來到了旅順,也就是他們祖先曾經生活過的白山黑水之間。
他在中國的時候,也不知道是找誰討來了前麵紋章裏的那4個漢字:行扗木拉。第二個字一開始我不太拿的準是什麽,看著像“杜”,也有資料說是“在”。後來認真查了一下,才發現這個字是扗,左邊提手,右邊土。發音“在”,古文也通“在”字。反正這四個字在北方漢語的發音裏怎麽都不太像根特木耳。所以有一種猜測是小王爺找了鄂溫克人或蒙古人翻譯,當時東北有些少數民族使用漢字但是發音卻不完全按照漢語,有點像日語裏的訓讀。所以可能這四個漢字在某個通古斯係少數民族那的發音類似於Gantimur。紋章盾形上麵的小小的十字是代表這個家族已經信奉東正教了,而兩邊兩個護盾者是通古斯武士的造型,表明了他們家族的起源。
最後交待一下,小王爺在旅順作戰還是非常勇猛,據說得了4塊勳章。最後在城破前,坐一艘驅逐艦逃出了生天。戰後小王爺的官運亨通,隻可惜不久十月革命爆發,作為腐朽的貴族階層,尼古拉小王爺在1924年被新政府鎮壓,結束了他自絕於人民的一生。
好了,300多年的恩怨糾結,萬裏之遙的相逐相隨,就簡單記錄到這裏了。希望大家喜歡這個故事。
=====================================================
最後給我的微信公眾號做個廣告